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海南周刊 | 土戏改良 琼岛新声 正文

海南周刊 | 土戏改良 琼岛新声

[时尚] 时间:2024-04-29 07:50: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1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土戏改良 琼岛新声

1926年初,海南国民革命军12师士兵在街头表演琼剧文明戏。周刊

文\特约撰稿 陈立超

经历了清代中期的土戏兴盛,到清末民初的改良时候,琼剧面临着社会变革的琼岛巨大冲击。随着鸦片战争的新声爆发,琼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海南进入了一个内忧外患、周刊动荡不安的土戏时代,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良辛亥革命、琼岛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新声各种新思想流行起来,海南传统琼剧亟需迎来一个全新的周刊改革。

徐成章、土戏王器民等琼崖革命先驱最早捕捉到了琼剧改革的契机,发起了“土戏改良”运动,使琼剧现代戏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当时《大义灭亲》《灭种婚姻》等现代戏的广泛演出,曾激发一代海南青年投身革命,献身解放海南岛的伟大事业。琼崖四二二事变后,红色琼剧一度遭受打击,但在琼崖特委的努力下,各种新编琼剧文明戏延续不绝,跟随着革命队伍的脚步开展活动,通俗易懂地宣传革命理论,鼓舞人民参与革命斗争。

吴发凤编写的琼剧目录。

海岛新声 琼剧变革

1922年,在琼崖革命先驱徐成章、王器民、王文明等人的倡导下,吴发凤、张禄金等琼剧艺人,成立了“琼崖优伶界工会”,旨在改良土戏,呼应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改造社会。同年9月,“琼崖土戏改良社”在海口市博爱南路145号成立。

当时的“土戏改良”,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删除内容粗俗的戏文,丰富琼剧的舞台表演方式。在旧琼剧表演中,演员的着装一律为古装,文明戏时期,演员的穿着以时尚服装为主,男着西装,女着裙装,故此也称为“时装戏”。在化妆上,传统的脸谱式化妆被现代化妆艺术取代,舞台布景也一改“百戏一景”的弊端,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各种生活道具逐渐被运用到舞台上。在唱腔上,文明戏的唱腔更加高亢,由于贴近生活,普通群众也容易掌握,乐于传唱。这些形式上的变革,一方面对琼剧的普及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琼剧宣传革命思想。

形式上的改良,不是琼崖革命先驱的最终目的,要使琼剧能够在宣传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关键是内容上的革命。传统琼剧的故事主要集中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少琼剧内容有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等糟粕思想。因此,创作新的文明戏,是“土戏改良”中最主要的内容。在文明戏创作中,参与的琼崖革命先驱和琼剧作家们对数年来的传统题材进行了大胆改造,将新思想启蒙与文明话剧相结合,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将时代题材带上了琼剧舞台,创作出了一大批革命剧目。如热情讴歌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国捐躯的殉道精神,以激励海南人民斗争的《蔡锷出京》《秋瑾殉国》《黄花岗祭夫》《七女殉难》;反对列强侵略、宣传救国的《正气歌》《省港大罢工》《救国运动》;破除封建礼教、提倡爱情自由的《糟糠之妻》《新旧婚姻》《恋爱自由》等,使得琼剧文明戏成为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思想新文化的政治武器。

红色宣传 琼剧当先

受到革命力量扶持和帮助的琼剧文明戏,从诞生开始就成为革命宣传中不可缺少的利器。在大革命时期,琼剧文明戏传遍全岛,尤其是在1926年2月海南被国民革命军收复后,在各级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文明戏剧团成为宣传革命的一支文化大军。当时在全岛各地,党组织都就地组织剧团或宣传队,拿起文艺武器,宣传革命道理,打击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并同国民党左派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互相配合战斗。

