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枫桥经验”在“极边之地”开花结果

[百科] 时间:2024-05-06 17:55: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25次

民警深入村寨看望文面女。枫桥经验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这里是让极“云南最后一片秘境”,号称“极边之地”。地开

  这里是花结全国唯一的独龙族群众聚居地,曾经长期与世隔绝。枫桥经验

  而这里的让极他们,一直坚守在第749道弯的地开地方。

  这支被誉为“独龙民族的花结贴心人”的光荣集体,就是枫桥经验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今年10月8日,让极公安部副部长、地开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花结局长许甘露给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回信时指出,枫桥经验你们同全国的让极战友一道,肩负着捍卫国家安全、地开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神圣职责,希望你们继续传承“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独龙江卫士精神,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守护好边疆、建设好边疆。

  11月28日,公安部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命名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作为首批命名的基层派出所,名列其中,也是全国移民管理机构中唯一当选的边境派出所。

  把独龙江卫士精神作为精神思想高地

  这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集体,因无数次为独龙族群众开展爱民为民服务而感动世人;这是一支备受社会关注的优秀队伍;这是一支屡获殊荣本色永不变的队伍,被称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原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官兵为辖区群众修复简易吊桥。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信念源于认同、自觉才能坚定”。数十载征程中,不管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所党支部始终以红色文化聚魂,以党员民警聚力,将“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作为全体民警精神思想高地。进入新时代,全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殷切希望,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业务成效检验党建成效”的工作理念,狠抓“党建+”“党小组实体化运作”品牌建设,搭建“党员讲坛”“党员夜课”学习平台,发挥独龙江巴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警优势,开展“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党史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创建新时代“平安独龙江”“法治独龙江”积累了成功经验。

  今年11月28日晚,全所民警观看完公安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揭晓仪式后,所党支部书记、教导员杨荣立即组织全所民警,就如何更好地传承独龙江卫士精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展开学习讨论,并将此次讨论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力载体,重点检视在服务群众、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中与上级党委要求、人民群众期盼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让“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融入队伍血液之中,切实将其转化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实际行动,持续维护“极边之地”的平安稳定。

  “只有牢记使命、扛起责任、主动作为,才能练硬功、管长远,群众才会主动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中。”研讨会上,所党支部书记、教导员杨荣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持续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要求。

  民警张礼慧至今记得,第一次走进荣誉室时的情景。所长李小军为他们一一介绍各项荣誉背后的故事——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自1952年边防部队进驻独龙江后,一代代戍边人为了帮助独龙族结束原始生活,兴修驿道改善交通条件、建寨定居建设美好家园、种植粮食解决温饱问题、建立警民小学传播现代文明、派驻医生开展巡医送药,始终将最先进的生产力带到独龙江、帮助独龙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生产观念,实现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在独龙江乡实现“一跃跨千年”的伟大实践中,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一代代民警始终是引路人和排头兵。

  听到这里,张礼慧心里犯嘀咕,以前在机关工作,都没接触过群众。以后天天要面对老百姓,要和老百姓打交道,语言也不通,可怎么待?那一刻,他打定主意:努力在公安业务上加把劲,站住脚;至于和群众打成一片,过得去就行。

  然而没过多久,张礼慧就感到自己像个“另类”,与同事一起走访群众,或者执法办案,都离不开融洽的警民关系,自己站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副所长牛明看出张礼慧心思的变化,安排他与社区民警一道,创造机会让他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在业务交流会议上主动让他谈体会……慢慢地,张礼慧有了自己想法,觉得独龙江老百姓的朴实无华,也让他对做好群众工作增加了信心。

  张永慧永远忘不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驻村工作时,早上起来打开门,一只黑色塑料袋里装着一只老母鸡在房门口不停地动弹,旁边的塑料袋还装着10来只鸡蛋。当张礼慧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旁边的老民警说,应该是哪个老百姓送给我们的,平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张礼慧在派出所,户籍室门口都同样见到驻地老百姓为了感谢民警的关心帮助,悄悄地将家中蔬菜、鸡蛋无偿地送给派出所民警。

原边防派出所民警在4000米雪山营救34名群众。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几把蔬菜,几只鸡蛋,代表着独龙江历代戍边人在“极边之地”倾注真情的回报。”教导员杨荣说,数十年来,独龙江历代戍边人克服驻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发扬“两不怕”革命精神,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坚守独龙江峡谷,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巩固边防,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生动实践,铸就了被今天广为传颂的“扎根独龙江、一心人为民”的独龙江卫士精神。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已深深地融入历代独龙江戍边人的骨髓和灵魂,成为牢牢植根于历代戍边人戍边卫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岁月的沧桑洗礼,让独龙江卫士精神历久弥新。进入新时代,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立足维护边境稳定职能任务,坚持创新发展,为独龙江卫士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原解放军战士帮助当地学生辅导作业。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脱贫攻坚路上,独龙江戍边人从未停歇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得知消息后,该所民警第一时间聚在一起,学原文,谈体会。

