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业扩大开放加快资金跨境融通

[焦点] 时间:2024-05-05 02:29: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8次

金融业扩大开放

金融业扩大开放   (网络图)

  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一年来,北京更多企业开始享受到跨境投融资的金融金跨境融便利。记者近日从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获悉,业扩北京在完善外汇管理机制、大开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的放加先试先行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跨境资金融通管理新模式,快资致力于拓展海内外大市场的北京首都企业,正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金跨境融“红利”降低融资成本。

  突破瓶颈

  允许中资企业借外债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业扩一家专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环保科技企业,不久前刚刚完成了2600万欧元的大开融资,极大缓解了企业扩张运营的放加燃眉之急。

  “之前,快资国内的北京短期流动贷款的审批周期大概在一个半月左右,自从人行营业管理部在中关村核心区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后,金融金跨境融在管理上取消了审批,业扩实行备案管理,一周左右就办完了相关手续,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该公司财务经理许广禄如是告诉记者。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中资企业不能借入外债进行融资,这让不少跨境连锁企业在资金统筹运营方面着实犯难。如果想把境外子公司的资金账户拿到国内总部来运营使用,则需要再开通一个账户,进行跨境结算和收付。不仅费时费力,更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效率。

  据人行营业管理部中关村支行副行长夏楠介绍,2015年3月,人行营业管理部在中关村核心区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突破中资企业不能借入外债的政策限制,首次允许企业借用外债并结汇使用,打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可以在净资产2倍范围内,直接从境外借入低成本资金,并自行确定期限、方式和币种,灵活使用;同时,借入的外债资金开户、入账、结汇均可直接到银行办理,取消了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夏楠说。

  2015年11月,为加大支持力度,试点政策升级加码。在外债资金使用便利化方面进行突破,首次允许外债资金结汇用于偿还人民币贷款,便利企业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置换高成本境内贷款;允许一般企业借用外债资金用于股权投资;对于轻资产的小微企业,则赋予50万美元的最低外债额度。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已有64家企业按照试点政策借入外债资金41.6亿美元,试点企业1年可节约资金成本约7.6亿元。

  一户双通

  企业资金境内外自由融通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境外和境内资金的单独管理曾让企业伤透了脑筋。在一个集团内部,在境内公司缺钱时,即使境外公司有足够资金,也不能自由融通到境内使用。不过,随着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企业的这一烦恼得到了解决。

  2014年11月,人行营业管理部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去年9月,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人行营业管理部进一步在营业收入、成立年限等方面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企业仅需一个人民币账户,在一个净流入上限额度内,就可实现境内外人民币资金自由进出。

  “随着京东全球购业务的发展,境外公司也有人民币支付需求,但如果境内外两个市场不融通,我们就要在境外进行美元的结汇或人民币的融资。” 京东集团资金部总监俞剑锋介绍,在有了双向资金池之后,京东对境内外资金实现了统一调度,财务成本得以降低,资金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跨境双向融通政策使首都企业享受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的政策红利,企业集团可以比较境内外融资成本、存款利率等因素,合理决定集团资金的筹集和调配,实现资金池内成员企业盈余资金共享。”人行营业管理部跨境办业务管理科科长陈岩说。

  截至2016年9月末,北京地区共89家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累计有2691家境内外成员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

  创新协作

  5家机构人民币跨境结算

  易智付科技公司是一家为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和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服务商。随着“买全球,卖全球”格局形成,国际货币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