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莫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开发耕地

[焦点] 时间:2024-04-27 17:13: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3次
中评社北京4月12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中经日前,评论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陕西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莫破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坏生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却违背自然规律安排大量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中经督察显示,评论2012年以来,莫破榆林市靖边等县区开垦沙地、坏生林草地约30万亩,耕地部分项目甚至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地。中经靖边县开垦耕地导致农灌用水剧增,评论2020年超采地下水3578万立方米。莫破2018年以来,坏生榆林市毁林开垦13.3万亩,耕地加剧林地退化和土地沙化。  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均为国之大者,两者统一于农业绿色发展这一时代命题。被通报的行为,表面上看属于增加耕地面积之举,实则会欠下产能亏损账、生态亏欠账,是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不负责。比如,毛乌素沙地自然降雨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而玉米、土豆等稳产高产必须有灌溉水。在开垦中忽视“水”这一根本因素,不考虑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实际,会导致地下水超采,反而加剧林地退化和土地沙化。这警示我们,开发利用耕地资源要做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耕地开发。  一方面,要领会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要义。为应对工业化、城镇化占用耕地,国家出台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律规定。近年来,少数地方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早地等情况。针对耕地占补平衡中“狸猫换太子”的行为,中央一再要求“规范占补平衡”。如何做到规范?也就是产能不可打折扣,良田就是良田,一亩就是一亩;耕作制度不可打折扣,不能占一年两熟的地,补一年一熟的地;地类不可打折扣,不能占水田补旱地,占水田补水浇地,占水浇地补旱地。  另一方面,要把握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精髓。耕地后备资源是指适合开发为耕地的资源,包括荒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等。长期以来,各地通过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有效补充了耕地,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后备资源稀缺,在省域内实现占补平衡越来越难。再如,容易开发的资源大多已开发,余下来的则开发成本较高。眼下,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正在进行。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掌握最新耕地后备资源变化情况、分布特点,更要依照开发难易程度和成本收益等,明确优先顺序和路线图。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