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纵横谈!1972-2006:打破东西方阵营壁垒

[焦点] 时间:2024-05-04 12:12: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5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方怡晖 综合报道

  1972到2006年间,冬奥打破东西冬奥会举办了十届。纵横谈冬奥会不断积累举办经验、营壁推陈出新,冬奥打破东西实现蜕变,纵横谈现场观众从几万名到百万名;赛事从冰上运动爱好者热议变成全球观众热捧、营壁各国争相转播的冬奥打破东西超大型国际体育盛事。中国运动健儿在这十届冬奥会中终于登台亮相,纵横谈从零开始秉承着“更高、营壁更快、冬奥打破东西更强”的纵横谈精神,勇敢拼搏,营壁为国争光,冬奥打破东西从“陪跑”队伍变成拥有冲击冠军实力不容小觑的纵横谈奥运战队。

  现代奥运会的营壁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代表着一种超越自我挑战、挑战极限的精神。而冬季奥运会(下称冬奥会)亦是如此,在1972年到2006年这数十年间,冬奥会不断推陈出新,突破自我,实现了自我蜕变,让冬奥会更加精彩纷呈,让人津津乐道。

  第十一届札幌冬奥会

  1972年,第十一届冬奥会在日本的札幌举办,这是冬奥会第一次走进亚洲。当时,作为主办国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拥有着发达的电子产业。该届冬奥会期间,札幌奥委会为赛事投入了400多台电脑提供服务,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为了让冬奥会成功举办,日本政府不但为札幌修建了地下铁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格修建了各类冬奥会比赛赛道和对应的设施。竞赛主区的“真驹内”奥林匹克中心可举行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冰球、花样滑冰等比赛。而山坡冰道滑橇、山地滑雪、雪橇等比赛在距奥林匹克村23~28公里的“手稻”山坡进行。最远的山坡“惠庭”山上修建了两条男女速滑比赛滑道,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冬奥会结束后的数周内,这座山又恢复了它原来的美丽面貌。

1645580810167307.png

1976年2月4日,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12届冬奥会开幕式举行,点燃主火炬。

  札幌冬奥会在运营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是允许来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冰球运动员参与冰球项目,引起了加拿大代表团的抗议。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运动员是全天候训练,与职业队并无差异,但国际奥委会却允许他们参赛。因此以纯业余队参赛的加拿大冰球队抵制了这次冬奥会。此后,奥运会的“业余原则”更加受到了西方各国的诟病。这些争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奥运会的赛事改革。

  第十二届因斯布鲁克冬奥会

  1976年2月4日至15日,第十二届冬奥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这是因斯布鲁克继1964年后第二次举办冬奥会。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实际上是“救火队员”,因为美国的丹佛得到了该届冬奥会的承办权,之后丹佛放弃了举办冬奥会,国际奥委会只能选择其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冬奥会筹办事宜的城市。

  因斯布鲁克举办了1964年的第九届冬奥会,此前一些服务于冬奥会的设施只需要翻新便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已经有办赛经验的因斯布鲁克在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中显然比其他城市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因斯布鲁克成功从多个备案中脱颖而出,再次承办冬奥会。

1645580856985825.png

从重在参与到争夺奖牌,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不断超越自我,为国争光。

  为了纪念时隔12年再度举办冬奥会,因斯布鲁克在该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上设置了两个主火炬,两个主火炬在冬奥会赛场上熊熊燃烧,成为了冬奥会的历史名场面。

  本次冬奥会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61名运动员参赛,比赛项目共6类、37小项(新增冰上舞蹈和男子1000米两项),速滑女子3×5公里改为4×5公里。

  本届冬奥会中,苏联一扫上届颓风,大放异彩,获得了出色的成绩。他们在冬季两项、滑冰比赛、花样滑冰等领域共获得13枚金牌,占整个大会金牌数的35%,体现了苏联冰上运动的绝对实力。比如在本届冬奥会上首次列入比赛项目的冰上舞蹈中。苏联3对搭档全都进入了前六名,最终莫斯科的帕霍莫娃和戈尔什科夫获得冠军,获得亚军和第四名的也是他们的队友。

  第十三届普莱西德湖冬奥会

  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的普莱西德湖举行,普莱西德湖自1932年成功举办了第3届冬奥会以来,就成为了美国冬季运动爱好者的“圣地”。在1932年普莱西德湖举办冬奥会时,运动员仅17国252人,竞赛项目也只有14个。而本届冬季奥运会最初预估观众有五万人之多,参加国将近40国、近千名选手,比赛项目共有6类、38小项(增加现代两项10公里个人赛)。

