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杭州的“记忆工程”你参加了吗?有人捐出了700张城中村老照片

[探索] 时间:2024-04-28 19:49: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7次

市档案馆、记忆工程市城建档案馆及捐赠代表。场杭参加潮新闻记者陈颖 摄

建筑是州的张城中村一个城市的载体,也是有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如果说城市也有记忆,捐出那么城建档案就是老照城市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记忆工程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11月22日上午,场杭参加一场关于杭州城市发展的州的张城中村“记忆工程”启动——由杭州市建委主办、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承办的有人“杭州城建记忆工程”启动仪式暨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隆重举行。来自市建委、捐出市档案馆、老照市城建档案馆及捐赠代表20余人参加活动。记忆工程

如何更好留住杭州“城建记忆”?不妨来先听一听捐赠者的场杭参加心声。

捐赠代表手持证书。州的张城中村潮新闻记者陈颖 摄

捐出去

让更多人看到

“1990年,我听说杭州要在2000年以前完成在旧城改造工程,杭州大部分老街老巷老屋都要被拆掉,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照片的形式把它们留存下来……”

杭师大退休教授刘晓伟从90年代初就开始拍摄杭州的老街巷,用二十余年的时间走遍杭州的大街小巷,亲自拍摄了许多老巷珍贵的影像。这次捐赠,他精心挑选出了100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像是大井巷、大马弄、德胜巷……很多都是杭州著名老街巷的珍贵老照片。

他忍不住向记者介绍起来,“这些民居都是瓦房,最怕下雨,怕漏。这种房子现在都变成了崭新的住宅小区,居民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

用他自己的说法,这些照片都是他的大半生的心血,在90年代初那个当时工资还很低的年代,每个月要从工资里掏出来一部分来买胶卷,还要洗照片,就是一笔大开销,“光一次的冲印费就要四五十。”

要捐献出来,刘晓伟心里也是很舍不得的。不过之前拍摄过程中的一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他,他决定,捐!

“有一次,我在拍摄时忘了给拍摄好的照片备注街名,后面整理的时候,已经分不清是范家镇上的哪条街了。后来,我重新到这个地方,正好有几位五六十岁的当地人正在街头聊天,拿着照片问他们这几条街是哪里,结果才过去三四年时间,从小在那里长大的当地人也已经不记得了。”这次经历深深震撼了他,他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会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消失在集体记忆中。

“无论你原先生活在哪里,出生在哪里,既然选择了在杭州生活学习工作,那么这座城市的过去就跟你有关,这座城市的未来也和你有关,而一个城市的记忆,有时也需要用一种物化的方式留存下来,杭州这些历史街巷老照片能捐给城建档案馆,能让更多人看到,杭州的新老市民可以通过这扇窗口了解杭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从而对杭州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和一种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的责任感。” 刘晓伟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成为城市发展史的补充

如果要问从今年7月份以来开展的档案资料征集活动中,收到的第一份社会捐赠档案是什么?答案可能让人意想不到——当时小学6年级的小朋友陈奕尧捐赠了一本《钱江二桥》书籍,该书详细记录了杭州钱江二桥的建桥历程和施工技艺,是杭州跨江桥梁建设档案的有效补充。

这本书是陈奕尧小朋友从旧书摊上收集来的,在新闻上看到征集活动的消息后,平时就热爱历史建筑的陈奕尧觉得这本书很有价值,到了城建档案馆捐赠了这本旧书。

提起这件事,陈奕尧妈妈很为女儿自豪,“她很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

捐赠证书 潮新闻记者陈颖 摄

市民姚伟新则有意识地把手中的相机对准杭州逐渐消逝的“城中村”。他说,自己在老家德清搞过史料,对史料照片有收集意识。

2017年,杭州的城中村五堡开始征迁。住在九堡的他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五堡拍摄,几年下来,他光五堡就拍了几千张照片。此后,他继续拍摄了四十来个“城中村”,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杭州城市变迁,此次他向市城建档案馆捐赠城中村题材摄影照片700余张,属于捐赠“大户”。

“市城建档案馆看了照片觉得很有用,我很高兴。”他说。

最近,他还在拍摄七堡老街的新面貌,打算跟旧照片来个新旧对比。“七堡老街,旧时有‘水陆码头小上海’之称。原来是杭州城东最热闹、最繁华的老街,杭州第一辆通城郊的公交车就是通到七堡老街的。”

不过他发现,七堡老街的地铁站现在叫做红普南路站,“如果没有人记录,以后的年轻人可能不会知道这里曾经有过这么一条老街,有过这么段历史。”

活动将长期开展

除了市民们捐赠的老照片、旧书籍,这次收到的社会捐赠档案中还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炳仁捐赠的珍贵档案。两位大师作为城市建设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的科研成就、创作理念及优秀作品是杭州城建记忆的重要内容。对于此次征集活动,大师及其团队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配合,记录并捐赠了宝贵的口述和实物档案。

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杨赟告诉记者,这批大师的口述档案非常宝贵,除了这两位大师,他们还将陆续记录其他大师和金牌工匠,以及建筑行业内部的顶尖技术人才。

“像程泰宁院士,杭州地标之一黄龙饭店的建筑主体设计就是由他来完成的,作为亲历者,他对设计细节依然历历在目,把这些记忆保存下来很有必要,对行业内的年轻人来说,可以亲身感受老一代设计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理念,也很有激励作用。”

此外,市城建档案馆通过与杭州市档案馆、杭州博物馆等单位馆际共享方式,收藏进馆了一批与杭州城市建设相关的新老图片,极大丰富了档案馆藏。城建档案馆还与在杭高校合作,通过国外大学图书馆、基金会等渠道搜集到了与杭州建筑相关的海外照片档案800余份。

据了解,“杭州城建记忆工程”将是一个长期项目。

“今年只是开始,市城建档案馆将持续开展“杭州城建记忆工程”和城建档案征集工作,记录杭州城建发展的“生命史”,保存杭州城市历史文脉,助推杭州打造文化繁荣、精神富有的一流历史文化名城。欢迎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杨馆长说。

新闻+

征集范围

城建档案征集的范围主要是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散存在社会组织或个人手中的杭州城市建设领域相关档案,具体范围如下:

1.反映杭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过程各历史时期的书籍、报刊、文件、手稿、信札、图纸、回忆录、实物等档案;

2.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的重要活动、重要事件、标志性建筑等文件、图纸、照片、影像、报纸、宣传册、牌匾、证章等档案;

3.在杭州城市建设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并得到社会或历史认可的著名人物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保存价值的的讲话稿、信函、题词、著作、证件、谱牒、照片、录音(像)、实物等档案。

4.其他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城市建设相关档案。

联系方式

征集活动长期有效,社会公众可以前往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拱墅区杨六堡路8号)或者通过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应征或咨询。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