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时尚] 时间:2024-04-29 05:58: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99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三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求之情防全面亲自部署,声统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筹推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进疫总攻令,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集结号,为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补上打牢农业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小康当前,领域要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短板强化责任担当,三农狠抓工作落实,求之情防全面努力把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声统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筹推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全局,关系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紧迫要求。农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乡村量大面广,人口流动大,防疫基础薄弱。把住农村疫情防控关口,构筑起坚固防线,防止疫情向乡村扩散蔓延,是巩固拓展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的重大任务,对于赢得疫情防控全局战略主动至关重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勤保障必须给力,农副产品不能断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保障主副食品供应,消除老百姓断粮缺菜之虞,才能稳定民心、稳住阵脚,形成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这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有力支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实体经济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冠肺炎疫情从消费、生产、就业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稳住农业,就稳住了物价稳定的基础;稳住农民工务工,就稳住了就业稳定的大头;稳住农村社会,就稳住了社会稳定的基本面。恢复和发展经济,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天地,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扩大乡村建设投资,挖掘农村巨大市场潜力,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本来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须补上,许多硬仗打起来就比较吃劲,现在又受到疫情影响,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必须再加把劲,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把全面小康的“三农”短板补得更牢靠,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确保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十足。

  二、高度重视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形成了较大冲击,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做好“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禽类、蔬菜生产遭受冲击较大。受前期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畜禽饲料供应不畅,活禽交易市场关闭,家禽正常供种、运输、屠宰、销售渠道被阻断,造成家禽养殖业暂时陷入困境。由于消费需求不振、产销通道受阻,一些地区蔬菜、水果、花卉等出现卖难,部分地区水产品滞销“压塘”。有些地方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受阻,耕田整地、备种备肥、田间管理延迟,春耕备耕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增大,受临时性劳务工流动管控严格、部分产品滞销积压的影响,用工难、用工贵、资金短缺等问题突出,维持再生产困难加大。近期,随着促春耕、保运输、稳复工等政策措施的出台,这些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春耕时节,农时紧迫。全国各地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春管,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图为2020年3月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小麦育种基地,农户驾驶农机进行除草作业。 人民图片 朱涛/摄

  二是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影响较大,保持“两个快于”势头难度加大。受疫情影响,农副产品消费需求不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本停摆,直接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农民工就业密集的行业都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复工时间延迟、农民工返岗时间推后,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势头可能发生逆转。

  三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受到一定影响,因疫致贫、返贫压力加大。突发疫情对贫困地区发展、贫困户脱贫增收和扶贫工作项目推进都造成了一定影响。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7%、20.3%,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00多万。疫情使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运转受阻,一些贫困地区扶贫车间停工,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难,打工收入遭受较大损失。一些地方扶贫产业刚刚起步,农副产品运不出、销不动,产业发展面临一定冲击。这些影响增加了未脱贫户脱贫难度,还可能造成已脱贫户收入下降而返贫。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攻城拔寨之际,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问题不容忽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坚持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努力将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一方面,认真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组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控,逐村逐户落实防控措施。农村疫情防控有条不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另一方面,抓好农业农村复工复产。严格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协调主产区与武汉等重点城市建立蔬菜“一对一”保供机制,及时受理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运输、流通、销售等环节突出问题。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推动尽早复工复产。目前,“菜篮子”产品产销循环逐步畅通,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总体好转。同时,全力组织好春季农业生产,动员基层、农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抢抓农时、下田生产,做好农资供应和农机调度,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春耕生产正从南到北全面展开,农资供应总体有保障,粮油播种面积总体稳定,苗情、墒情普遍较好,为夏季粮食丰收打下了较好基础。

  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当前,尽管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还在持续,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要看到,多年来我国“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巩固,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农产品供给有保障;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日子更加殷实。这为我们抗击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