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一中队——帐篷荣誉室里的83载青春接力

[探索] 时间:2024-04-29 03:54: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4次

  

军歌嘹亮驻训忙。云南 通讯员 胡程 王文涛 摄

  军人为荣誉而生,省总室里为荣誉而战。队机动第的载

  83年栉风沐雨、支队中队帐篷征战沙场,机动接力83载披荆斩棘、荣誉淬火成钢。青春作为一支经受过战争洗礼、云南功勋卓著的省总室里部队,武警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一中队的队机动第的载官兵,爬过雪山屋脊、支队中队帐篷守过海疆国门,机动接力足迹踏遍祖国的荣誉大江南北,立下赫赫战功。青春如今,云南这支以“钢刀连”誉名的武警中队,不断赓续“红色家谱”,争做新时代的“钢刀传人”。

  帐篷里的荣誉室载满辉煌

  这里,是毗邻祖国西南边境口岸,繁忙的边境贸易让这座城市呈现出一派商贾云集的火热景象。这里,一座座灰黄的帐篷在风中吱吱作响,驻守在此的武警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一中队营区也同样火热。

  走进营区最前方的帐篷荣誉室,237面锦旗、奖牌陈列其间。从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诞生,这支部队闯高原、驻海疆、守边关、镇国门,从北至南,辗转大半个中国,在百团大战、淮海战役、两广战役、西南剿匪和西藏平叛等139次战役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走出了6位将军,涌现了以肖登贵、杜灿合为代表的210多名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先后荣立集体特等功2次、大功2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2次,22年获得标兵、连续24年获得安全达标……一面面锦旗、一枚枚奖章,记录着部队转战南北、披荆斩棘的独特“年轮”。

  “荣誉多得数不过来,但我中队最‘燃’的荣誉是这面‘钢刀连’战旗!”指导员戴东杰的脸上洋溢着自豪。40多年前的某次边境作战中,中队官兵奉命向最顽固的31号高地发起猛烈进攻。枪林弹雨中,八班战士先后倒在血泊中,最后仅剩张廷举一人,但他没有后退半步,仍坚持勇猛冲锋。官兵的浴血奋战换来了丰硕战果,仅5分钟就占领了前沿,20分钟便占领表面阵地,直到结束战斗才用时2小时40分钟,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

  如今,这面由英雄的鲜血染红的战旗,悬挂在荣誉室的最高处,承载着历史,指引着未来。

  荣誉满篷聚起精神内核

  回想刚到机动一中队与官兵的初次相见,教导员张东明至今仍感慨不已:“好一个沙场点兵!一个野外驻训中队竟走出了仪仗队一般的雄壮和威严。”

  “自从‘钢刀连’驻训以来,帮我们扑打了山火,抢种了甘蔗,请来了医疗队,走村入户为村民看病,给了我们安全感。”当驻地农场负责人来中队慰问时,边说边竖起大拇指。更让张东明感到,挂在荣誉室里一面面锦旗上“毛主席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秋毫无犯、两袖清风”等烫金大字,饱含的不仅仅是中队过硬的作风。

  一个看似普通的连级单位,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英雄辈出的“钢刀”中队?带着心中的问号,张东明走进了那座独一无二的帐篷荣誉室,望着满屋的锦旗、奖章,他心中的问号也渐渐被拉直——中队的精神内核蕴藏在荣誉室的一面面“英雄旗”和一块块“功勋章”里。官兵在为中队赢得荣誉的同时,荣誉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代代官兵。

  崇尚荣誉就会为之而战

  “为荣誉而拼搏的动力,来自于日常队史的‘浇灌’。”武警云南省总队司令员王宁翻开中队史志介绍,机动一中队历经10多次转隶调整,部队走到哪里,官兵就把荣誉带到哪里。新兵下队第一课是参观荣誉室,接受队史教育;新任职干部第一关是“队史关”;每一届中队主官任职交接,首先介绍中队的光荣传统,逐面旗帜讲来历,逐个本子述队史;在建党、建军等重要节日,中队都会组织党员面向“钢刀连”的荣誉战旗宣誓;每逢重大任务来临,官兵们都要再次走进荣誉室,用厚重的历史点燃对荣誉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

