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市场经济先河 深圳实践引领中国扩大开放

[探索] 时间:2024-04-28 02:02: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36次

  1980年8月26日,开创扩大开放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市场深圳实践特区成立后,经济建设者们以“拓荒牛”的先河精神开拓创新,“杀出一条血路”“大胆试、引领大胆闯”,中国通过发挥特区经济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开创扩大开放推动了许多重大改革实践落地生根、市场深圳实践开花结果。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先河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经过40年的引领实践,深圳在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的中国“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开创扩大开放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市场深圳实践、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市场经济新格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奇迹。

  这些重大改革实践,有的已经成功推向全国,为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特区40年的经济改革史,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彩缩影。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勇当改革“先锋”

  我国曾很长时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生产力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进程。

  1979年深圳被确定为我国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经济特区从创建之日起就勇当改革“先锋”,率先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多个领域“破冰”,创造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打响了改革开放的“头炮”:率先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率先打破电信垄断、率先建立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率先放开价格取消票证、敲响了新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多家公司率先发行和交易股票、设立深圳证券交易所……

  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深圳还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大体系”,主要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的市场体系等,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从所有制、价格机制到分配制度、劳动用工等领域,一个个“禁区”被打破,建立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任务一项项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马当先”引来“万马奔腾”。深圳的成功实践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特区到全国各地,市场经济的大潮很快席卷整个中国大地。深圳也凭借着市场化机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仅仅用40年时间,就从一个30多万人口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农业小县,一跃发展成为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跃升为区域金融中心、中国经济中心和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创造了人类大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可以说,深圳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制度的转型试验与示范,完美地履行了“先行者”和“探索者”的历史使命。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认为,深圳作为中国典型和成功的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率先探索、示范、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实现现代化验证了一条“新道路”——中国道路。

  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助力向创新要生产力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后,相对滞后的产业布局、逐渐减少的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持续下降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许多人开始担心深圳特区面临着缺乏发展内生动力的局面。

  伴随着1992年南方谈话的春风,深圳通过产业不断跃升,找到了一条奋发图强、超越自我的道路:在“三来一补”产业还很吃香时,深圳就主动拥抱高新技术产业,从制造业最低端的“三来一补”出发,深圳经济走过了劳动力密集型的代工制造过程,踏入了位于产业链顶端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领域。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再到“深圳创造”;从简单的加工制造,逐渐到设计加工,再到自主品牌;从最初的“山寨”,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世界工厂”到“科技创新中心”,再到“世界创新创意之都”,一大批科技企业在深圳崛起并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为深圳经济的主心骨和第一推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高尚全是当时深圳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亲历者,他认为,按市场规律行事,短短几十年,深圳就汇集了千万级的人口,出现了数家世界一流的大公司。观念改变世界,观念产生财富,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