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万泉河集市“船埠”的兴衰

[探索] 时间:2024-05-02 18:48: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20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万泉河集市“船埠”的船埠兴衰

船埠旧址上已经建起小型水电站。符能 摄

万泉河是文化万泉海南岛第三大河流,有南北两源。周刊南源称乘坡河或乐会水,河集北源叫大边河或定安水,兴衰南北水源汇合于琼海合口咀,船埠最后在博鳌港汇入南海。文化万泉从万泉河入海口至北源,周刊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博鳌、河集乐城、兴衰嘉积、船埠文曲、文化万泉椰子寨、周刊文堂、河集石壁和船埠等8个商埠。兴衰

其中,船埠在万泉河合口咀上游约11公里北岸,距石壁墟约25公里,距嘉积约50公里。万泉河上的商船驶到船埠一带后,因河床变狭,礁石密布,再也不能向上游行驶了,只能在船埠停靠上岸,因而那里是万泉河中游河段的最后一个商埠,曾经是万泉河上游山区的重要埠口及商埠,它兴盛于清朝初期至民国末期。

在船埠形成集市之前,中部山区的山货往东路运输需要先通过陆路运到石壁、牧养等市墟,再通过万泉河往下游运输。据琼海籍作家王锡钧和朱德松考证,明末举人王佐才在清代初期由岛外返乡后,携村人到船埠4公里外的地方买田置业,逐步形成荔枝田村。村庄落成后,逐步吸引来自商人来做生意,在船埠一带形成集市,建成了码头,并不断发展壮大,日渐繁华。码头,古称船埠,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的码头和集市称为“船埠”。道光《琼州府志》(叙事至1840年)首次出现船埠的记载:“牧养市,在南雷二里,今移船埠市。”

1882年,西方人香便文和冶基善在海南岛进行了为期45天的徒步考察,后半段从岭门走到船埠,乘舟从万泉河漂流而下,过了一夜到达嘉积,香便文在游记中称走万泉河水路比走艰难的山路节省了两天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船埠是万泉河中游河段的最后一个商埠。

1886年,广西提督冯子材开通海南中部井字大路。其中一条大道由嘉积市西行,经石壁、船埠、加岭、中平,出五指山之北,西抵牛栏坪,船埠道成为“大十字路”的一个重要点。

光绪《定安县志》记载船埠市属于“小市”,黎峒山货往东路者由此下船,往嘉积、博鳌二处搬运。

宣统《定安乡土志》记载船埠市的商铺有二三十家。

民国《海南岛志》记载:“由博鳌至船埠约200余里可通舟楫,现有载重2000余斤之小帆船百余艘往来其间。”船埠的商铺依着地势零星而建,集市贸易大多在山坡上进行。

20世纪初,屯昌、琼中、琼海一带的黎族、苗族、汉族群众每天有近百人在船埠交易,山区群众用野猪、黄猄、山鹿等山货和中草药、名贵木材等,与从嘉积过来的客商交易灯油、食盐、米醋和烟草等物资。

上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海南岛内多处公路的开通,岭门没落了,万泉河船埠水道也随之凋零,商人们便开始撤离。90年代,水利部门在船埠一带拦河建设“东太船埠水电站”。船埠一名还在,只是码头已经消失,功能也已丧失,仅剩下一些破败的老房子和一座重建的船埠峒主庙。(符能)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