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原创 亲历海外游学热,处处是天坑 正文

原创 亲历海外游学热,处处是天坑

[时尚] 时间:2024-05-01 16:24: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43次

    原标题:亲历海外游学热,原创游学处处是亲历天坑

    

    

    游学团体和夏校项目的兴起,无疑为中产家庭的海外教育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热处如何在众多选项中做出明智的处天抉择,是原创游学每个家长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撰稿丨张辰琛

    对那些准备申请海外高校,亲历尤其是海外去冲击藤校的孩子来说,暑期的热处游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疫情结束,处天境外旅游刚刚放开,原创游学很多中介机构紧紧抓住这个窗口期,亲历疯狂推销和组织游学的海外项目。这是热处在除了帮忙申请海外高校、代写文书外,处天另一大收入来源。

    01

    据我了解,北京有中介机构,一个10人的游学团队在不算机票和签证的费用下,需要每个人收取1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8.7万元)的费用,整个行程持续10天,每天的安排都是“特种兵”出行一般紧凑:早晚各参观一所学校,晚上再集体开会分享,第二天早上继续参观,全部行程包括参观20所高校,跨越7个州、15个城市。

    如此紧凑的打卡安排,依旧报名火爆,短短1个月,团队从10人扩张到20人,费用照常收取,也没有任何优惠。

    除了游学,还有夏季课程项目,简称夏校,可以在美国大学参加半个月的暑期课程,按照正常本科学分收费,一个学分几千美元。加上半个月的食宿和机票,半个月下来少说也要十几万人民币。

    我刚刚结束了一个为期10天的游学活动,带着从北京来的一名准高三学生从波士顿出发,一路经过纽黑文、纽约、普林斯顿、费城、巴尔的摩、德罕,最终回到华盛顿,跨越了美国7个州,深度访问了10所东海岸的名校,比如哈麻耶普、宾大、哥大、杜克大学等。

    每到一所学校,都参加了由本校学生领队的咨询会(information session)和校园游览,同时,提前对接了意向专业的学校教授,进行1对1的交流,咨询了关于校园文化、研究课题和申请专业的建议等。除了感受名校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研究设施,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博物馆,馆内藏品甚至比一些城市级别的收藏还要珍贵。

    

    ▲阿默斯特学院的博物馆(图/作者供图)

    百闻不如一见,网上咨询看得再多,中介渲染得再好,当实地游览的时候,还是大受震撼,尤其是感受学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和环境,对于未来可能需要在这深度生活4年,还是很重要的。

    游学的时候会碰到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出乎意料的是,碰到了很多才上小学五六年级的美国学生,家长陪同,除了当作暑期旅游,其实也是让孩子从小树下目标。有的还在小学,就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计算机、生物、数学等。

    02

    美国的大学大多是对公众开放的,包括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免费资源,还会有暑期在校的学生免费带领访问团参观,而有的中介机构会渲染成独家合作资源来忽悠不知情的家长。

    比如耶鲁大学,教学楼都是一栋栋分散的建筑,每栋楼都有一定的距离,不是传统的围合校园;再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校园大门可以随便进,但是普通游客也只能在外部参观建筑,教学楼需要刷卡才能进入。像这类学校的参观访问,如果碰到坑人的游学团,导游会把学生带到集合地,让学生自行游览——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图书馆(图/作者供图)

    除了学校参观,食宿也是他们的利润点。毕竟是在异国他乡,住宿的安全和饮食的合理规划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其实很重要,别说未成年了,成年人都会有个水土不服的适应过程。

    还有自身安全性的考虑,很多游学团收取高昂的费用,却带孩子们住汽车旅馆(类似国内的招待所),吃最廉价简约的快餐。

    十几天这样下来,别说孩子了,一般成年人也会上火或者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所以食宿标准的不透明和不公开,也是游学团很大的问题。

    相比这些,当地带队导游和司机是否具备合法工作资质,有没有在旅途过程给孩子购买保险(在海外出现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是非常高昂的,没有保险的话叫一次救护车就要一万多美元),整个行程的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都是家长在筛选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03

    至于游学到底能学到啥,这笔钱到底花得值不值,决定因素还是在孩子自身。

    比如我这次陪同游学的高三妹妹,是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她在出发前已经和学校里的教授建立了联系,通过邮件提前沟通,见面的时候再深入了解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建立社交网络,同时了解学校对于该专业的软硬件支持。像这种独立和自我意识都很强的小孩,出来游学一趟,还是有收获和意义的。

    而有的则是基于家长攀比和跟风心态,孩子的同班同学不是去欧洲就是去北美,自家孩子留在国内就略显逊色;纯旅游没什么深度,游学项目则显得行程充实又有意义,费用再高,咬咬牙也得报。这种游学纯粹就是游,而非学。

    

    ▲普林斯顿大学建筑非常复古(图/作者供图)

    国内有些家长,只因为看到了一个别人家“优秀小孩”,就按照人家的成长路径成功范本,来依葫芦画瓢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完全不考虑孩子的主体差异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客体差异。

    美国中产孩子的暑假,除了和家长出去露营旅游,16岁左右的会去打工,做志愿者,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组织当地社区的活动,或者创建自己的网站和俱乐部,做一些更有主观能动性和领导力的事情。

    孩子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学习主动性,也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打下的良好基础。

    家长不能只看别人家的孩子在做什么,而是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些。孩子的教育不是硬件的堆积,家长的参与和认知起更大的作用。

    04

    游学团体和夏校项目的兴起,无疑为中产家庭的教育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如何在众多选项中做出明智的抉择,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游学的盲目跟风可能会让孩子们迷失在名校背后的迷雾之中,无法真正获取实质性的学习成果。相反,若能在游学过程中坚持独立思考、探索专业兴趣,那么即使游学的花费较高,也可能会成为一笔值得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教育路径不应被家长的攀比之心所左右。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兴趣。为孩子选择一条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之路,是家长们的责任和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培养至关重要,而非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成功。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图/豆瓣)

    总而言之,国内中产家庭的游学热潮在背后既有着家长的焦虑和期望,也有着中介机构的商业运作。然而,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家长们应更加理性地对待。

    游学不仅仅是去名校参观,更应该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领导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的繁荣。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