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租客的可靠“家人”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队伍守护着3400多同龄人

[焦点] 时间:2024-05-05 12:12: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43次

原标题:做租客的家人可靠“家人”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队伍守护着3400多同龄人

深夜11点,在松江区九亭中心2号楼前的做租支平空地上,金地物业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客的可靠有的均年在搬运、分拣,龄不龄人有的到岁的队多同在装袋,随着一份份生活物资送到各家各户,伍守整个团队高效运转。家人这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6岁,做租支平其中不少“00后”刚工作一年多。客的可靠

蔬菜、均年牛奶、龄不龄人零食……由于只有两辆手推车,到岁的队多同2004年出生的伍守公寓管家陈凯和同事们只得徒手搬运。这一天除了要发放政府发放的家人保供大礼包,还有居民团购的生活物资。为了不影响品质,所有物资都不过夜,连夜发放到住户手中。

等分发完所有物资,陈凯抬头一看,东方已经泛白了,要天亮了。他累得双脚发抖,来不及脱下防护服,直接倒地就睡在楼道里。陈凯也不记得自己睡了多少次楼道和大厅了,早上醒来时,常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同事,或躺或坐在地上打盹,又是在楼道过夜的一晚。

“中餐1365份,晚餐1288份。”当张国荣将最后一位租户发来的订餐需求统计好,时针指向了凌晨2点46分。她简单洗漱下,在三个拼凑成一排的椅子上和衣躺下。

这是自疫情突发以来,金地物业客服主管张国荣和其他物业人的工作常态。九亭中心共有7栋公寓楼,租住着2850户,3400多人,大部分是在市区上班的白领或创业起步的青年人。这些刚毕业不久的“90”“00”后,平时没有做饭的习惯,大多靠外卖维持生活,疫情期间的吃饭问题便成了老大难。

“很多年轻人没有做饭的习惯,保障租户吃饭问题是物业的第一要务,大家工作不分昼夜,事情多的时候,忙到凌晨只能找个角落歪一歪眯一下,新的任务就又来了。”80后管家陈广炯介绍,封控期间,60多位年轻的金地物业人成为了这 3000 多租客的“衣食父母”,管家们保持24小时“在线”,随时解决租客的吃食问题。

公寓封控第一天,“00后”租客小孟没有来得及采购物资,面临晚餐无着落,陈广炯将自己的几盒泡面送给了他。

4月中旬,因网购物资没有及时送达,9号楼住户小陈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陈广炯得知后,将还没来得及吃的盒饭送给了她,自己啃了个干面包又干活去了,从此每天提醒小陈订餐。

“九亭中心的租客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给他们创造一个美好安稳的家,保障封控时期的基本生活是我们的责任。”张国荣说,所有租户只要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个需要,管家及团队就会出现在身旁解忧。

“7号楼租客小陈的爸爸和4号楼业主王阿姨下周需要去医院做化疗”“3号楼刘女士需要体温计量器”“患有慢性病的租客需要根据特定药方买药”……仿佛拉家常般自然,93年的高红丽清楚地记得九亭中心每栋公寓楼每位住户的需求。

自从封控管理以来,物业除了做好日常核酸检测、物资保供等工作,还是要协助居民应对各种紧急突发状况,比如住户生病就医、买药配药、孕妇产检等,管家求助信息后,上报至街道关爱专班协调解决。

“你相信光么?我相信了,跟超人一样!所有人都在帮我,尤其是看到管家小姐姐守在外面,我就感到十分安心……”住在7栋的00后姑娘小雪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一天早上下楼做核酸检测时,小雪发现门被卡住了,自己被锁在房间了,她的本能反应是找管家。高红丽立即和附近的开锁师傅联系,由于区域实行交通管制,开锁师傅迟迟无法过来。经过金地物业和居委会、街道等多方协调,最终派车把师傅接来了。

在等待的这半个小时里,高红丽手里拿着防护服等待,一边站在楼下隔着窗户陪小雪拉家常,一边不断打电话了解师傅的实时行程。她知道,这个平时连只猫叫都会被吓哭的女孩,这时候需要的是这份陪伴。

四月的上海早晚温差依旧很大,但在24岁的孕妈妈小美眼中,因为有金地物业,也有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暖心与美好。为了让孕中的小美补充营养,每天早上,公寓管家都会将新鲜的包子、豆浆、鸡蛋送至她家中,而自己只吃干巴巴的面包。

6号楼一楼商铺主人王先生封控隔离在家,店里的宠物猫无人照料,管家王利莹得知后,定期前往商铺投喂小猫,这种爱心投喂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在九亭中心的公寓楼里,这样温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成为“限定”版剧集永远保存在年轻的租客和物业人员的战“疫”记忆中。

金地物业项目总经理李涛是团队中为数不多的70后,“我在这群年轻物业人身上看到的是责任、担当,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描画金地物业的名片。”每天早上5点前到岗,李涛统筹安排当天的的工作,有时候从清晨一直忙到深夜,送来的盒饭,常常变得冰凉。因为睡眠不足,李涛的双眼布满血丝,在被口罩遮盖的脸上显得格外惹眼。作为一名驻港部队退役军人,他笑称,疫情期间收到最好的赞美是住户的那句“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2002年出生的安全员王春身上总有一股往前冲的劲儿。按照防控要求,封控楼栋的居民足不出户,需要专人服务。王春第一个站出来请求揽下这个楼栋,包干每家每户配送物资、清运垃圾和楼栋消杀三项“硬核”任务。“我年纪轻,这些危险活就让我先上吧!”没有太多豪言壮语,穿上密不透风的“大白”服,王春在封控楼道驻扎下来,12层楼300多户,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楼道里一层层奔走着,几乎每天忙到深夜12点,才能在楼道里临时放置的行军床上眯上会儿。

4月中旬,随着另一栋楼成为封控区,22岁的秩序员宋怀斌主动请缨24小时驻守封控楼栋。连续十几天,每天一大早起来,他瘦小的身体穿上防护服,背起30斤的消毒水,对整个12层的楼道、门窗、袋装垃圾以及边边角角进行消杀,两壶消毒水喷完,宋怀斌的肩膀被勒得通红。很多住户表示,有小宋“大白”驻在楼栋,我们很安心。

无论凌晨3点还是深夜12点,不管是普通楼道还是封控楼道的物资配送、垃圾收集、楼道消杀,不管任务多重,时间多晚,秩序组组长、85后屠昌岭接到任务后总是一句“马上到”。一次有位年轻的租户问他:“每天清运这些隔离垃圾,你不怕呀?”他回答:“我也怕,但我是物业人,我们不能退缩,保护你们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

“他们这么年轻,有的比我们还小,却把我们保护得这么好,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我从他们那里一次次感受到责任、承担和温情。”同为“00后”的8号楼租客吴强感慨,这些有温度的年轻“大白”们让更多漂泊异地的年轻人感受到温暖和呵护。

(王佳燕、肖招艳)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