  普莱西德湖始终还是一个小山城,要处理好冬奥会这种大型赛事,只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了多套应急预案演练,然而本届冬奥会还是遭遇了许多意外。比如该届冬奥会受到当地天气影响,场地雪量不足,为此,普莱西德湖奥委会第一次投入了大量造雪机来为场地增加雪量,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人造雪。但是天公不作美,普莱西德湖在开幕式前一天遇上暴风雪。由于人造雪和天然雪很难融为一体,组委会又不得不组织大量志愿者进行清扫。在冬奥会举行期间,由于从世界各地涌来的人员过多,远远超出了普莱西德湖的承载能力,当地交通多次出现严重塞车乃至交通瘫痪的情况,甚至有颁奖嘉宾被塞到路上无法出席颁奖仪式。

  值得注意的是,该届冬奥会是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恢复合法席位后首次出席的冬奥会,中国人第一次踏上了冬奥会的冰雪征程。开幕式上,当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速滑运动员赵伟昌高擎五星红旗为先导步入会场时,受到全场观众热烈的欢迎。

1645580918418832.png

1988年2月13日至28日,第 15 届冬奥会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这是冬奥会首次将比赛时间延长至16天。

  本届冬奥会还诞生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冰上奇迹”——冬奥会中最受人关注的冰球项目桂冠易主。此前,苏联运动员已经获得了连续4届冬奥会冰球金牌,但是苏联对冰球项目的统治却被来自美国各个大学的年轻队员打破了。由于奥运会的“业余原则”,当时带商事合同的专业运动员是无法参加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但是苏联却在遵循“业余原则”的前提下挑选出身经百战的运动员进行集训。对其他国家只能派出业余运动员来说,很难打破苏联对冰球项目的统治。但是美国这群运动员全部都是来自美国各个大学的学生,他们作为运动员新手竟然在半决赛中打败了拥有统治地位的苏联队,并一举夺下冠军,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冰上奇迹”。

  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

  1984年,第十四届冬奥会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举行,这是首次由社会主义国家承办的冬奥会。当时为了举办萨拉热窝冬奥会,南斯拉夫发动了全民建设,在冬奥会期间,萨拉热窝的百姓们主动地担任大会的接待等工作。他们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工作有条不紊,笑脸迎客,服务态度极佳,受到各国各地区参赛人员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运动会期间,萨拉热窝的市民还主动要求自行车不得占用快车道,大家都能遵守规定配合,虽然大会期间人来人往,但交通并无堵塞的情形。

  南斯拉夫的民众自发成为冬奥会志愿者,据资料记载,南斯拉夫为做好本届赛会投入的工作人员(包括志愿人员、警察和人民军)总数达16.7万人。即使中途遭遇糟糕的不良天气,依旧给当时运动员以及参会人员很深的印象,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将萨拉热窝冬奥会评价为“是冬奥会60年历史上开得最好、最精彩的一届”。

  此次冬奥会比赛项目为6类、39小项(增加了女子20公里越野滑雪)。中国代表团和中国台北代表团两岸选手同场参赛引人注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奥委会恢复了奥运会的合法席位后,考虑到让台湾的运动员亦有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允许台湾的体育组织作为一个地方机构,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参加,同时要求其设计新的会旗、会歌和会徽。198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与中国台湾奥委会主席沈家铭在洛桑签订了协议书,重新设计了会旗、会歌和会徽,这样台湾又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两岸的选手也就有了同场参赛的机会。

  第十五届卡尔加里冬奥会

  1988年,第十五届冬奥会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举行。该届冬奥会吸取了之前冬奥会运营中的成功经验,并且第一次设立了室内冰场以供部分冬奥会项目使用。除此之外,也是第一次将人工造雪机引入高山赛道,这次成功的人工造雪经验解决了冬奥会历史性的“缺雪”难题。

  本次冬奥会除了参加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人数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外,增加了不少新项目,比赛项目达到了6类,46小项(新增了高山滑雪中的男、女超级大回转,男、女高山滑雪两项全能、男子90米级跳台跳雪团体赛和男子越野滑雪团体及女子5000米速度滑冰)。

  此外,卡尔加里冬奥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国际奥委会从转让奥运的电视转播权、广告和门票等途径收入4亿多美元。由此可见,卡尔加里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奥运会影响力的扩大,赛场已经成为一场真正的商业战争,几百家形形色色的商行和公司,从电脑、轿车生产商到啤酒巨子,都来争抢奥运这块“大蛋糕”。这些商业运作经验也让冬奥会获得了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多的城市愿意去争取冬奥会举办权。

