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丨慈利:拓宽渠道听民声,“一把手”带头解民忧

[时尚] 时间:2024-04-28 16:04: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20次

原标题:为民办实事丨慈利:拓宽渠道听民声,一把手“一把手”带头解民忧

“小区问题物业迟迟不解决”“医疗保险无法报销”“镇上污水处理站一处污水主管道坏了”“居委会要修建养猪场担心影响居住环境”……2021年,为民慈利县认真践行“学党史、办实悟思想、事丨声带办实事、慈利开新局”的拓宽听民头解新要求,不断完善网信工作机制,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民忧多种途径收集民意,一把手上半年,为民全县共收集到526件网络问政的办实留言。

据慈利县委网信办主任卓云介绍,事丨声带面对网民问政,慈利县委县政府以“凡事有交代,拓宽听民头解件件有着落,渠道事事有回音”的态度来认真办理:一把手带头网上“赶考”,同时开展实地线下回访、现场讲评“考试”,积极开展网上群众工作,让民意发挥聚人心促进社会发展的最大作用。

在红网《问政湖南》的留言量、回复量、回复率综合排名中,慈利县均居张家界地区榜首,回复率高达100%,凭借扎实有效的举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举措拓宽民意收集渠道

要解民忧,先听民声。

群众意见从哪里来?第一个就是从群众中来。

由于慈利县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很多山区网民用不好网络平台,只会用手机微信,这就给他们发表诉求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针对这种情况,当地县委县政府一是打造“家门口”的网络问政平台“问政慈利”,二是建立“溇澧同心”微信群,管理员由村组干部、乡镇管理人员、县直民意收集员担任,集中收集微信群中反映的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群众意见从哪里来?还体现在到群众中去。

近年来,慈利县委县政府发布了“民情恳谈会”工作通知,要求机关、县直单位党员、干部下到乡镇(社区)村组,以小组为单位,召开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屋场会”,收集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与会人员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场有趣的互动、灵活生动的故事相互交流,随时宣讲党的政策、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党员、群众参与热情高,积极献言献策。

7月22日,慈利县委网信办深入赵家岗土家族乡金坪村,分成5个小组召开“屋场会”,收集了有利于该村发展的30多条诉求、建议和好点子。

通过主动搭建应诉平台,当地县委政府将群众的诉求集合在“家门口”,不仅便于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也将可能产生的网络舆情消解于无形。

“一把手”带头回应群众诉求

“您好!您所反映的问题,已于帖发当日转交相关单位作出回应。”点开《问政湖南》的慈利县专页,对于所有群众的留言,慈利县委网信办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

网上群众工作,不是“游击战”,也不是“运动战”,而是“持久战”,要做得好,首先要建议一套完善的网信工作体系。慈利县从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层面部署网信工作,将网信工作作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纳入全县巡察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

统一交办回复,这套标准化的网络留言办理流程,在慈利县已运转两年多。在网络问政的处理上,实行“一把手”签字派单、“一把手”回应诉求、“一把手”带头解决,做到第一时间畅通舆情、第一时间作出判断、第一时间正面回应、第一时间引导舆情。

对红网问政、百姓呼声、华声投诉直通车、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出的群众诉求问题,梳理重点难点,实行分级响应:重大舆情,1小时内报县委书记或县长,再由县主要领导负责召集会议,进行专题研判、集中会商;一般舆情,2小时内报分管县领导签字后,再由单位一把手直接抓、具体抓,确保24小时回复到位,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今年上半年,慈利县主要领导签字派单183件,县直各单位、乡镇主要领导签字派单521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效应,直接带动慈利县各级领导把群众工作向互联网延伸。县舆情应急管理协调小组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办理回访工作,相关人员下到企业厂矿、田间地头,现场考评办理结果,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上下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

网上群众留言,不仅能反映出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样也是反映地区舆情的“风向标”。积极应诉、为民解忧是“治已病”,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则是“治未病”。

依托张家界的优质旅游资源,慈利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群众,用好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等创作有生命力的作品,服务游客、服务社会、参与到慈利好风景、慈利好故事等正能量宣传管理工作中去,降低群众负面、不安等情绪产生;通过县文明实践中心资源,唱好“破、融、种、收”四字诀,使其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连心桥”。同时,加大与县文明实践中心、县公安局网监大队联动协作,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共建文明网络。

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解决,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参与社会建设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网上”的正能量传导到“网下”,推动全县上下更好地形成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合力。(戴丹)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