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军用30余年 探寻着一块木板上的传承之“道”

[休闲] 时间:2024-04-27 19:54: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11次

推开大门,道一阵木头的孔祥香气沁入鼻腔。环立于墙面的军用木质书柜被数不清的书籍、字画和各式非遗工艺品填满,余年占据了大部分的探寻视野。墨迹仍未干透的着块雕版印刷制品铺陈于长桌上,散发着墨香和古韵。木板走进这处隐匿在石臼老街深处的传承大观书院,犹如探入一处艺术的道矿藏。

书院主人孔祥军正俯身于案台前,孔祥面对着一方雕刻好的军用木板。作为日照雕版印刷非遗传承人,余年孔祥军痴迷并坚守着这项被称为印刷活化石的探寻民间艺术,用30余年的着块时间不断探寻着一块木板上的传承之道和文化之境。

刷墨、木板覆纸、刷印……对他来说,这些早已熟稔成为身体惯性的动作,是岁月和记忆的留痕。身旁,成排的镂空窗格隔绝着外部喧嚣的烟火气,把幽静的时光储存在这方诗意的天地。

循着旧时光的指引

在孔祥军回忆中,与雕版印刷的缘起与发心,来自于家族里代系相传的古旧家谱。

他是孔子第75代传人,系孔氏第十派三十三户鲁城户后人。年少时,听父亲讲起那册家谱是由雕版印刷而制。老祖宗传下的血脉通过这种隽永的方式被代代传递和铭记,对我来说格外神圣和新奇。孔祥军缓缓讲述起儿时的记忆。

雕版印刷发明于隋唐时期,如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印刷史上素有活化石之称。它是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再在版面刷上油墨,覆上纸张,用刷子扫刷、转印到纸张上的一种印刷工艺。

孔祥军自幼跟随家人学习雕版印刷、石雕技艺,家族中还都从事着焗匠、木匠、石匠、铁匠的手艺,受环境熏陶,他对民间艺术抱有天然的热爱。

上小学时就能用竹子做长笛,中学时书法比赛经常获得一等奖,还曾跟随民间老艺人李永润学习碑文雕刻。直到1994年,为了系统地学习,他凭着一股愣头青的冲劲,只身前往山东艺术学院进修。

学院派的专业知识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将现代技法融入传统工艺。孔祥军回忆,在此之后,他又辗转前往扬州,拜雕版印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义时为师,使祖上的技艺得到了本质的升华。

历经多年求索,他牢固掌握了关于木作技艺、石刻木刻、建筑景观等方面的技术方式,并在无数个墨香氤氲的日夜,深深地感受着对非遗技艺、美学艺术深入骨髓的热爱。他开始清晰地认识到,要把雕版印刷作为一生的坚守。

2009年,孔祥军回到日照,在恩师的指点下,用几年的时间,整合文化传媒、园林设计、木雕制作等方面资源成立了大观书院,除主攻雕版印刷外,还将藏书、字画、雕刻、茶禅、剪纸、插花、文玩等文化元素融为一体,让这处小院真正成为了文化大观。

静心造物,雕刻时光

在书院二楼的茶室,孔祥军展示了几盏叶片形状的托盘。由黑胡桃木雕刻而成的一片片银杏枫叶等各式树叶上,满布由刻刀雕琢的叶片脉络。

孔祥军将其起名为叶羽,意喻叶片的纹理如羽毛般细腻、丝滑。今年,叶羽系列木雕作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日照,还曾被评为天工开物·齐鲁匠心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产品,成为他继《地藏经》《孔子像》《毛泽东诗词系列》等作品之后的又一代表作。

将随处可见的植物进行艺术升华,灵感来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作为艺术从业者,平日生活中不被人察觉的那些细微的美好,在孔祥军眼中都如同精致的画作一般广阔、博大。

平时喜欢爬山,每一次的游历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有时候我们会捡山上的石头做微景观。尤其是到农村施工时,那些小石头、小木头对我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这些年,除了深耕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他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和厂房,用来做家居装饰、建筑设计、文创定制等,让传统文化以产业化手段渐渐融入现代生活语境。

在孔祥军看来,民间艺术的传承不能只凭满腔情怀,而要借助现代工艺和机械化,在保留艺术质感的同时降低人工和制作成本,才能保证流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大到建筑构件、家具,小到镜框、杯托,我们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加工团队。

从陕西神木、沂南朱家林、莱芜卧云铺,到日照凤凰措、白鹭湾字里窗间……遍及全国的民宿和美学空间里,都有孔祥军提供的定制产品。他还以旧时经书的版式为样本,制作了印有孔子圣迹图的日志本、手札、信件等文创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他想要留下自然草木之美,探索出一块木头上的文化。我们正在着手设计新的‘叶羽’系列作品,想用朽木去雕琢枯叶题材,用各式各样的木头,重塑一棵属于日照的‘大树’。

雕刻城市文化印记

大厅的长桌上,雕刻木板上朱砂红的油墨已经干透,借由强烈的色彩,一幅远古时代的人们进行黑陶烧制的纹样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孔祥军最近制作的非遗画‘廉’系列作品之一,借助日照历史人物故事等题材,与当代的廉政文化相结合,让人们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追寻阵阵清风。

做手造,最根本的在于深挖在地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精湛、传承创新的活力、文化内涵的丰厚。多年来,孔祥军一直深耕在传统文化的疆域,注重将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太阳文化、东夷文化、龙山文化、尧王文化等融入一件件作品中。备受业界赞誉的《孔子像》系列作品便是其一。

在孔祥军的工作室,大小不一的牌匾布满桌柜,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日照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非遗传承分会实践创新基地等招牌。作为非遗传承分会会长,孔祥军自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很多民间艺术在经过时代的轮转后,已经失去了实际生活所需的功能性,没有了生长的空间和价值,最终只能走向凋零。面对很多老手艺的失传,孔祥军的见解是要创新传承。

大观书院成立后,他发挥自身优势,时常协助附近学校组织文化活动,邀请学校师生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趣味。后来,这里相继成为几所学校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更多人心中扎根,2016年,孔祥军成立了日照大观职业培训学校,创立了山东大观创意设计装饰有限公司,探讨教企融合发展新思路。他还在爱好传统技艺的人群中挑选德艺双馨的学生入门,目前已收徒32位,在日照技师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水利学院建立名师工作室。

探索的脚步并不限于此,最近几年,他尝试把这种灌溉深入到更加广阔的沃土里。除了平日的文化课程外,他开始主动融入城市文化宣传推广和非遗传承,频繁参与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非遗宝藏行非遗进万家等文化活动。通过创新传承,把久远的文化记忆拉回到当代生活中,让青少年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体系。

和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孔祥军来说,由祖辈便开始传承的雕版印刷,是一种说不上为什么,但就是爱到骨子里的信仰。

讲完了故事,他重又回到案台前,刷墨、印制,纸张刷刷落地,一张接一张。很多个日夜,他在这里用墨香疗愈着自己,也治愈着很多热爱艺术的心灵。

本期摄影 李冰 陈为友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