  要说卡尔加里冬奥会,令人最深刻的莫过于频频打破的世界纪录。滑冰比赛进入室内后,给运动员营造了创纪录的良好条件——解决了逆风、阻力等消极因素。本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10个比赛项目,吸引了14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竞争,最终有11人16次打破7项世界纪录,82人148次打破9项冬奥会纪录,100余名运动员300余次打破国家和地区纪录。一次冬季奥运会打破这么多的纪录,这在冬奥会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中国队的李琰在表演赛的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中获得了一枚具备历史性含义的金牌。这代表着中国冬奥会队伍具备了获得奖牌的能力。

  第十六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

  1992年,第十六届冬奥会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阿尔贝维尔的瓦努瓦斯国家公园是著名的高山旅游区,因此当地奥委会为筹办冬奥会新建了现代化的冰雪运动设施,包括可容3万人的体育场和400米椭圆形冰场。该届冬奥会参加的国家及地区增加到64个之多,运动员达到了2174名;比赛项目上设有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雪橇、花样滑冰、现代速度滑冰、冬季两项、冰球等6类、共57个小项的正式比赛。

  本届冬奥会值得提及的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最后的主火炬点火仪式较以往冬奥会有所不同,负责点燃主火炬的火炬手不是任何的冬奥会选手,而是法国人所熟悉的足球明星普拉蒂尼和一位名叫格朗日高的男孩,他们共同举着奥运火炬进入运动场。他们先用火炬点燃导火线,火球随之传向奥运圣火坛也就是主火炬。

  本届冬奥会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经历了东欧剧变后,一部分参赛国家换了名字,而实力也随之发生对应改变。比如东西德合并成德国,统一的德国经56年后第一次回归奥运会,本身就是冬季运动强国的东西德合并后可谓强强联手,德国在本届冬奥会获得瞩目的成绩,高居金牌榜榜首。与此同时,原苏联各国组成独联体参与本届奥运会,金牌榜位居第二。

  中国派出了69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出席本届冬季奥运会,中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以来,在以往的3届中均与奖牌无望。但经过12年的努力,在本届冬季奥运会上终于打破了“零”的纪录,一举夺得了3枚银牌。这包括叶乔波获得的女子500米速度滑冰银牌和女子1000米速度滑冰银牌。另外,李琰获得女子500米短滑道银牌。中国人在冬季奥运会上获奖牌写下了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国的冬季运动开始走向成熟。

  第十七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

  1994年,第十七届冬奥会在挪威的阿尔贝维尔举行,与历届冬奥会相比,该届冬奥会与上一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仅仅时隔两年。

  在1994年之前,冬奥会和夏奥会都是在同一年中举办的,这对于越做越大的奥运会来说,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赛事过于集中,对国际奥委会以及各单项体育联合会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而且同年的体育盛事也会分流观众,令观众产生疲倦感,不利于奥运会的品牌的发展与推广。而冬夏奥运会同年的规律在1994年被改写,从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始,冬奥会和夏奥会相隔两年交替进行,人们每隔两年就能迎来一个“奥运年”。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更值得提及的是,本届冬季奥运会运用了历届冬奥会中商业运营的成功经验,创造了惊人的售票纪录。世界各地超过一百万的游客来到利勒哈默尔,利勒哈默尔各体育场馆的上座率达到总数的88%。相比之下,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这个数字为82%。冬奥会所有场馆共卖出140万张票,还有约50万人站在森林的赛道两旁观看滑雪比赛。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奇迹,那就是本次冬奥会的电视转播权由CBS电视台斥资2亿9千5百万美元购得,这也创造了自1988年卡尔加里奥运会以来的最高数字。

  大会的比赛场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各界人士一致的好评。位于哈马的速滑馆,其外观形似一艘倒扣过来的海盗船,为木质结构,可以容纳10600名观众。坐落于格约威克的冰球馆,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并且一直延伸到山脚下。

  此届冬届奥会竞赛项目有6大项61小项(新增了男、女空中技巧式两项以及男子组的500米及女子1000米),中国这次选派27名运动员参赛,共参加了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冬季两项和自由滑雪等竞赛。比赛中基本上发挥了水平,3名女选手获得奖牌:张艳梅获500米短道速滑银牌,叶乔波获1000米速滑铜牌,陈露获花样滑冰女子单人铜牌。

  第十八届长野冬奥会

  1998年,第十八届冬奥会在日本长野举行。值得注意的是,对长野市的人民来说,冬季奥运会是他们几十年来的梦想。长野曾在1940年获得冬奥会承办资格,奥运会第一次走入亚洲的荣耀本是归于长野,众所周知的是,其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奥运会暂停举办了两届,长野也失去了冬奥会的承办权。此次长野再次申奥成功,并举办长野冬奥会,自然是高规格对待。

