明代画家文征明有三戒:不为宦官、诸侯王和外夷动笔作画

[焦点] 时间:2024-04-29 13:49: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1次
作者:赵心放

文璧(1470——1559年),明代明字征明,画家侯王和外画号衡山,文征为宦南京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夷动他的笔作诗、文、明代明书、画家侯王和外画画无一不精,文征为宦人称“四绝全才”,夷动与沈周、笔作唐伯虎、明代明仇英合称“明四家”,画家侯王和外画是文征为宦“吴中四才子”之一,其他三人是夷动祝允明、唐 寅、笔作徐祯卿。

(一)一心摆脱官场羁绊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庭条件不错,很小就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加之他天资聪慧,学习刻苦,按理说入仕之路一马平川。可叹文曲星偏偏不青睐他,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了,还是个秀才。真格是考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要说主客观原因都有,首先怪他生不逢时,生活在皇帝无能,宦官专权的时代。其次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应试那一套他不太感兴趣,大量精力花费在爱好的自我放飞上面去了。即使智商超级棒的人,精力也有限的嘛。

虽然仕途不顺,但他的书画却已极富盛名,成了名至实归的抢手货。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的身分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任命为薪水菲薄的翰林院待诏。贡生是以某方面的特殊人才身分,贡献给皇帝使用的。

由于只是个秀才而没有取得进士资格,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学历不够,不仅经常受到同僚的白眼,更有嫉妒和排挤,姚明山、杨方城等人当众侮辱他,说我们这翰林院不是画院哟,画匠不要在里面来混日子。《明史.文征明传》说他,从表面来看他很随和,但骨子里却是个很刚正独立的人。他不愿与小人们周旋,更不趋附权贵。他到京入职的第二年起,就连续上书请求辞职,到了第三年才终于获准。

权重一时的宦官刘瑾和宁王朱宸濠事败获罪被没收家产时,在他们家里没搜到文征明的一字一画,被誉为“旷世之高士”。想当年宁王朱宸濠慕名用重金收买文征明,他以生病的原因推辞了。与此同时写了《病起遣怀诗》表明自己的心迹,言辞虽然委婉,摆脱官场羁绊的态度却十分严峻。

(二)谨慎交友不随意游玩

文征明回到家乡后,并不是隐居,只是十分注意谨慎交友,出去游玩更是小心翼翼。严格的说,他家的常客只有两位,一位是儿女亲家钱同爱,一位是开档裤朋友何良俊。

儿女亲家钱同爱的脾性与文征明相投,但也有相异之处。

出去游玩时,钱喜欢找歌伎随行,文则不喜。一次两人坐船游玩,钱将事前找来的歌伎藏于船中,船行一会后,才将歌伎叫出来。意思嘛很简单,造成既成事实,让你被动接受。无法离船的文征明急中生智,他知钱有洁癖,自己则不爱修边幅,就去坐在钱的身边,将自己的臭裹脚布脱下来,高高举起。那难闻的臭气四处飘。忍无可忍的钱只好叫船靠岸,由文自己下船离开。后来文征明写诗一首,就这事委婉地讽劝了钱。文征明就是这样一位坚持自己底线的人。

(三)宽厚对待贫困人家

野史上有这么一则故事:一私塾先生年老体弱后打算将50两银子存放在文征明处,照市面利率标准每月取息补贴家用。文征明说本人是个文人,不是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建议他去挑选一家钱庄存。不料那私塾先生说自己不相信任何一家钱庄,只相信文征明这个人。文征明在了解了对方的因难后竟一口答应了。以后嘛文征明就严格按照自己和私塾先生约定的办法执行。几年后的一天,私塾先生因家有急需在文家取走了那50两银子。

又过了不久,私塾先生逝世了。私塾先生的儿子不知父亲已从文家取走银子的事,还是来照取利息不误。文征明也不说穿,仍然一如既往地照付。后来私塾先生的儿子得知其父已取走银子的事,赶紧将取走的利息归还文征明,并诚恳地致歉。文征明非但没收回那利息钱,反而还拿出五十两银子给私塾先生的儿子,真诚地对他说,你父亲因为有急需,在逝世前不久已将五十两本金取走了。今日得悉他已仙逝,这五十两银子算我敬令翁的“赙布”。按现代话来说,就是我送你老爸的丧礼金。

文征明不仅是一位诗人和书画家,而且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鉴赏家。有天何良俊到家来玩,给文征明说,听人讲请你去鉴定字画,你明知是赝品,为啥认定是真迹呢?文征明笑着说,买书画者是有余钱的人家,卖书画者不得已才卖哦,是困难的人家。如果因我一言而不能成交,岂不害了有困难的人家?何良俊说,这样就坏了你的名声啊!文征明大义凛然地说,虚名浮利不必挂心。

后来何良俊追忆他同文征明的友谊和交往,说文征明快到九十岁的时候身体还十分强健,如同壮年人。为人写墓志时投笔而逝,没有一点痛苦,如同尸解者。何谓尸解?是指道徒身死,精神飞升成仙,留下骸骨空衣。何的意思是好人有好报也。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