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险企第三季度合计净利同比下滑39%

[热点] 时间:2024-05-07 10:24: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5次
中评社北京10月30日电/据证券日报报道,大险四大险企第三季度合计净利同比下滑39%  今年三季度,企第上市险企的季度净利业绩表现又让投资者失望了。  截至10月29日发稿,合计A股五大险企中,同比除中国太保暂未披露三季报之外,下滑其他4家险企均已披露。大险具体来看,企第中国平安、季度净利中国人寿、合计中国人保、同比新华保险第三季度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滑31.2%、下滑54.5%、大险36.6%、企第51.2%,季度净利合计归母净利同比下滑39.1%。当日,保险股应声大跌,新华保险等3家上市险企股价跌幅均超5%。  回顾今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净利还曾出现较快增速,三季报业绩缘何突然变脸?据季度报告及上市险企管理层人士分析,上半年险企出现净利较快增长的主因是适时兑现部分权益投资浮盈所致;第三季度上市险企净利下滑,主要与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投资收益下滑、赔付提升等三大原因有关,不同上市险企受影响的程度各有侧重。<nextpage>  上市险企净利大幅下滑  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归母净利分别为236亿元、75亿元、39亿元、14亿元,同比下滑均超过30%。  关于净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国平安提到“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中国人寿称“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所致;中国人保源于“赔付支出、提取准备金同比增长等因素”;新华保险则“主要受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  整体来看,准备金计提增加、投资收益下滑、赔付增加等是险企利润下滑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有3家险企提到准备金计提的影响。  由于人身险合同期限普遍较长,尤其是重疾险、传统寿险等险种,存续期甚至长达数十年,因此,保险公司需要从保费中计提一部分资金,以应对赔付、退保、给付等支出。  准备金计提多少是通过保险精算评估出来的,评估依据是折现率、死亡率、发病率、费用、保单红利、退保率等精算假设。由于这些假设会根据生命表、投资收益等因素变动,因此准备金计提也会出现相应变动。  以新华保险为例,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包括折现率、死亡率、发病率等精算假设,以计量资产负债表日的各项保险合同准备金,本项会计估计变更增加寿险责任准备金24.67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63.8亿元,减少2021年前三季度税前利润合计88.47亿元。  除准备金增提的影响之外,投资下滑、赔付增长也将对上市险企净利形成负面影响。中国平安提到,第三季度净利下滑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前三季度净利下滑主要受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的影响。中国人保则表示,因车险赔付率上升等原因,导致赔付支出增加,影响了公司的净利增速。<nextpage>  负债端与投资端持续承压  了解决定保险股业绩增长的主要逻辑与影响因子后,就能根据当前上市险企的发展现状,预测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的业绩增速,这也是投资者对保险股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不过,从上市险企高管及券商研究员的观点看来,尽管今年以来保险股持续走低,保险指数年内已下跌37%,但作为行业基本面的负债端与投资端还未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从负债端最新月度数据来看,目前行业保费依然处于下行通道。9月份,人身险保费方面,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负增长;产险保费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也出现同比负增长。  今年以来,保险业保费持续负增长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保险产品作为可选消费品,在经济下行或居民消费水平下降之际,保费增速会受到明显冲击,这也是保险股的周期性所在。  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分析认为,受疫情影响,居民对长期大额支出以及非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更加谨慎,也就是花钱更谨慎了。因此,寿险行业面临不小压力。  中国平安也在三季报中提到,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叠加汛情等自然灾害冲击,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居民消费水平环比下降,对公司长期保障型业务仍有一定影响。  尤其是保费增速下滑后,寿险代理人加速流失,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性价比要求提升,诸多负面影响均对寿险业形成负面反馈。在诸多内外部因素共振下,保险公司需要加速转型应对。但是,目前保费市场份额较高的险企均为大型险企,有些“船大难调头”。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占保险业保费收入超七成的寿险业要想尽快触底反弹,难度不小,仍需更多时日。  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等券商研究员也认为,在负债端,9月份保费数据持续承压,拐点仍未显现;在资产端,长端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因此,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代理人、开门红、长端利率等先行指标,及时捕捉保险行业的拐点何时出现。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