  千百年来,独龙族群众住茅草房,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全国28个、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16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1952年,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独龙族”,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民警深入村寨走访群众。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特殊的历史进程,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自然环境,让贫困如身之影子缠绕着独龙江的山山水水,伴随着独龙族群众前行的脚步。冲出贫困的阴霾,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独龙族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自2010年开始,由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李纪恒率队在独龙江乡实地调研后部署,用三至五年时间,对独龙江的扶贫实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彻底改变独龙族整体贫困现状,推动独龙江乡和独龙族整乡整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我们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助力独龙族群众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该所所长李小军说,在助力独龙族脱贫攻坚路上,一代代独龙江戍边人从未停歇。

独龙江历代戍边人在马库村建起了该村第一所小学。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扶贫先扶智。上世纪50年代,边防部队刚进驻时,马库方圆几十里内没有一所学校,附近四个村寨几十户人家没有一人识字。为了让独龙族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教育,边防官兵们建起了这所小学。

  买不到黑板漆,就用锅底灰涂成黑板;没有粉笔,就把黏性较好的白泥捣碎,和成稀泥后灌入细竹筒晒干,制成土粉笔。“一开始很多孩子不愿意来,我们就在学校里做饭团。孩子们不知道读书是干什么,但知道上学有饭吃,人就慢慢多了起来。”驻村民警说,后来,这所小学甚至还走出过独龙江的第一位硕士。

  “要不是警察叔叔主动来我家叫我去上学,恐怕我现在还认识不了几个字呢。”大山里长大的马丽梅考上西南林业大学后这样说,她是最后一批从马库警民小学毕业的学生之一。

  随着教育条件全面改善,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种下的第一朵“希望之花”、独龙江乡第一所小学马库警民小学,已于2005年退出了历史舞台,在41年里共培养了约500名小学生。

  为了帮助独龙江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状况,从上世纪边防官兵进驻独龙江那刻起,历代戍边人帮群众开梯田、种粮食、修驿道、防疾病……改革开放后,如何助力驻地群众摆脱贫困,尽快走上致富路,成为当时独龙江历代戍边人心头的一件大事。他们早出晚归,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查找治贫原因,寻求致富“金钥匙”。

  经过多方调研,民警们决定在种养殖方面下功夫:以兴建蔬菜大棚、发展家禽养殖等为突破口,手把手地教独龙族群众掌握种养技术,帮助群众拓展致富门路。

  几年来,通过现场教学、实地帮建、提供种苗等方式,派出所先后在所里的大棚、群众田间举办种植技术观摩培训,独龙族群众学到了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尝到了科学技术的甜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年来,派出所民警结合独龙江当地实际情况,坚持把技术帮扶指导活动带到家家户户。派出所在当地的学校开办致富夜校,开展“送农业技术下乡,赠科普知识入村户”活动,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科技致富能手授课,传授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群众的增收本领。

向独龙族群众宣讲法律法规。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有了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独龙族群众的致富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如今,独龙族群众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已从简单的蔬菜种植发展到种植经济作物,草果、重楼、蜂蜜、羊肚菌等经济产业已成为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派出所民警的帮助,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村民普清华由衷地说。

  2018年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如今,独龙江的各项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什么没什么”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奇美壮观的自然风光成为各地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也成就了部分村民利用旅游资源打开致富之门的好门道。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与群众交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在助力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征途中,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始终如一地牵挂着他们的冷暖。马库村的退伍老兵唐小聪对此深有体会。他曾在“缉毒先锋站”木康边境检查站服役五年,因缉毒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各方面素质过硬。退伍返乡后,一心一意想干点事业,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

  对这样的贫困户,边境派出所民警当然“不能错过”。民警们建议他先来应聘专职辅警,一来可以发挥特长,二来能暂时解决就业问题。随后,在民警的建议下,唐小聪加入了边境派出所辅警队伍,家人则在边境派出所的帮助下在马库村开了一家农家乐,一些来自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民警借鉴家乡发展农家乐的成功模式,结合独龙江的实际情况,定期上门传授旅游、普通话、厨艺、经营方面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农家乐的生意开始逐渐有了起色,如今每月家里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谈到未来的规划,唐小聪满怀信心:“先要把专职辅警这份工作干好,如果条件允许,要把农家乐的经营规模再扩大。就像总书记说的,‘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脱贫攻坚中,派出所功不可没,派出所对独龙江的贡献,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老县长高德荣说。

