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文学内刊:正是山花烂漫时

[焦点] 时间:2024-05-02 11:53: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60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南文学内刊:正是海南海南花烂山花烂漫时

《东方大地》

文\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近日,海南省作家协会在海口举办了全省第一次文学内刊工作会议,周刊正山省内共有35家文学内刊参会。文学“基层办文学内刊,内刊在全国各地属于普遍现象。海南海南花烂我们在调研中惊喜地发现,周刊正山海南文学内刊这一块阵地还不小。文学实际上内刊的内刊数量估计在五六十家左右。”省作协主席梅国云表示。海南海南花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周刊正山不只是文学经济繁荣的自贸港,同时也应该是内刊文化繁荣的自贸港。在文化方面,海南海南花烂我们要担负国际人文交流的周刊正山重要使命。着眼于未来,文学构建生机勃勃的海南文化生态,我们既要有像著名作家韩少功这样有代表性的‘高大乔木’,也需要有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同时还要有‘山花烂漫’。内刊就是孕育‘山花烂漫’的土壤。如何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内刊阵地作用,推进海南基层(乡村)文学繁荣,是我们希望推进的工作。”梅国云说。

《定安文艺》

全省各地“山花烂漫”

《金江文艺》《乐东文学》《定安文艺》《流韵》《黎母山》《珍珠海岸》……“海南还有这么多文学内刊!”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首个文学内刊会议,35家到会的海南文学内刊令与会者眼睛一亮。

文学内刊,是相对于有正式期刊号、公开出版的文学刊物而言的。海南省作协秘书长王姹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我省几乎每个市县均有一种以上文学内刊,有的县多达十多种。这些内刊,有的创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创刊于改革开放以后。刊物的主管和主办部门,有的是市县宣传部、市县旅文局和市县文联、文化馆,有的则是市县作协和各种文化研究机构;主编多为各市县骨干文学作者和热心文学事业组织者。

“省内文学内刊与全省两家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天涯》《椰城》交相辉映,优势互补,共同促成了海南的文学景观。”王姹说。

在一些市县,如乐东,文学内刊多达12种,形成了一个文化刊物群落,除了《乐东文学》和《乐东艺苑》是乐东黎族自治县文联主办的文学内刊外,余者皆为各种同仁刊物。“乐东近年出现多种民间刊物,我更相信,这是一种人文自觉,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更有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流韵》主编黄泽超说。

文昌《椰乡月》创办于1988年建省初期,当时是县文联的内刊。《椰乡月》副主编林虹说,《椰乡月》在文昌几代文化人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红火一时,发行量和传阅度都很高,是地方文化刊物的标杆,也是本土作者创作发表的摇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为继,停刊了。直到2006年,文昌市作家协会成立。在市政府与有关部门支持下,《椰乡月》复刊,作为市作协的内刊继续为文昌的文学事业服务。“都说月是故乡明,椰乡月高高在上,不仅岛内的文昌人看得见,海外的文昌人也看得见,希望我们的刊物也能像椰乡月一样,是一个温馨的存在。”林虹说。

海南文学院负责人、诗人江非谈到了他了解的一些文学内刊:“《金江文艺》《万泉河》《昌江文艺》《定安文艺》等文学内刊,栏目设置比较齐全,编辑人员专业,杂志的版面设计也很符合当下的杂志美学,这些内刊在推荐本土新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海南文学内刊有‘多、久、众、难’等四个特点。”江非表示,“‘多’是指量多,每个市县都有,此起彼伏,办刊都没有停;‘久’指历史悠久,有几家刊物创办于海南刚解放时,当时肩负着党的文艺宣传队的任务;‘众’指刊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阵地,还是展示地方文化重要的载体和窗口,一个地域的精神和情感表达,可能都在一本小刊物上;‘难’主要就是办刊经费难和编辑队伍人员不足问题,有财政拨款支持的内刊可以长期坚持,有的地方没有固定经费支持需要‘化缘’ 坚持。”

