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四川答题】一减一加!代表和教育专家同屏说“教育”

[综合] 时间:2024-05-03 01:13: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2次

原标题:【两会四川答题】一减一加!教育代表和教育专家同屏说“教育”

全国两会上,川答《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发展更高质量教育时指出,题减同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加代教育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表和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教育机会。报告在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也明确,川答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题减同屏

两会四川答题:

未来四川什么样?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代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表和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1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陈淋 王滟雨 摄影报道)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都会出现不少教育领域的川答热点话题。办好人民满意的题减同屏教育,更是加代教育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长期聚焦的课题。2021年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表和关于教育的讨论热度不减。

全国两会四川答题,今天我们关注教育“一减”和“一加”两道题。

“一减”,即中小学生减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新举措,让减负“武器库”越来越丰富。前不久,教育部再次公开强调,要对中小学的作业进行减负,不仅要控制作业布置总量,还要提高作业质量。但如何让这些减负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看上去很美”呢?

“一加”,即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长期以来,如何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是困扰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焦点问题。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开始实施,《规则》首次在法律规范层面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概念内涵和实施规则,厘清了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惩戒实践中的一些模糊地带。如何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的重点。

“一减”和“一加”,都是为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长、老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聚焦这两个教育热点话题,我们邀请了3位全国人大代表、1位高校教授、3位名师校长,同屏“云”对话。他们分别是: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 蔡光洁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 庹庆明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 王晓梅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 卢雄

成都市特级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巴德美际学校小学总校长 蓝继红

成都高新区尚阳小学校长 徐红

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巴德美际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 周航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 蔡光洁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 庹庆明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 王晓梅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 卢雄

成都市特级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巴德美际学校小学总校长 蓝继红

成都高新区尚阳小学校长 徐红(摄影 陈淋)

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巴德美际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 周航

“一减”:

加强中小学生减负条例落实情况督察力度 落脚课堂质量提升

庹庆明今年有一份建议是为“减负”而提。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简称“减负三十条”),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的责任。可减负真的减到位了吗?在调研中庹庆明发现,仍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他认为,一是片面的考试评价观大量存在,各地政策执行缺少主动性;二是受制于各种因素,政策执行缺乏刚性。

为此,庹庆明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国家教育“减负三十条”落实情况检查力度。他谈道,要将各地“教育减负”工作提级为一项重要的巡查内容。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学校主要责任人进行约谈,并予以严肃问责。同时,庹庆明还认为,要深化督学制度改革。探索督学制度改革,让专职督学脱离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避免“近亲督学”。要进一步配齐配优兼职督学,畅通兼职督学工作渠道,压紧压实兼职督学责任。强化对督学履职情况的考核,促使主动作为,强化对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日常监管。

“畅通常态化监督渠道。并改变评价制度,探索更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上扭转教育负担过重现象。”庹庆明最后还建议道,要构建“家长——监管者——学校”三方沟通渠道,避免家长直接面对学校时因为考虑学生利益而“有话不敢言”,也避免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不被家长理解。适当安排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减负工作中,进一步增进家长学校的沟通和对话。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双减”工作成效,已被列为我省2021年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内容。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和省上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实名举报“凡举必查”,定期向社会工作各地举报和查处情况,对工作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坚决追责。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今年四川省教育厅还要求各地要把提升教育质量的关注点落到学校里,放到课堂上,让课堂增效。聚焦课堂质量提升,省教育厅将建立随机推门听课录课常态化机制,不定期公布优秀课和曝光问题课。

从为学生减负出发,回归课堂教学质量本身,我省有学校早已开始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周航的作文课总是很受学生欢迎。他的课堂有很多种方法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在他的班上,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周航看来,学习负担这个词,不应该存在于一个成熟老师的课堂上。“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是唤起孩子们的内动力。”他举例说道,在我们学校,设有动力学院,设置了游戏化的课程。我们的孩子疯狂地想完成各种各样学习任务,乐此不疲。

在蓝继红看来,“教师需要思考的是:你的课是否足够有吸引力,足够有趣?你是否有能力让孩子们爱上你的课程,上着你的课就不想下课?”她认为,减负首先要解决的是课堂。“负担是一个动态概念,跟老师本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个人魅力有密切关系。先把老师做好,再来研究负担。蓝继红说,应从孩子内心出发,通过提升课堂质量,让他们因热爱而不觉负担。“这才是教育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少做作业、不做作业。”蓝继红说,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做的。

