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新格局:大行“阔步” 股份行在“踟躇”

[百科] 时间:2024-04-27 13:32: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0次

  龙年伊始,阔步国有大行股价“大象起舞”,银行农业银行、竞争局中国银行股价连创历史新高。新格行股这背后,份行是踟躇银行业正呈现出新的竞争格局。最新出炉的阔步数据印证了市场的观点。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竞争局国有大行规模扩张保持较快水平,新格行股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股份行步履“踟躇”,份行规模扩张增速有所放缓;城农商行净利润增速较高,踟躇规模扩张相对稳健。阔步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随着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竞争局金融业此前的粗放式扩张已难以为继。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银行业分化或加速。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机构定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待明晰市场定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破局之道。

  国有大行“阔步” 股份行“踟躇”

  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从业绩指标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业绩表现分化。

  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3.2%,增幅较上年同期收缩2.2个百分点。据中金公司测算,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023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3.7%、14.8%和14.8%,截至2023年末,对应净息差分别为1.62%、1.76%、1.57%和1.90%。

  从规模指标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截至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3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

  细分来看,银行业资产扩张分化日益明显:国有大行成为资产规模扩张的“主力军”,在资产规模扩张方面“阔步”向前;股份行有所“失落”,扩表增速相对较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1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股份行总资产70.9万亿元,同比增长6.7%。

  若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这一趋势早就有迹可循。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梳理了2018年至2023年的数据后发现,近两年来,国有大行在规模增速上明显“跑赢”股份行,银行业集中度水平持续提升。

  季度数据显示,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国有大行总资产增速超越股份行。截至去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已升至42.4%,较2018年末的36.67%提高了5.73个百分点。

  经济转型叠加市场竞争

  行业分化或加速

  如何看待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在资产扩张方面的分化趋势?

  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金融业此前的粗放式扩张已难以为继。

  “股份行自成立后,我国经济即处于高速增长期,大多数股份行都将工作重心放在规模扩张上,模式是粗放式的,以资产扩张带动负债增长,忽视了基础客户群建设。”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说,这导致其业务波动幅度大,特别是负债业务不稳定,资产风险相对较大,叠加资本补充不足,在经济下行期增长乏力。

  “股份行在前期经济上行期资产扩张相对较快,也积累了一定风险,当前放缓扩张速度可能是一种主动策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对记者表示,与之相比,国有大行总体经营较为稳健,且在经济下行期,需要更多地体现大行社会责任,保持较高的扩张速度有助于为经济运行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市场同质化竞争格局下,国有大行凭借其资源禀赋,在同业竞争中优势明显。“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转换期,银行面临战略调整的机遇与挑战。”刘晓春称,由于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已经发生变化,银行的竞争方式也不能单纯靠关系营销和产品服务,而是需要强大的数字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银行集中度不断提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金融“去产能”持续推进,相较之下,国有大行资金成本低、资本实力雄厚、数字化能力突出、服务覆盖广、客群基础扎实等优势明显。

  “在此背景下,股份行等中小银行出于经济利益、资本约束等方面的考虑,资产边际扩张的主观动力、客观能力和边际效益都有所下降,也导致其扩张增速放缓。”曾刚补充道。

  差异化发展成破局之道

  分析人士认为,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金融机构加速分化渐成趋势。“从其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推断,未来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大型机构头部优势更加凸显。”曾刚说。

  从国际经验来看,不管是“大象起舞”还是“小而美”,金融机构都需要突破同质化桎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禀赋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2023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对完善机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会议指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刘晓春认为,股份制银行拥有全国牌照的优势,并已有相当规模,可以借经济结构转型之机,迅速确定自身的客户战略,围绕目标客户群体的全方位需求和产业链运行特点,强化自己的特殊业务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李广子看来,股份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在地理区位、股东和客户资源、人才科技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利用自身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细分领域打造自身特色,逐步建立差异化优势。

  曾刚建议,股份行未来可以在新兴业务领域发力,充分利用自身体制机制、专业化能力等优势,结合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形成独具发展特色的经营优势。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提及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新动能”“新特色”等。例如,广发银行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提出,强化业务升级转型,在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上见成效。浙商银行则表示,将聚焦场景金融,提升打造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财富金融、科技金融、池化融资业务五大特色品牌,铸就五大业务板块优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