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重连73年前“永不消逝的电波”两端 正文

重连73年前“永不消逝的电波”两端

[热点] 时间:2024-05-05 05:50: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29次

73年前,重连在中央情报部担任电台报务员的年前李康将收到来自上海峰台一封以再见结尾的电报。很久以后她才知道,电端那是波两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发送的最后一封电报。

73年后,重连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在大银幕上看到了4K彩色修复版电影《永不消逝的年前电波》。每看一次电影,电端他都觉得离爷爷的波两内心世界更近了一些。

国庆前夕,重连记者在京沪两地寻访,年前尝试重新连接73年前的电端电波两端。

等一等……再见

上世纪40年代,波两17岁的重连李康将来到延安,李伯伯安排她学习报务。年前李伯伯指的电端是李克农,中共隐蔽战线的著名领导人之一。

培训班持续了好几个月,窑洞里光线昏暗,李康将和其他学员们只能轮流坐到窗边,在一小片日光中学习。在中央军委三局电台实习了两三年后,李康将被派往总台,负责联络隐蔽战线上的电报业务。李康将对接的峰台是潘汉年情报系统在上海的主要秘密电台之一,李白就是这个电台的报务员。

与其他报务工作相比,联系地下情报工作者需要极度的谨慎与高效。身处危险之中的地下党员收到的报文底稿要及时销毁,无法查阅,发报的内容来不得半点差错。一定要非常准确!说起在总台的工作要求,李康将眼里闪着光。

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发生在1948年12月29日。那天,夜幕低垂,李康将在西柏坡的电报机前坐下,开始工作。

起初,一切平静。李康将像往常一样,在约定波段附近寻觅频率。她从未见过电台彼端的战友,但通过电波的联系,对其发报手法已非常熟悉,即便不出现在规定频率,只要在频率附近,李康将也能找到。

时间过了零点,电波那头有些异常。为了让中央电台能够一次性抄收准确,峰台每次发报时都很慢。但那天夜里,对方突然加快了速度,然后急促地拍出了一个等一等的信号。

李康将等了许久,对方拍出了再见,时间是凌晨1点50分。

黎明前夕

李康将那天夜里收到的再见,是李白在电波中留下的绝笔。1000多公里之外,上海黄渡路,李白在凌晨被捕,峰台被破。

1937年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受组织派遣来到上海。当时环境的危险程度他是知道的,但他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而是把党的工作放在了第一位。李立立震撼于李白当年的选择。

在日寇与汪伪军警特务严密监控的险恶环境中,李白克服重重困难,于第二年初春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这部至关重要的电台,架起了上海与党中央的电波通信桥梁。

知重负重。李立立说。他觉得今天的话语依然能解读爷爷当年的选择,那是共产党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一个普通人走向英雄时闪耀的光。

被捕前夕,李白正在向党中央发送国民党军队在长江的布防情况。他选择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一个新政权的诞生甘冒所有的险。

李立立听奶奶说,在当时,危险的来临已有征兆。国民党利用电台测讯车,日夜监听测查。为了快速确定准确位置,当时已经开始了分区停电。直至1948年12月30日凌晨,军警特务闯入家中,李白仍在电台前工作。

爱与信念

李立立从小跟着奶奶裘慧英长大。奶奶说,结婚后爷爷曾经给她重新起了名字叫慧忠,这是爱人对她的专属称呼。这个忠字,既是承诺夫妻之间忠于彼此,更是他们二人并肩战斗,永远忠于党的意思。

1939年春天,局势愈发紧张,单枪匹马的李白面临更多挑战。为了协助李白工作,组织找到了在上海一家绸厂做工的裘慧英,安排她与李白假扮夫妻,以家庭作掩护开展工作。

从此,裘慧英成了李太太,与化名李静安的李白一起工作、共同生活。李立立记得,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有句台词:相信这个老红军一定能把这个新兵带好。老红军指的是爷爷,新兵则是刚刚投入隐蔽战线工作的奶奶。

爱情在革命中萌生。1940年,经组织批准,李白与裘慧英正式结为夫妻。

坚贞不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被调往浙江的李白夫妇回到上海,儿子李恒胜出生,那是一家三口珍贵又短暂的平静生活。那时,李白曾给在湖南老家的父亲写过一封家书。信中表达了胜利的喜悦,期盼要加紧国内团结、早日实现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归家的日子也不远了。

但他归家的许诺再也没能兑现。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发给西柏坡那声再见后被捕。在连续几十小时、用刑数十种的逼供下,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他始终坚贞不屈。

1949年5月7日,是李白39岁生日。他对前来探监的裘慧英说,你们会和全国人民一样,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是夜,李白、秦鸿钧、张困斋等12位同志被押上囚车,在浦东杨思戚家庙被枪杀。

后来他再也没出现了。李康将缓缓回忆道。

因为严格的保密要求,李康将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联络的对象是谁,也无法得知峰台发生了什么,只能如实记下当天对方失联。

此后,根据中央情报部的指示,李康将每天坚持在电波里寻找峰台的消息,但始终杳无音信。在连写下20多个未听到后,关于峰台的记录停在了1949年1月23日,档案上留下的最后记录是停止守听。

后来的岁月中,李康将始终从事报务工作,她常常想起这位素未谋面的战友。很久以后,她才知道那天深夜电波彼端的故事,以及那句再见的意义。李康将说:如果我有机会能见到他,要亲切地握手拥抱,向他表示敬意。但是啊,没有可能了……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