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河南高考语文】省实验王成:守正创新 符合“双减”下为国选才要求

[时尚] 时间:2024-04-29 18:42: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00次

原标题:【名师点评河南高考语文】省实验王成:守正创新 符合“双减”下为国选才要求

(记者 刘高雅 实习生 陈薇)6月7日上午,双减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名师大家关注的点评语文考试题目以及部分考题也已知晓。今年的河南合下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特点?如何应对高考语文学科考试产生的变化?大河网记者特邀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成进行点评。

【名师】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王成

【点评】

本套试卷全面贯彻落实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2022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的基本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语文验王厚植考生家国情怀,省实充分体现了对学生阅读经验、成守体会、正创思考的新符选尊重,着眼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阅读理解、为国分析综合、双减鉴赏评价等关键能力的名师考查。

打破常规定势,点评富于创新变化

试题结构基本稳定,河南合下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分两个模块)、写作,试卷小题数量保持不变,但题型及分数设置相较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有较多调整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4题以图解形式设置选项;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没有选用近年来多次考试的类型——小说,而是选择散文——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这也是对散文类文本的一个回应;文言文阅读选材为《说苑·贵德》,打破以往全国乙卷选材范围,且第11题由文化常识类选择题变为加点实词虚词解说选择题;诗歌鉴赏第15题要求将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阅读分析遣愁方式;语言文字运用变化更大,取消选择题,设置两个模块,模块一围绕“照相”话题设置17、18两题,17题为填入恰当成语(3分);18题分析不同人称表达效果的差异(4分);模块二围绕“眼中风”设置19、20、21三题,20题以“眼中风”得名是因与“中风”相似为例,提示“打笔仗”源自“打仗”。要求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的名的缘由(4分);21题病句的修改(3分)。语言文字运用总分并未变化,仍为20分。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托两段语言材料,将词语运用、病句修改、补写语句、比较分析等内容纳入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综合考查,既考查了考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也有新课标倡导的“学习任务群”的体现,明确任务意识,题目灵活开放。

总体来看,选择题分数有所降低。

贴合生活实际,彰显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选择对雪花的研究为材料,图文并茂。内容与生活常识相关,又有对科技创新时代精神的彰显。材料一为杨振宁《对称与物理》节选,内容引人深思,引导青年重视科研,担起时代发展的使命。

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抒情性,返璞归真的文字承载着浓浓的手足之情,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文本既给考生以人之常情的感染,又给考生抗战背景红色记忆的回想,既易于引发考生共鸣共情,又有家国情怀的传导传递。

作文坚持立德树人,紧扣时代主题。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情感实际,以体育赛事的胜利举办引出国家各方面高速发展的卓越成就,增强考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跨越的“你”,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在见证、亲历的同时,与时代与国家同频共振。“再跨越”的提出,具有思辨性,既引导青年感受时代发展之成就,又引导青年感受在时代发展中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让学生融“小我”于“大我”之中。

试题选材契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相关表述。

注重教考衔接,引导精粹传承

考查内容紧贴初高中教学。

论述类文本聚焦中国叙事学相关理论,通过与西方叙事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叙事的流动视角的使用。文本分析举例内容与学生初高中所学课文及名著导读(《水浒传》《巴黎圣母院》)有相关联系,贴合学生所学所读内容,有助于提升考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也有助于考生全面认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名篇名句默写均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范围,情境设置突出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意在传承传统文化经典。

文言文阅读11题加点字词释义考查,选项为辨析文中字句与高中课本《短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中字句释义是否相同,考查学生实词虚词释义的翻译能力的同时,也有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考查。内容上强调以德化人和以民为本。诗歌鉴赏15题为王勃两诗比较赏析,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初中所学内容。这种把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考生对知识储备进行合理联系推断,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从思想内容上产生联想。加强情境设计,关键能力为重。

名句默写题第3句,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通过默写加深考生的理解与认识,以古为例,引导今人培植家国情怀。

综观今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试题选材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有意关联语文教学,坚持改革创新,增加了试题开放性,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符合当下双减政策下为国选才的要求。

而试题的创新变化,引导我们今后的教与学应该重能力重素养,不囿于传统题型的大量练习,应主动巧妙创设情境进行实践,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式学习,强调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现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让语文核心素养得以落地。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