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吃它了!广州官方发文,四川疾控曾发提醒

[时尚] 时间:2024-04-29 03:48: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66次

    秋季是别再气温适宜、美食丰盛的吃广季节。民间有说法认为,州官秋季的文川蛇肉更加鲜嫩,有助于增强体力与免疫力。疾控然而,提醒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近日发文回应:蛇类可以食用是别再谣言!▲图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醒:蛇类是吃广不可以食用的。无论野生蛇还是州官养殖蛇,均尚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版)》,文川各经营单位不得以蛇为食材加工餐食。疾控除蛇以外还有果子狸、提醒竹鼠、别再野鸡等陆生野生动物均不能食用。吃广  切勿以身试法!州官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除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野生动物人工种群外,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均属于禁止食用范围。常见的包括滑鼠蛇(水律蛇)、灰鼠蛇(榕蛇)、眼镜蛇(饭铲头)、蟾蜍(蛤蟆、蠄蟝)等各种两栖爬行类;果子狸、野猪、竹鼠、猪獾、黄麂(黄猄)等兽类;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禾花雀(黄胸鹀)、水鸡(黑水鸡、白胸苦恶鸟等)、猛禽(猫头鹰、老鹰等)、鹭鸟(白鹭、夜鹭等)、雁鸭(野鸭、大雁)等鸟类。  每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打击食用野生动物行动中来:  一是从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身健康的角度,摒弃“野味”滋补、猎奇炫耀的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坚决停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不参与乱捕乱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活动,树立生态文明新风尚。  二是在自身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同时,也要积极告诫、劝阻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营造保护野生动物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支持打击违法食用和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执法活动,一旦发现食用野生动物和非法猎捕、经营、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可通过12345、110等投诉举报。  记者调查:有商家推出蛇肉菜肴▲网上店铺推荐蛇肉食肆的文案 图源:网络  南都记者留意到,从今年开始,短视频平台上不时就有一些自媒体博主推荐广州及周边的顺德等地区的餐厅,品尝蛇类菜品。秋天到来之际,一些视频还附带标语如“秋风起就最适合吃野味”和“烹蛇世家”等。  同时,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广州地区存在不少供应蛇类产品的餐厅,这些餐厅在本地食客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位于天河马场路的一家餐馆相关的推荐文案颇多。记者发现,尽管部分文案用“大黄鳝”“榕鳝”“水鳝”等名称指代,但在10月16日仍有人分享了食用蛇类美食的经验。  此外,该店还推出了“经典龙凤龟煲”和“大黄鳝三品皇”的套餐团购链接,截至10月20日,上述两个套餐依然可以购买。不过,当南都记者致电该餐厅询问套餐是否正常核销时,餐厅员工表示近几天没有蛇可以做,如果购买了套餐团购的可直接申请退款。  专家:来源不明的蛇类有疫病风险,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蛇类禁止食用的当下,为何仍有食肆能获得食材并将之售卖?对此,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慧建在接受采访时做出了解答。  据胡慧建介绍,早在2020年以前,包括广东在内的部分南方省份就已经成功实现滑鼠蛇、舟山眼镜蛇、银环蛇等多种蛇类的人工养殖,产量也相对较高,彼时市面上销售的蛇类绝大部分为人工养殖的个体。“大家都是在吃养的蛇,野外个体的捕捉就相对少了很多,对野生蛇类资源也是一种保护。”胡慧建说。  “由于蛇类并未列入2021版的《目录》,因此从法律上看,将蛇作为食材进行加工出售属于违法行为,但以药用和皮具材料为用途的蛇类养殖并未被禁止。”

    胡慧建表示,目前部分食肆蛇类食材的来源有可能来自于药用、皮具用途的养蛇场,同时由于养殖技术的成熟,也可能存在农户在未做备案登记的情况下,私自开展养殖。他还指出,由于养殖规模的缩减,市面上流通的蛇类也有可能是非法捕猎的野生个体。  胡慧建告诉记者,目前餐厅出售的蛇类来源不明,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看,也非常不建议市民食用。“无论是私自养殖还是野外捕获的蛇类,由于缺乏官方的监管和检验检疫,有着较高的疫病和寄生虫风险。现阶段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蛇类也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四川疾控曾发提醒拒食野味  2020年7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草局《关于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省范围内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稳妥做好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退出工作。  据四川疾控此前提醒,野生的鱼、蛙、虫、蛇往往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报道称在一条蛇身上就发现了150多条迭宫绦虫幼虫。当然,养殖动物也存在寄生虫感染问题。  另外,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也可能经由密切接触或被食用而感染人类。即便对野生动物进行彻底烹煮,彻底杀灭病菌与寄生虫,吃货们还必须面临下一个风险——有害物质富集作用。在自然界中,污染物如有毒金属通过较低营养级生物进入食物链,传递到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会导致生物营养级越高,体内蓄积的有害物质越多。因此,食用这些野生动物,也意味着接管了动物积攒一生的污染物。四川疾控提醒:拒食野生动物,既是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南方都市报、四川疾控)  编辑:周经韬  审核:武金洋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