  日本再次展现自己高科技产业的优势,高科技应用十分广泛,如高速火车、手表式移动电话、能存有大量图像的数码相机、根据眼睛虹膜扫描原则工作的保护系统、按电钮点菜的自助餐厅等等,有很多科技进步的成就被用于为奥运会服务。再如运动员奥运村设置了电子计算机网络控制中心,运动员闲暇时间可以在这里通过电脑国际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体育记者等随意对话。

  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176名运动员参加了长野冬奥会。此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共7类,68小项(增加3项,分别是冰壶、滑板滑雪和女子冰球)中国在该届赛会上获得6枚银牌和2枚铜牌。中国选手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1000米滑冰赛中,打破世界纪录。

  在这届冬奥会上,职业冰球选手第一次被允许参加冬奥会的冰球比赛。这也是冬奥会第一次展现出放宽业余原则。其后越来越多职业运动员走上冬奥会赛场上,给人们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紧张刺激的比赛。

  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

  2002年,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盐湖城冬奥运动员人数再次上升,人数达到2399名,且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是首次参加冬奥会。该届冬奥会共设有7类、78项比赛(新增十项比赛分别为短跑道速度滑冰男子和女子1500米、冬季两项男子12.5公里和女子10公里追逐、越野滑雪男子和女子短距离、北欧两项短距离、有舵雪橇女子2人座以及男子和女子卧式雪橇)。该届冬奥会上,来自各代表团的运动员奋勇拼搏,发挥出色,打破了多个冬奥会纪录和世界纪录。由于多项世界纪录和冬奥会纪录被刷新,该届冬奥会被誉为“世界纪录高产”的冬奥会。

  由于该届冬奥会是在“9·11”事件后举行的,为纪念这场灾难,8名运动员托举着从世贸大厦废墟中挖出来的残破的美国国旗入场,成为该届冬奥史上开幕式特有的内容。

  本届冬奥会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中国终于实现了冬奥会金牌“0的突破”,杨扬先是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较量中拿下金牌(这是中国冬奥的首金),此后她又在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项目中再取一金。中国队共获得2金、2银、4铜,共8枚奖牌。

1645580977652287.png

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盐湖城冬奥会还诞生了冬奥会历史最有争议的“双金”。比赛结束时,本来排名第二的加拿大搭档加米·萨莱和大卫·佩雷蒂埃抗议裁判员裁决不公。国际滑冰联盟主席奥塔维奥·辛坎塔在与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会晤后,于2月14日男子单人自由滑比赛结束时,召集国际滑联理事会开会,决定取消执法不公的法国裁判员的玛丽·雷内·勒古涅的执法资格,并呼吁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补发给加拿大选手一枚金牌,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随即同意了上述决定。

  第二十届都灵冬奥会

  2006年,第二十届冬奥会在意大利的都灵举行。参加该届冬季奥运会的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2633名运动员。该届冬奥会共设有7类、84项的比赛。该届冬奥会中国共派出了75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47个小项比赛。以2金4银5铜的成绩排名第14位,奖牌总数超过历届,实现了运动成绩稳中有升的目标。

  21岁的中国女选手王濛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凭借队友无私的合作,率先冲过决赛终点线赢得了金牌。在随后进行的女子1000米比赛中,王濛获得亚军,杨扬拿到了铜牌,而在女子1500米的比赛中,王濛一人对抗韩国军团,最终摘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

  花样滑冰双人滑中,中国运动员张丹和张昊带伤参赛获得了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上届冬奥会铜牌得主申雪、赵宏博,再次夺得铜牌。虽然未能实现冲击冠军的夙愿,但他俩对“重在参与”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李妮娜获得了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银牌。自由式滑雪男子项目的比赛上,中国运动员韩晓鹏,凭借超一流的心理素质,通过两个教科书般的动作,以微弱优势战胜白俄罗斯选手勇获空中技巧比赛金牌,为中国冬奥会代表团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冠军。

  在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的竞争中,最激动也最令人“恐怖”的代表团绝对是韩国,他们创造了两个神话:一个神话是他们在都灵冬奥会获得的6枚金牌全部来自短道速滑,而这个项目总共只有8枚金牌。韩国短道速滑队成为了一支梦幻队伍;另一个神话是陈善有和安贤洙双双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三冠王”。都灵冬奥会总共只有3位“三冠王”,而且都在25日这一天产生。另一位是德国的冬季两项选手格雷斯。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2月中旬刊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