在教育界,各中小学校联合组织大型文艺宣传队,演出富有革命内容的时装琼剧或话剧。当时的琼海中学学生,后来的海南军区副司令员马白山回忆道:“每到星期六晚,国民革命军的师部广场,总是人山人海。琼海中学学生文华农和林玉主演的根据《大义灭亲》改编的时装琼剧《爱国青年郑民威》,和琼山中学学生李轩、黎文锦主演的话剧《打倒土豪劣绅》,博得群众的好评,总是一演再演。”每次宣传演出之前,王文明和杨善集都到场发表演说,揭露反动军阀、封建官僚和土豪劣绅对人民大众的压迫和剥削,号召工农大众团结起来,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当时共产党人罗文淹(中共琼崖地委委员)主编的《琼崖民国日报》,曾刊发过一则题为《琼崖特别宣传队出发之近况备受欢迎》的新闻,报道了宣传队在琼山大坡墟演出《铲除贪官污吏》《并翼鸳鸯》,全场看戏男女数千人,情形殊为热闹。

在广大农村,琼剧文明戏更是有着直接的革命作用。中共琼崖地委委员柯嘉予带领剧团在府海郊区十五村一带公演《灭种婚姻》《新娘走路》《抓先生娘》等新编革命剧目。柯嘉予不仅组织公演革命剧目,还在苍东、苍西村组织青年办起了5个琼剧戏班,这既为琼剧宣传革命培养了人才,又使得采用琼剧宣传革命这种方式具有专业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据《琼山革命史》记载,有一次柯嘉予带领的学生宣传队在府城北门演出文明剧,当看到剧里封建官僚剥削人民的残酷性时,一位老大爷触景生情地大哭起来,向在场的观众及演员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揭露恶霸吴财主的罪行。老大爷的血泪控诉,激起观众的愤怒,大家义愤填膺,立即涌向吴家,把吴财主拉出来斥问和算账,当众撕毁老大爷的房子抵押契约,迫使财主低头认罪,打掉了他欺压群众的威风,也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群众,宣传了革命思想,让广大琼崖受压迫的人民看到了光明。

1926年3月,时任国民革命军12师党代表的王文明组织部队士兵,穿着文明戏的服装到农村巡游,将“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打倒地主、铲除军阀,国民革命万岁!”等革命口号用琼剧唱腔表达出来,引来群众围观传颂,对宣传革命起到很好的作用。总之,琼剧文明戏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并以深刻内涵唤起了人民的觉醒,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这在全国其他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剧作家吴发凤:改写剧本 推动文明戏发展

吴发凤。

文\特约撰稿 陈立超

琼剧文明戏的创作,离不开剧作家吴发凤的多年努力。五四运动后,在北京、上海等地读书的琼籍学生带回话剧《东方的早晨》《醒狮》,由琼崖中学和琼崖东路中学师生用海南话演出,因其形式和内容新颖,风靡一时。琼剧演员、剧作家吴发凤看后,受到启发。一日,吴发凤在海口街头偶遇琼崖中学一位教师,讨得一本描写孙文与黄兴的小册子,他根据内容改写成了琼剧《孙文与黄兴》。剧本印成册子,投放街头摆售,不想销路很好,极受大众欢迎。

20世纪20年代初,文昌中学师生编演了一个海南方言话剧《社会第一钟声》,故事生动、剧情感人,剧场效果很好。吴发凤便将此剧写成琼剧剧本《社会钟声》,由文昌中学学生张明凯、吴克寰、陈崇雅等人主演。排练一个多月后,《社会钟声》首先在文昌县教场坡试演,结果一炮打响,轰动整个文昌县城,后又在海口演出,盛况空前,市民们蜂拥争看,每晚剧场里都被挤得水泄不通,还动用警察来维持秩序。《社会钟声》是琼剧正式上演的第一个文明戏,文昌也成了文明戏的故乡。

琼崖土戏改良社成立后,吴发凤与革命者走得比较近,思想上受到更大的启发,出现了一个文明戏创作的高潮,他和王器民合作的文明戏《大义灭亲》堪称文明戏中的精品。

吴发凤一生创作、改编、移植的剧本共121册,其中文明戏74册,占总数的61%。他创作的文明戏声色宜人,唱腔优美,作品通俗易懂,广泛流传,许多作品长演不衰。(陈立超)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