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记忆:40年砥砺前行 不变赤子之心

[焦点] 时间:2024-04-30 01:58: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8次

“工作不能落下。国网”带病工作的记忆巴日嘎斯台供电所所长韩格日乐图说道。一句轻描淡写的年砥话,让人感受不到有何特殊,却让在场的电力工作者为之一振,他们骨子里永远没有忘记服务人民。

image.png

40年前星星之火

和他一握手就知道这是砺前一个敢作敢为,生命里锈满风霜的硬角色——80岁老先生杨忠,乡里人都戏称他为“活档案”,他亲身经历了巴日嘎斯台乡40年里的沧海桑田。

老先生看着远处的变赤变压器说:“那时候轻微触电不是常有的事吗?那时候的电工都穿着蚕丝的均压服,带着藤条编织的安全帽,电线杆上的电线乱乱糟糟,停电就要修好长时间。当时我们乡只有一台变压器,国网每到傍晚,保险丝总是烧坏,有时停电一整宿,晚上吃饭还得靠油灯和蜡烛。”老先生的记忆话把在场所有人带回那个年代,骑自行车背斜跨包的抄表员、卖保险丝的年砥五金商店、傍晚忽明忽暗的砺前灯泡。

“当时,变赤我经常拿着油灯去换路口变压器的保险丝,家里攒下很多,还没有用完。”老先生回想着说。国网大家都笑称老先生是记忆巴日嘎斯台乡“第一位抢修保电的电力工作者”。老先生看着远处工作的年砥供电人员,那年那地他也是一样,默默的服务着人民。

40年里燎原之势

巴日嘎斯台供电所所长韩格日乐图介绍道:“我们乡原本只有一台变压器,砺前而现在我们所供电面积400平方公里,各类用电用户7074户,售电量1000多万千瓦时。”在售电量和供电质量不断提升的变赤背后,是全所14名职工甚至更多供电人员的汗水。看着40年前变压器的旧址,看着变压器后整齐排列的电力线路,仿佛看到了这40年里电线杆上忙碌的身影。

科右前旗良种场供销合作社昔日靠天吃饭,到如今智能化灌溉。2015年合作社开展水浇地项目,联合巴日嘎斯台供电所,在水浇地周围设置专变,为滴灌设备可靠供电;每年三、四月份是合作社用电高峰期,这恰好供电所职工最忙碌的时候。“玉米苗要想长得好,就得多浇水。”合作社负责人黄俊宏说道。七年如一日,供电所为了玉米苗能安心“喝水”,定期巡查水浇地供电线路,无论多忙,第一时间回应合作社的需求。“上次我刚巡线完回到单位,刚踏进大门,就接到合作社的电话,来不及休息,检查了一下工具,赶到现场。”供电人员说道。

“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服务都特别好!”合作社负责人说。每次供电员工巡检时,都会到合作社内检查电力设施,临近秋收,合作社的颗粒机是收获的“重器”。供电职工仔细检查场内线路,排除隐患,为合作社迎接丰收的到来。巴日嘎斯台供电所职工一直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一直把用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淳朴的微笑,优质的服务让用户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正是那年,供电所在水浇地处“春种一粒粟”,如今合作社能“秋收万颗子”。

40年后春风化雨

如果你来到巴日嘎斯台乡,那你一定要来兴安水库转一转,“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远处的山岗,一排排整齐的电力线路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兴安水库经理李强说:“兴安水库电力改造前,水库的用电设施时好时坏,甚至有一些大功率用电设备根本用不了。”巴日嘎斯台供电所主动联系兴安水库负责人,通过实地考察水库电力设备应用位置,因地制宜优化供电布局,为兴安水库设置专线,使电网建设与水库地貌完美融合。

为了在夏季旅游旺季,供电所开展了兴安水库保电工作,水库周围水汽较重,炎热的夏日也给供电人员增添了不小的困难。水库负责人说:“供电人员每次检修后,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供电人员蓝色帽子里的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到黝黑的脖颈,脸上挂着质朴的微笑。

40年奋斗一线的电力工作者,他们默默无闻,犹如一场春雨,滴落用户家中,润物无声。“我们有了电,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有更好的工作方式。”村民李杰说道。近年来,水浇地农作物收成持续增长,每亩庄家能增收千元。兴安水库改建了大型用餐服务中心,游客流量增加了121.3。乡民整体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兴安水库大型机组的隆隆声,水浇地玉米叶的摩挲声,或草地、或山岗。一排排笔直的电力线路,夜晚万家灯火闪耀,兴安水库张灯结彩。巴日嘎斯台供电所职工秉承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为新时代电网事业发光发热,共同展望国家电网的美好明天!王乐升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