“减负,要减的是效率低的重复性作业和学习。但不能减的是孩子的思维训练。”徐红认为,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对减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有这样的观念: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应通过教学让孩子在未来拥有生活的智慧,能立足生存,过上有生命价值的幸福生活。这一点很重要!”徐红同时也谈道,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作业也是一个关键点。”徐红举例谈道,尚阳小学学生在寒暑假都会领到“玩转七彩作业”,这是由学科老师布置的项目制作业。学生自己展开调研,动手查询资料,独立研究,最终完成项目。“我们要摒弃重复性抄写、机械性记忆的家庭作业。创新形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创造。”

蔡光洁提出建议,学校应调整课程结构,更多提供给中小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寓教于乐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在审美创造中滋养心灵、感受美好;在劳动体验中获得快乐,培养勤劳与责任心;在游戏体育中学会合作、竞争与规则意识,形成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同时,还应加大对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中小学生评价体系。

微信扫码进入校长“朋友圈”,还有视频哦!

一图看完校长们的“朋友圈”

“一加”:

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拿捏有度考验教育的艺术

近年来,因教育惩戒引发的社会事件频频被各界热议。对于教育惩戒,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展开了“拉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育惩戒权的定义和边界模糊。如今,《规则》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厘清了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惩戒实践中的一些模糊地带,让教师们不再拿“熊孩子”没辙。

但王晓梅提醒,教育惩戒不应该是老师的“尚方宝剑”,它有法律依据,应根据要求来行使。那么,教育惩戒应该把握的分寸和“度”在哪?实践中怎么判断惩戒的方式是否适当?教育惩戒目的是育人,如何掌握教育的艺术,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谈及于此,卢雄提到了三“度”:教育惩戒要有尺度、讲究适度、体现温度。“《规则》是判断教育惩戒是否合理最重要的依据。”他继续说道,而判断惩戒是否恰到好处,与学生的过错程度相当。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括行为的性质,学生的个性品质、老师的管教经验、家庭的教养方式等诸多因素。最后是惩戒程序必须规范,避免惩戒的经验化和随意泛化。

王晓梅提出了应遵循三大原则: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戒尺’好举,但真正打到孩子身上,必须要思考明白了才能放下。”她表示,实施教育惩戒,要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根据学生过错情况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并且教师要把握好分寸和度,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两条红线不能触碰,更不能侵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要注意尺度,留意教育过程中的界限,让教育有温度。”王晓梅强调。

“教育惩戒权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健康的人格。但利用不好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庹庆明同样认为,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应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原则。谈及教育惩戒的“度”,他认为,不能损伤学生身心健康,需因人施策,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晓梅提到,在教育惩戒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应该考虑家长和学生的接纳程度。“孩子犯错很正常,但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惩戒,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是需要拿捏的。同时,学校和老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将有助于教育惩戒达到育人目的。”谈到这里,她特别强调:教育惩戒应留意育人的后期效果。“对于改正的孩子,后期要及时予以肯定,让孩子觉得你的惩戒是为他好,读懂惩戒的目的。”王晓梅认为,教育育人是入心的工作。充满爱的教育,会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和爱,而不是觉得在讨厌他,心生恨意。

徐红同样认为教育惩戒征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很重要。“家校共育,双管齐下。”她还提到,“二次教育”和“回头看”同等重要。徐红说,教育者在运用惩戒教育学生后,还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匡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和老师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如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老师、家长需要和学生一起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自己的过错现在改正得怎么样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细则》已经实施,具体到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应推行细则,成立相应机构,不断完善各项纪律工作,确保执行到位。但如何做好,考量着每位管理者的政策掌握水平,对待工作的态度,及教育的艺术。”王晓梅说道。

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徐红表示,我们要建立健全校本教育惩戒细则及运行机制。“学校依法依规完善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校本情形和规则,各班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班情,拟定班级惩戒公约。并且,学校还要成立教育惩戒执行委员会、教育惩戒申诉委员会,规范教育惩戒审批流程。”她还着重提到,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社会公民,让孩子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言行举止有底线。唤醒学生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让教育惩戒达到育人目的,卢雄认为,首先,班规校纪的制定必须发扬民主、公开透明;其次,教育引导在先,惩戒实施在后,做到口服心服;第三,教师惩戒时机把握要准,注意方式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惩戒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很高,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原则,又要灵活运用,重视方式方法和实际。”卢雄认为,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惩戒的本质,理解惩戒教育的意义。惩戒只是方式,育人才是目标;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育对师生关系的本质要求,理解惩戒是爱的艺术。教师要研究学生发展需要和教育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形成科学的惩戒教育能力。

据悉,教育部将组织编制教育惩戒实施指导手册,并要求各地要指导学校开展校规校纪的修订工作,健全《规则》提出的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等各种制度,健全教育惩戒实施和监管、救济的工作机制。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陈淋 王滟雨)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