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绿色篇】从矿山到公园:黄石发展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

[焦点] 时间:2024-01-23 18:16: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79次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绿色篇】从矿山到公园:黄石发展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

在长江之滨、中国展转质量矿业名城黄石的共产西大门铁山区,坐落着一座大型露天矿坑,党百其南北跨度900米,年长东西跨度2200米,江情矿坑最大垂直落差达444米,绿色力高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矿山这里曾是园黄我国重要的大型矿山大冶铁矿场,如今已成为集国家4A级风景区、型聚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为一体的发展矿山公园,变迁的中国展转质量背后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缩影。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矿冶大峡谷”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共产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千年炉火熔铸工业强国梦

“天地为火炉,党百造化为大冶”,年长大冶自古素有“百里黄金地,江情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千年不息的炉火淬炼了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催生了近代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乱世三分,吴王孙权于此采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盛景之下,隋帝杨广在铁山南设炼炉、铸五铢钱;金戈铁马,南宋名将岳飞劈山开矿,锻“大冶剑”雪“靖康耻”;民族危亡,晚清重臣张之洞盛宣怀“师夷长技”,创办大冶铁矿与汉冶萍公司。

毛泽东在5年内先后两次视察这座 “矿冶之都”。1953年2月,春寒料峭,毛泽东乘坐“长江号”舰艇视察黄石,回眸长江边炉火闪烁的大冶钢厂说道:“希望你们把这个厂办大办好!”1958年9月的黄石,烈日炎炎。毛泽东到大冶铁矿视察。一座城、一片矿区,让毛泽东如此重视的背后是一代人内心熊熊燃烧的工业强国梦。

钢铁是国防的基石,而铁矿又是钢铁工业的“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座“千年炉火”未曾熄灭的矿冶之都进入蓬勃发展阶段。1959年大冶铁矿产出矿石290万吨,到20世纪70年代,产值达到顶峰年产505.1万吨。同时,大冶钢厂、大冶有色金属、华新水泥等一批黄石重点企业也在迅速发展。在过去60年的时间里,黄石共产出1.9亿吨铁矿、5.6亿吨非金属矿、产钢2865万吨、铜270万吨、5400万吨原煤、水泥1.25亿吨,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粮仓”。

百年风云锻造绿色转型路

近60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大冶铁矿场的资源日益走向枯竭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损害。随着露天开采的停止,如何处理这个“天坑”成为了矿厂面临的首要问题。痛定思痛,黄石人走上“修复环境、改造环境、治理环境、再造环境”的道路:对露天采坑、硬岩荒地进行复垦种植、对地下矿道进行保护整修、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打造出了一个以“天坑”为特色的矿山主题公园。2010年2月,该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图片来源:黄石市委宣传部 供图

矿山的变迁仅是黄石工业老城转型的一隅。2008年3月,大冶市被国家列入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名单(地级市9个、县级市2个、地区1个);2009年3月,黄石、潜江、钟祥三市又被国家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名单(地级市9个、县级市17个、市辖区6个)。这座老工业城市决心“壮士断腕”,统筹推进产业、功能、空间、生态、动能“五位一体”转型,由“唯矿恋矿、一业独大”到“三产并进、多业并举”;由“工矿兴市”到“生态立市”;由城市“沿江布局”到“全域发展”;由“光灰城市”到“绿色新城”;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如今,一个产业兴旺、活力迸发、宜居宜业的崭新黄石正续写着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新篇章!

2019年,学生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黄石市委宣传部 供图

从矿山到公园,变的是一方山土、是一城景观、是一种理念,而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工业强国、民族独立的担当与坚持,是敢于顺应时代、壮士断腕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气魄、是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稿源:荆楚网

作者:唐晓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张静(湖北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