《流韵》

面向基层写作者的平台

“中国很多作家,都是从县办杂志或文化馆办的杂志慢慢走出来的,像莫言、余华等著名作家,这种基层的文学平台搭建好了之后,就会吸引基层的作者投稿。” 海南《天涯》杂志主编林森说,构建海南文学生态,既需要有像《天涯》杂志这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也需要有面向基层、培养普通写作者的文学内刊平台。

创办于1950年代的澄迈《金江文艺》,每季度一期,已经出版了近200期,没有停过刊,是我省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内刊之一。江非从2008年至2020年负责主编《金江文艺》,他说,《金江文艺》一直是海南基层作者的重要阵地,不仅刊发澄迈作者的作品,全省优秀的作品都会发表。《金江文艺》很注重推荐新人,近年来,《金江文艺》挖掘和培养了洪光越、王海雪、陈三九、陈有膑等一批岛内文学新力量。海南的许多优秀作者都是在《金江文艺》上首发作品,慢慢地成长为有影响的作家或诗人,逐渐走向全省甚至全国。

青年诗人洪光越就是一个基层内刊挖掘培养出来的文学新人代表,参加了《诗刊》社的“青春诗会”,近年作为海南青年诗人代表开始活跃在国内诗坛。

江非说,《金江文艺》经常举办各种全省性和全国性的文学活动,平时的采风活动也非常频繁。这些文学交流活动,都为基层写作者开阔视野,培养文学新人,丰富和繁荣地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昌江文艺》从1984年至今坚持出刊,从未间断。《昌江文艺》顾问孙如强说,《昌江文艺》能坚守至今,一是得到历届县领导的支持;二是昌江把《昌江文艺》办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保证出刊以及举办笔会、文艺座谈等活动经费。“《昌江文艺》的坚守,为昌江培养了一批批的写作人才,也为本地业余作者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孙如强说。

各地的文学内刊还面向中学生推出栏目,比如《定安文艺》开办了“荷风初蕾”栏目,面向在校学生征稿,鼓励学生创作,扶植文学幼苗。

《金江文艺》

承载地方的记忆和情感表达

王姹是定安籍作家,她格外关注《定安文艺》的编刊工作。近年来,她见证了在《定安文艺》的影响下,定安籍的作者写出了一系列有关于定安乡土文化的作品。

王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定安通过《定安文艺》这个平台,聚拢了一批文学爱好者,不仅挖掘整理了一系列定安地方文化,而且在建省30周年时,出版了一套定安文学作品选集《岁月流金》三卷本,近期,围绕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百年以及抗疫,《定安文艺》又推出了三期专题文学作品。

地方内刊都注重本地作者的挖掘和培养,刊发本地作者的作品。“《定安文艺》专设的‘故城往事’栏目,就是为定安籍作者量身定做的。”《定安文艺》主编王杰超说。

1992年7月,“海南诗社黄流分社”成立,是海南较早成立的民间文化社团之一。其社刊《流韵》是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音乐、崖州民歌等为一体的文化刊物。这个刊物的出版发行,对黄流乃至乐东地区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起着一种激励和引领的作用。“我们开门办刊,广泛征稿,开阔办刊视野,致力于挖掘、整理与乐东有关的文学、书法、绘画、雕刻、音乐、崖州民歌等等,突出贴近本土、服务乡土的特色,从乡土文化的角度,致力于地区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流韵》主编黄泽超说。

“地方文学内刊,关注的都是本地的一些事情,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人的情感表达。”江非说,地方文学内刊,能直接抵达“末梢”读者,有时一篇关于地方故事的文章,能引起当地人的共鸣,长久地在民间流传下去。

“某种程度上来讲,地方文学内刊就是一个地方的微型版百科全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当地经济、文化等都汇集在这一本刊物上,堪称地方文化名片。”林森说。

海南文学内刊虽多而众,但也面临着经费和编辑人员不足的问题,之所以能长期坚持下来,完全是一群人凭着一股对文学的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

“省作协即将成立文学内刊工作委员会,倡导成立全省文学内刊联盟,通过每年定期举办全省文学内刊工作会议,评选优秀文学内刊及编辑,举办编辑人员业务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基层搞好文学阵地建设,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形成合力,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海南文学内刊办刊新模式。”梅国云表示。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张惠宁)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