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永州:七大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正文

永州:七大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知识] 时间:2024-04-27 15:09: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2次

原标题:永州:七大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发布会现场。永州

相关链接:永州防止返贫监测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12月15日上午,大举永州召开防止返贫监测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措巩永州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固拓果副主任左雅婷致发布词,展脱专题介绍永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贫成

为了夺取脱贫攻坚的永州全面胜利,确保不出现一边脱贫一边返贫致贫的大举情况,永州按照“提前预警、措巩及早应对”的固拓果原则,在今年2月份出台了《永州市贫困监测预警机制具体实施办法》,展脱明确了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的贫成工作要求,变事后帮扶为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永州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大举及时落实帮扶措施,措巩消除返贫致贫隐患。

经过精准核查监测,截至11月底,全市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不稳定户共1.52万人,边缘易致贫户共1.03万人。目前,通过针对性的重点帮扶,这两类群体的致贫返贫风险已经消除。

永州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原则,2018年在江华县、宁远县、祁阳县先行探索试点,2019年,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市稳步铺开。通过走访、登记、比对、评议、公示等五个程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分为“深度贫困户、易返贫户、稳定脱贫户、巩固提升户”四大类,分别按红、黄、蓝、绿“四色”预警,并实行“一年一识别、一年一调整”动态管理。通过分类管理、分色预警、精准施策,探索了一条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新路子,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肯定,《中国扶贫》杂志和《中国扶贫网》分别给予了重点推介。

脱贫攻坚以来,永州各级各部门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实施了各类扶贫项目,形成了一大批扶贫项目资产。为了防止扶贫资产流失,实现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永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形成了以“产权归属、运营管理、收益分配、资产处置、资产监管”为重点,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分配合理、监督到位”为目标的“351”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

2014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147.35亿元,形成项目资产118162个、134.9亿元。目前,已登记确权扶贫项目资产114958个、资产净值131.68亿元,累计带动47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中央、省委对下一步解决相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永州定下了初步计划。

主要目标任务:通过精准帮扶,确保全市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不出现一户返贫致贫;脱贫人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保持问题动态清零;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

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永州将突出落实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力量相对稳定。对边缘易致贫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给予帮扶。结合乡村振兴,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落实防贫对象结对帮扶责任,定期入户走访,跟踪监测帮扶成效,帮助脱贫村、脱贫人口巩固稳定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

二是加强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的机制,建立全市大数据监测比对平台,对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人群的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指标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

三是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持续深化“四跟四走”,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的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贫能力和带贫效益。加强扶贫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产业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品牌,提升扶贫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的贡献度。深化消费扶贫,扩大扶贫产品认定覆盖范围,对扶贫产品进行分类筛选和产品质量认证,筛选出一批精品扶贫产品,打造扶贫产品品牌。进一步健全消费扶贫网络,扩大消费扶贫的影响力,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四是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脱贫劳动力的就业帮扶,深化劳务协作,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园区企业、创业主体、扶贫车间的扶持力度,加大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等就业扶贫载体建设,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岗增收。

五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搬迁户就学、就医、购物、出行等条件明显改善,因地制宜在集中安置区发展扶贫车间、园区企业、公益性岗位等后扶产业,落实搬迁户兜底保障措施,健全完善党建、文化、社区治理等社区管理体系,提升搬迁户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六是健全“351”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体系。全面推行“351”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着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实现扶贫项目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七是强化社保综合保障兜底。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周纯)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