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桃花源”里的西兰卡普“守望者” 正文

“桃花源”里的西兰卡普“守望者”

[时尚] 时间:2024-04-29 15:09: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7次
春回大地,桃花源重庆酉阳桃花源风景区里一片祥和。西兰山青青,卡普水盈盈,守望炊烟淡淡,桃花源狗吠鸟鸣。西兰记者望着眼前这芳草鲜美,卡普落英缤纷的守望场景,陶公笔下那个远离尘世喧嚣的桃花源世外桃源霎时跃然心间。沿溪缓行,西兰不远处,卡普土家织锦坊里,守望一位织女坐在斜织机前,桃花源脚踏提综,西兰挥动挑刀,卡普时而娴熟地喂入纬线,时而用梭罗扣紧织锦面,时而用篙筒清理分级错线和经线,边挑边打,连挑带织,看得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她便是酉阳县唯一的西兰卡普传承人——左翠平。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的土家语称,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西兰卡普宛如一幅幅世界名画,记录着土家人的风俗和生活。左翠平介绍,西兰卡普常常选取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拥有美好寓意的风俗典故加以创作,同时也将土家人身边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织进织女的记忆里。阿蓬江畔,双泉乡箐口村织布技艺世代相传,左翠平自幼便习得土家织锦。初中毕业后,她更是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土家织锦上。然而,没过两年,迫于经济的压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她只能放弃这门手艺,选择外出打工。2008年,为了不让西兰卡普的传统技艺失传,左翠平又回到家乡,凭借优秀的技艺在酉阳桃花源景区办起小作坊,再一次投入西兰卡普技艺文脉保护中。作坊里,她每天牵线、托盘、穿梳、找层、挑织,不时引来远方的游客跟她学上几招。以蓝、黑、红、白等色棉线为经,以各种色彩的丝、棉、毛线为纬。西兰卡普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进行手工反面挑织,在一经一纬中娓娓诉说着沧海桑田,包罗着万千世象。这一技艺在我国各种织锦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手工喂进、断开、变换纬线过程中,图案颜色便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纬线断开多少次,花纹颜色就会有多少种。左翠平称,每一件西兰卡普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二、三……这一针?采访中,左翠平忽地喃喃自语,原来是她害怕交谈时分心走错线,得拆了重织。西兰卡普工序十分复杂,有纺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捆杆上机、捡花、织布边、挑织等12道工序。织的时候不能分一点心。左翠平说,西兰卡普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活,工序繁多,编织一件作品少则五六天,多则几个月。西兰卡普花色复杂,做工精细,作品耗时长,经济效益微薄,如此传统的工作愿意做的人越来越少。时过境迁,西兰卡普这种承载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土家织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视为老古董,似乎只能在博物馆里展出,左翠平也开始担忧起西兰卡普的出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特色的艺术品总会有人喜欢。一位中文名叫珍珠的苏格兰游客是西兰卡普的忠实粉丝,从2008年起,每年都会在左翠平这儿定制一幅土家织锦带回国。在这个传统手工艺品流量缺乏的时代,看着自己的织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左翠平深感欣慰。据重庆酉阳县文旅委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9月,为保护酉阳县非遗项目西兰卡普传统制作技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酉阳县开始实施鲁渝非遗扶贫工坊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建档立卡脱贫妇女开展了30人次西兰卡普传统制作技艺培训,丰富了脱贫妇女工作技能,预计每年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10万元以上,既实现了非遗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如今,每当游客踏入土家织锦坊,左翠平便会讲起那段凄美的神话:西兰是一位美丽的土家族织女,聪明的她是山寨里的绣花能手,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遍了,唯独不会绣夜里开花的白果花。于是,她常常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伴着月光观察与白果花对话。不料被恶毒的嫂嫂发现,哥哥听信了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不幸摔死了。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织女,从此土家织锦便取名为西兰卡普……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