  入伍之初,战士魏承建看到中队住帐篷、吃大锅菜,多次向班长表示想调离。在参观了中队帐篷荣誉室后,他被先辈殷四海的事迹深深吸引。

  1956年春,在出征西藏的漫漫征途中,通讯员殷四海脚上磨出了二十个血泡,腿肿成了铅块。望着巍峨的高山和漫天的飞雪,他毫不示弱,还自编自唱起了快板:“抬起头,挺直腰,大战雪山逞英豪;人说雪山有妖怪,我说雪山是‘熊包’;驾着快车‘11号’,扭着秧歌绕山道;查看我军光荣簿,‘低头’二字找不到,同志们,加把油,我们要叫雪山来求饶。”

  “同为战士,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连续几天的思索让魏承建意识到,当年革命先辈在缺衣少穿、顶风冒雪的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战斗。沐浴着党和国家的关怀,自己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认清这个道理,魏承建的思想和行动开始有了转变,铆足了劲儿拼命训练,几个月下来军事成绩突飞猛进。有人说他太拼,魏承建笑着说:“与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相比,我这点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承建代表支队参加比武,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脱颖而出,将“个人全能第一”的奖牌捧回了中队荣誉室。

  回想自己的成长,魏承建说:“每个人都在为集体着想,为荣誉而战,在这样的团队是值得奉献的。”

  融在一起赓续“红色家谱”

  2019年,武警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三支队由多个不同类型的单位整编而成,机动一中队也迎来了改革调整——整编的人员中既有“钢刀连”的骨干,也有来自后勤岗位和勤务分队的官兵。组建之初,中队按照上级有关部署,积极促进力量整合,但还是免不了经历磨合期。

  皮肤黝黑的四级警士长杨虎林从军16载,历经特战、后勤等多个岗位,比武竞赛年年摘金夺银,是大家公认的“猛虎”。从原单位调整到机动一中队后,面对环境不熟悉、训练科目没学过、年龄最大等困难,他叹气说:“一连好几天没睡着,只想混完最后一年就走。”

  当支队政治工作部主任李军来到中队蹲点帮建时,发现了总是“躲在”队列后方的杨虎林,便将他带到了中队荣誉室,讲起了1951年6月部队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多座大山,被当地群众誉为进藏线上艰苦行军的“爬山虎”的故事。

  “你是大家公认的‘猛虎’,怎么来了‘钢刀连’,没有当起‘爬山虎’,反而变成了‘趴地虎’?”李军的一句调侃,让杨虎林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进了‘钢刀连’的门,就要当‘钢刀新传人’,只能给中队续写荣誉,不能给中队丢脸。”从那时起,杨虎林便下定决心从零开始,一有空就钻进荣誉室里学队史,训练场上向战友虚心请教,休息片刻加“小操”。只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他就找回了“感觉”,各项测试从“拖油瓶”跃升到“火车头”,还把所在的一班带得虎虎生威。

  “融在一起,才能攥指成拳。”武警云南省总队政委黄天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关注最多的是基层,牵挂最多的是士兵,为此总队各级指挥员下连队上哨所排忧解难,深入一线蹲点帮建,为改革整合后的“钢刀连”把脉问诊,精准施策,推出“暖心活动”,缩短阵痛感和磨合期,使两支部队在融合中不断赓续“红色家谱”,凝聚战斗力、向心力,单位面貌也焕然一新。

  爱惜荣誉就像爱惜生命

  “在机动一中队,一直没有丢的根与魂,就是视党的信任为力量源泉,视组织给予的荣誉为生命。”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余仕勇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每次走进帐篷荣誉室,就仿佛走进那一场场残酷的枪林弹雨,看到这么多老兵用血和命换来的荣誉,一瞬间我幡然醒悟了。”来自五班的新兵李博,下连前是典型的“刺头兵”,来到“钢刀连”,在中队的荣誉感召下,李博在笔记本上写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才能实现百炼成钢。”

  “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好钢。”支队长王敬明说,“钢刀连”炉火越烧越旺,每年都“淬炼”出一批“好钢”,帮他们点亮心灯,校正航向,已成支队中远近闻名的一道风景。

  据了解,多年来,中队开展尖子兵、尖刀班、尖兵排“三尖”钢刀尖兵比武竞赛活动,设置“军事训练龙虎榜”,军事比武始终保持支队第一,先后创造并保持9项支队纪录,共43人次被表彰为“军事训练标兵”。

  “视荣誉为生命,已成为每个官兵心底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不管历经多久,都仍炽热浓烈。”支队政委龚德锋介绍,在中队官兵心中最重要的库室就是这座帐篷荣誉室。

  云南网通讯员 杨玺 马艺训 彭泽壮 王文涛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