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领 示范带动 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知识] 时间:2024-04-28 23:53: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29次

  近年来,典型带动沧源自治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领以列入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示范坚持以党建引领文明新风,农村能力探索和完善自治、精神建设德治、文明法治“三治融合”的助推治理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夯实根基、乡村典型引领、提升涵育新风、典型带动文明实践,引领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推动“物的农村能力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精神建设群众精神面貌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提升。文明

  夯实根基,为农村发展激发活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着力构建示范一线、辐射一片、带动全县的边疆党建格局,成立1个县级国门党工委、1个边境贸易联合党支部、6个边境乡镇国门党工委和23个边境村联合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15个党支部,在有3名及以上流动党员的外出务工地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全县有252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县级“规范化达标创建党支部”,达标率达95%以上。在选派24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基础上,向全县59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下派“自然村长”,择优选派94名公职人员全覆盖担任沿边“自然村长”,实施能人治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一级网格93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二级网格697个,以不超过10至15户农户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4182个。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和谐村寨、美丽乡村等建设。依托“四位一体”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党员对群众发展产业的帮带作用,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采取“公司+村党组织+基地+贫困户”“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贫困群众户均产业增收16222元。坚持以三产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采取“红+绿、文+旅、农+旅”模式,科学合理发展乡村旅游。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89个村(社区)。

  典型引领,为文明创建增添动力。以行业示范村建设打造精神文明新农村,在持续抓好12个市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沧源佤族自治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工程实施方案》,自2017年起每年打造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目前,全县建成40个县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12个乡村振兴行业示范村。以典型示范带动打造乡村治理新高地,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培树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创先争优、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目前,创建各级文明村镇87个,占全县乡(镇)、村(社区)总数的82.85%。以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县择优选取24个自然村作为县级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并在24个自然村推行“三轮”驱动、“五权”集中治理模式,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发挥自治、德治、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突出“治人、管物”两个重点,带领群众以我为主、主动作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在保持农村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优化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彻底告别了人畜混居、粪污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等现象。重点打造59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46个美丽宜居乡村、56个鲜花盛开村庄、57个“百村示范 千村整治”工程和沿边小康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

  涵育新风,为坚定自信增强实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意识,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巩固好全省首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成果,持续抓好县、乡、村三级9个示范点创建活动。发挥村史室教育基地和思想文化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感恩和固边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强乡村自治管理,持续抓好行政村(社区)、自然村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等修订完善工作。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德治组织,教化、引领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自然村长—乡村治理理事会—村规民约—议事活动场所”的乡村治理模式和农村“治理有效”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行动中来。深化“两勤两诚”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自立自强。以行政村、组或若干户农户为单位,组建各类产业合作社和互助组,引导群众在产业发展、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中发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文明实践,为服务群众凝聚合力。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并向基层延伸。明确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协力抓推进和中心、所、站三级具体抓落实机制,建成1个中心、11个所、95个站,设立5个基地和2个广场,重点打造云岭先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法律法规、卫生环境、扶贫帮困、巾帼、青年“11支”队伍。全县共有150支志愿服务队伍16474名志愿者,并按照“八讲”“八有”标准和要求开展好文明实践活动,全县累计开展活动2815场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挂包帮”“转走访”为载体,充分发挥单位(部门)和乡(镇)一把手、驻村干部作用,以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的方式,拓宽政策宣传覆盖面。发挥佤乡宣讲团作用,利用佤汉双语,适时深入开展“七进”宣讲活动。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组织、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沧源县司岗里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民族文化体验馆开发项目》成功申报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用人文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万村书库、农家书屋等作用,积极向群众免费开放。扎实抓好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通过播放译制片、科普片、教育片等,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持续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实行需求与课程同步,累计安排677名农村优秀人才进“回引库”,组织20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回引对象开展集中轮训。抓实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培训,组织2100名群众进行脱产培训,送教下乡2400人,以技能扶贫“造血”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云南网通讯员 赵淑芳 李江玮 尹美秀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