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时隔半年后复牌,保交付、完成债务重组是接下来的重任

[热点] 时间:2024-04-29 09:17: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5次
停牌179天后,旭辉旭辉控股终于迎来了复牌。时隔

  9月26日晚间,半年旭辉控股(00884.HK)发布公告称,后复公司达成复牌指引订明的牌保要求,已向联交所申请于9月27日上午九时正起恢复公司的交付接下普通股股份买卖。

  这是完成时隔179天,旭辉重返市场。债务重组与此前复牌的旭辉多家房企上演的情节无异,股价无意外面临下跌,时隔只是半年旭辉的股价跌幅没有预料中夸张,甚至不断收窄。后复

  9月27日早间开盘,牌保旭辉控股报0.385港元/股,交付接下跌幅接近50%,完成随后在十分钟内跌幅降至40%以内。截至发稿,旭辉控股收于0.485港元/股,跌幅35.53%,总市值约50.51亿港元。旭辉永升服务报1.4港元/股,跌幅54.10%,总市值24.49亿港元。

  在停牌之前,旭辉控股的股价已跌至1港元以下,沦为“仙股”,报0.76港元,公司总市值约79.14亿港元。

  这一切源于半年前的3月31日,在港股年报披露截止日,原计划披露业绩报告的旭辉突然宣布停牌。据旭辉当日公告,公司的审计师收到一封匿名信件,信件中对旭辉及其非全资附属公司旭辉永升服务有限公司之间的若干交易提出一些质疑,并且称这些交易总额为18亿元。

  由于额外审核程序待完成,旭辉无法在3月31日或之前刊发2022年年度业绩。此外,旭辉董事会经过审慎考虑后认为,不宜在当时那个阶段刊发截至2022年年度未经审计年报。

  于是,根据上市规则,旭辉的股票将继续在联交所暂定买卖。受此影响,旭辉永升服务的2022年年报也有了“不可预见的延迟”,并同步停牌。

  此后旭辉开启了漫漫复牌之路。

  根据联交所给出的复牌指引,两家公司(旭辉和旭辉永升服务)至关重要的一项就是须就审计事宜、信函及指控交易进行适当独立调查,评估其对该公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的影响,公布有关发现及采取适当补救行动。

  很快,旭辉在审核委员会在其委聘的独立法律顾问的建议下,就审计事宜、信函及指控交易开启了独立审查。

  9月26日晚间的公告显示,审核委员会意见认为,旭辉管理层此前“相关交易具备充分的商业实质及业务理据”的主张真实性不存疑,亦无建议展开进一步调查。

  旭辉董事会也指出,匿名信的指控并无对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影响,以及毋须就该等指控采取任何补救行动。

  旭辉认为公司已充分达成履行了复牌指引的要求,于是申请复牌,并顺利获得了联交所的批准。

  较之已经实现复牌的佳兆业、融创、世茂、中国恒大、奥园等一众房企,从停牌到复牌的间隔时间达到11-18个月,旭辉仍算得上是比较“高效”,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成功复牌对已在公开市场“低调”许久的旭辉来说,十分迫切。

  9月7日,在旭辉的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旭辉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汝海林向投资者释放信号,“复牌申请上个月中旬已经递交了,我们在大概在8月份就完成了相关要求,现在还在等反馈。”

  当然,他也承诺,只要联交所没有额外的要求,旭辉收到复牌时间后,就会把2022年的审计报表、审计报告,以及2023年的年终审计报告在复牌前进行披露。

  所以,在上线了独立审查结果以及达成复牌指引恢复买卖的公告之后,旭辉也要如约补发之前未能按时刊发的业绩报告。

  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成绩来看,旭辉控股录得已确认收入约为313.1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5.4%;毛利约为49.6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9.3%。

  收入虽微增,但未能避免亏损。今年上半年,股东权益应占亏损净额约为89.72亿元,去年同期则为股东权益应占利润净额7.31亿元;股东权益应占核心亏损净额约为17.65亿元,去年同期则为股东权益应占核心利润净额约18.2亿元。

  旭辉上半年出现亏损,是目前行业下行阶段房企普遍出现亏损的一个缩影。据第三方统计,截止9月5日,在发布财报的170家房企中,89家录得营收增长,但同时录得净利润增长仅有31家房企,亏损已成为当前大多数房企面临的共同难题。

  去年全年的业绩数据则更能看出旭辉面临的难处。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旭辉控股去年录得收入约474.4亿元,按年减少56%;2022年的报表毛利约为66.2亿元,相对2021年下降68.2%。

  此外,去年旭辉的股东权益应占净亏损约130.49亿元,而2021年的股东权益应占净利润还是76.13亿元;去年股东权益应占核心净亏损约52.02亿元,而2021年的股东权益应占核心净利润则约为72.84亿元。

  去年房地产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下行调整期,房企普遍面临销售乏力至现金回流受限,旭辉控股最终也没能迈过重重债务的坎,在2022年11月的第一天宣布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据第三方平台债券信息显示,旭辉公开发行的境内债规模128.93亿元人民币,包括7笔公司债和两笔中票;境外债务总额合计68.5亿元,到期未付的本息总额为4.14亿元。

  这意味着,在此之后的数个月里,旭辉的任务除了保交付,又增加了一项新任务,即境外债重组、境内债展期。

  旭辉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林中还在朋友圈把这次难关叫作“蹲下来、活下去、站起来,用时间换空间解决债务问题。”

  要顺利完成这件事并不容易,尤其是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地产行业持续处于下行通道,房地产行业长期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据高盛6月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报告,预测未来数年将出现“L”型复苏,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滑后,将保持低位徘徊,不会出现“V”型或“U”型反弹。

  这令大多数房企在解决债务问题过程中,频频遇阻。旭辉在今年3月10日公告了美元债整体重组初步方案后,也没能获得足额支持,目前依然还在进行沟通推进中。

  境内债的回售展期同样一波三折,于是旭辉就选择先逐步偿还。今年以来,旭辉已合计完成境内债利息及分期本金合计27.31亿元,涉及“21旭辉03”、“20旭辉03”等债券。

  当预料到原方案已难落地,在综合考虑实际市场变化和公司当前经营及现金流情况下,旭辉决定改变策略。

  据界面新闻了解,旭辉正与债权人积极沟通,重新制定“短端削债、中期转股、长期保本降息”为原则的境外债重组方案。

  如今成功复牌势必会为旭辉接下来的债务解决之路加不少分,将更有利于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进展,尤其是“债转股”方案的推行。

  融创便是最典型的案例。今年4月成功复牌后,融创包含债转股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也如愿得到债权人的认可。截止9月26日,其方案支持率已达99.75%%。

  而且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房地产市场已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下行期,如今亟待修复,急需触底反弹。

  从多项利好如“认房不认贷”、重点城市放开限购等政策相继落地。从债权人角度而言,当前也更倾向于房企能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持续经营来完成接下来的持续兑付,因此对于出险房企的偿付期望逐步趋于合理。

  旭辉有机会成为下一个重组成功的案例吗?会是在什么时候?答案仍要交给时间。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