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州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助力乡村振兴

[焦点] 时间:2024-04-27 14:15: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6次

原标题:襄阳襄州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助力乡村振兴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崔海晗 周文豪)8月4日笔者从襄阳市襄州区获悉,襄阳襄州型农兴该区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征,展新融会贯通现代农业运行机制,业经营主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验,体助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力乡

7月29日,村振幸达鑫家庭农场800多亩田间不见一人,襄阳襄州型农兴农场主李涛坐在办公室内,展新点击电脑屏幕。业经营主给李涛充当耳目的体助,是力乡遍布田间地头的62个摄像头。“坚持视频实时监控,村振既及时掌握了农产品生长情况,襄阳襄州型农兴又降低了人力成本。展新”李涛说,业经营主只有通过技术支撑、智能化改造,尽可能降低损失,确保产品品质,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同样,襄阳农家富家庭农场积极创新经营机制,实施“互联网+”行动,与天助网合作建立农家富电商服务平台,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搭建桥梁。截至目前,电商平台注册会员66万名,物流配送服务1100万人次。还与有关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合成立种、粮联合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串联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覆盖原料、加工、流通各产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张家集镇邵棚村聚丰圆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正忙着打理基地。村民陈玉焕算了一笔增收账:在基地做工每月可领到3000元工资,加上流转的土地租金3800元,收入比以前至少翻了两番。

邵棚村土地肥沃,过去村民只会栽种传统农作物。2016年10月,回乡创业的任荣军办起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葡萄,与中油所合作开展油菜制种。合作社秉承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采取葡萄、鹅和鱼立体化种养模式,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充分运用沼渣沼液还田种植技术,对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后直接还田,促进资源循环化利用。村民获得租地收入400多万元、劳务收入330万元,带动了2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区着力打造“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全面参与+合作社组织管理+贫困户主动配合”模式,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产业托管、土地流转、劳务打工、入股分红、技术服务等方式,与贫困户签订中长期帮扶协议,有效带动产业帮扶。幸达鑫家庭农场坚持共同致富道路,每年临时用工达4000多个,带动本村25户农民长期就业,帮扶1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直接使农民增收60多万元,被认定为全区扶贫产业基地。

落户襄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襄阳三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模式,带动芝麻、橡子等产业发展。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电商平台项目,打通国外市场,把芝麻、芝麻油、芝麻酱、橡子面等产品推介到世界各国。今年,该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设3000吨橡子风干仓项目和芝麻自控烘炒项目,可实现年出口额1500万美元,年进口额400万美元。

落户古驿镇的襄阳绿谷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向需求量高的企业争取订单,与各大酿酒企业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抱团取暖。合作社自身流转土地5000亩,托管农户土地5000亩,发展优质酿酒高粱规模化生产,签订收购合同,实现保护价收购。目前,已发展成一家集农作物种植、烘干贮存、加工销售、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经营实体。同时,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伍,负责播种、机防、收割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实现农作物播种、病虫防控、收割全程现代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区合作社达1312家,家庭农场488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78家,种植大户915家,创新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企社共建、龙头带动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