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龙晓峰:放牛娃的牦牛梦

[休闲] 时间:2024-04-29 06:59: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8次

 核心阅读

·他是一个雪山上的放牛娃,带着老一辈人摆脱贫穷落后的采龙梦想,探寻出一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晓峰路子。

·他逐步完善的放牛牦牛产业链,使乡亲们不用走出大山,牦牛梦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劳动香格里拉安南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采龙1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晓峰5000元,贫困发生率从79.6%下降至1.21%。放牛

 

 

 

  “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放牛娃,在这里建牦牛养殖基地,劳动就是采龙想通过这个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龙晓峰在说到他的晓峰牦牛场时表示,他的放牛目标就是要使乡亲们不用走出大山也能脱贫致富。“这是牦牛梦我的梦想,也是祖辈人的梦想。”

香格里拉龙峰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龙晓峰。

  记者从香格里拉城区到安南村,尽管只有70多公里,却用了2个多小时。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令人头昏目眩。安南村是三坝乡6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全村6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12户。“地里种的、家里养的卖不出去,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出去打工,没人要,只能干临时工,收入很不稳定。”安南村的沈玉中坐在包谷地边告诉记者,大家穷得不敢奢望好日子。

  80后的龙晓峰是安南村人,从小就立志要走出大山,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状况。小时候,龙晓峰辍了学,在雪山上放牛。然而,他觉得这不是出路,找到机会跟着药材商学起了做药材生意,没想到却把钱赔了进去。不过,这也没使他灰心——“这没有什么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再爬起来”,龙晓峰又把目光放到了家乡安南的传统产业——牦牛养殖上。

  2015年,龙晓峰去到青海、甘肃、四川、黑龙江等地考察了牦牛养殖产业,踏踏实实地做了两年的学徒。2018年,龙晓峰在安南村投资建设的高原雪山牦牛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基地通过圈养和散养相结合的方式,缩短牦牛的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牦牛适合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地区,一般要6年才能出栏。我们通过保种改良的方式,2年就可以出栏,提高了出栏率。”龙晓峰告诉记者。

  圈养牦牛需要消耗青储饲料。基地把适宜高原生长的玉米和燕麦种子免费发放给村民,和村民签订收购合同,统一收购做成青储饲料。每亩青储饲料的种植能带给村民带来3000元以上的收入。

  村民们也可以到牛场里打工,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有一份打工的收入。家里的架子牛还可以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基地,在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圈养,检疫、检测,以达到上市标准。如果村民想出去打工,基地还接受寄养,出栏后由村民和基地分红。

  为了保证质量,基地还给每头牛配了一个二维码,一扫描就能追溯到这头牛是谁养的,在哪儿生活,有几岁。

  基地建成投产当年,安南村村集体经济上交村委会经济收益5万元,组织用工3200个,支付工资32万元;收购青贮饲料5000吨,兑现青贮饲料资金275万元,周边受益农户1300户,其中,贫困户受益910户;向农户收购1000余头成品牛,使700余户农户受益;循环出栏牛560余头,实现经济收入600余万元。安南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5000元,贫困发生率从79.6%下降至1.21%。

  “去年我种了2亩地的青储饲料,收入了7000多元。今年种了5亩,收入可能要上万元。”早早就领了玉米种子的沈玉中带着全家人在地里忙活着。他对记者说,“明年我打算种15亩,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也不再为生活发愁了。”村里人一提起龙晓峰都说:“无论做人做事,他都实在!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

  2020年,龙晓峰的养殖基地预计循环出栏牦牛4600余头,青贮饲料将消耗8000多吨,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左右。

牦牛适合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地区,香格里拉独有的海拔和气候条件能够养殖出高品质的牦牛。

80后的放牛娃龙晓峰,通过两年多的考察学习,带回了适宜当地科学养殖牦牛的技术。

通过引种改良当地牦牛品种,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龙晓峰养殖场生产的牦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养殖基地和村民签订青储饲料种植合同,解决秋冬季节牦牛饲料的不足,也带动群众致富。

领到种子的群众认真请教技术员种植技术。

龙晓峰身上有一股云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越挫越勇,打造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群众致富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愿望。昔日的放牛娃,终于实现了父辈的梦想。

  云南网记者 普建彬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