民警、专职辅警、护边员深入村寨开展治安巡逻。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将守护好边疆的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

  如今的独龙江乡,4G信号实现了区域全覆盖,村村都通了公路,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2014年1月,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江乡结束了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从贡山县城通往独龙江乡的路程也缩短20多公里。

  物质生活的改善让独龙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日子已成为过去,但派出所民警身上的担子却没有减轻。维护独龙江乡的安全稳定,还需要全体民警的不懈努力。

  “边境管控必须依靠独龙族群众共同参与。”派出所教导员杨荣深有感触地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必然拥护。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每一名专职辅警、护边员都曾接受过该所民警的帮助,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加入平安阵地建设——护边员联合大批义务护村队队员,定期对115公里的边境线开展地毯式巡逻,形成打防违法犯罪第一道防线;专职辅警配合社区民警开展机动巡逻,形成第二道防线。两道防线密切配合,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在独龙江乡,派出所民警主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平安治理成果惠及群众,也让民警和辖区群众真正体会到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

  据所长李小军介绍,在6个行政村分别挑选6名党龄长、党性强的共产党员,组成“共产党员矛盾纠纷调解队”,由社区民警培训后,按照“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原则,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一般性矛盾纠纷并形成工作台账记录在案,无法调解的及时向派出所反馈,由民警接手处理。

  巴坡村驻村民警邓森普对此深有体会,矛盾纠纷调解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更有针对性地把准矛盾根源所在,调处成功率也比以前要高很多。

  在此基础上,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依托群众微信群、“三面观察法”建立矛盾纠纷滚动摸底排查工作机制,联合乡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设置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定期入驻等矛盾纠纷工作机制。

  “有了这些工作机制,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李小军说,“枫桥经验”的关键所在于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枫桥经验”在独龙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效应,在靠近中缅边境的马库村,连续两年实现“零报警”。

  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独龙江乡实现小康梦想的重要保障。目前,派出所有边境专职辅警、边境村寨有护边员,6个村都有护村队,41个村民小组都有边境治安哨所,编织了一套严密的打防管控相结合的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当地的独龙族群众,对安全稳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边境管理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曾就读于马库警民小学的专职辅警唐小聪说:“我们独龙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我们一心向党。我们每一名独龙族人都受过派出所民警的帮扶、救助,所以我们也怀着感恩之心支持公安工作。大家都积极报名当专职辅警、护边员、义务护村队队员,保护家乡平安。”

  2016年底,村民王丽荣被选聘成生态护林员。她说,我一周巡山两三次,一次一天时间。除了巡山护林,还协助派出所向村里的老百姓宣传法律、法规,提供治安线索。

  马库村民马国新两次被毒蛇咬伤、一次砍柴伤及动脉,濒临死亡的边缘,然而每次万分危急之时,都有民警施以援手、及时救助,最终让他三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加入义务护村队马国新说,他的命是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给的,支持派出所、守卫边境线义不容辞。

  在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过程中,来自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每个人都遇到过。

  在数十载爱民为民服务的征途中,民警救死扶伤、捐资助学、访贫问苦、帮民致富、修路建桥的事例不胜枚举。烈士张卜、庄云、邱旦史、孔玉录、张枝繁、刘金国、齐当此、于建辉的英勇事迹,还有其他民警冒死救助百姓的诸多惊险故事,在独龙族群众中被广为传颂。

  “就这样,心怀感恩的独龙族群众,都把民警当亲人,积极主动支持我们的工作。”所长李小军说,治安群防力量遍布辖区41个村民小组,哪家有矛盾纠纷,哪里存在治安隐患,哪里困难求助,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第一时间帮助处理,他们就是我们派出所的千里眼,顺风耳。

  身处中缅边境,毒品内流问题不能忽视,但警民合力让独龙江这个“极边之地”成为真正的“净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在平安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先后开办“校园禁毒防艾大讲堂”“工地法治夜校”“派出所+村干+民兵”禁毒监督机制等禁毒防艾工作方法,在辖区形成了点线面结合、政警民联防的立体化禁毒模式,独龙江乡至今未发生一起毒品案件。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供图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急所需,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这也充分调动了百姓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独龙江乡党委书记余金成说,这么多年来,派出所为独龙江乡实现整族脱贫立了大功,与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密不可分。

  正是这些细碎的小事,在岁月的沉淀中,铸就了“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独龙江卫士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刻进一代又一代派出所民警的灵魂中,化作年复一年的坚守和奉献,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滋养着这片“极边之地”,筑就起祖国最稳固的钢铁边防。

  云南网记者 熊强 谢国强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