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造景”多“造福” “形象工程”理应被通报批评

[探索] 时间:2024-04-29 15:26: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19次

  管理部门对“形象工程”的造景严厉态度表明,未来重“显绩”轻“潜绩”的少多做法,扭曲的造福“发展观”“政绩观”将越来越没市场,苦干实干、形象压茬干,工程才能经得起广大群众的被通报批检验。

  最近,造景住建部通报了西部省份两市县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少多案例,要求各地从中汲取教训,造福全面排查整改,形象坚决杜绝此类脱离实际、工程脱离群众的被通报批问题再度发生。

  两个地方到底做了什么?陕西韩城市,造景在高速公路入口建设了景观“鲤鱼跃龙门”,少多超大体量的造福假山瀑布、人造水系等总投资1.9亿元。甘肃榆中县,投资6200万元,在间距不到500米的入城口,建设了两座高达28米、宽达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大型雕塑和两个远离居民区的景观广场。6200万元什么概念呢?有媒体披露,几乎占据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的1/10。贫困县花钱大手大脚,这样的“形象工程”理应被通报批评。

  类似的问题,眼下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观其病症,通报里“诊断”得很准确:

  一是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西部的很多县发展需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才能爬坡过坎不掉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要补,民生改善仍有许多难题待解,对此,当地干部应该心里有数。“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老百姓居家过日子,都是先把“里子”攒殷实了,再考虑改善“面子”。地方经济发展在远远谈不上“丰实”的情况下,就打肿脸充胖子,拿出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整景”,实在是说不过去。

  二是脱离群众需求实际。城市发展,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全,文化、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充分;街巷干净、道路平整,河流清澈、绿植葱茏;高峰时不堵车、下雨时不积水…… “动”时有虎跃龙腾的活力,“静”时有从容祥和的自得。总之,可以不那么五光十色,但必须舒适宜居。反观这些年来一些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充分考虑百姓工作和生活需求。比如不顾地方经济现状,在城市周边建成许多“商品城”“产业园”,结果无人入驻,荒草丛生。为了提升所谓的城市形象,造绿、挖湖、铺设景观大道、打造城市广场……拆了建、建了拆,百姓居住体验并没有实际改善。还有一些四不像的仿古建筑、不伦不类的城市雕塑,与当地自然人文气质严重违和,不仅没能起到提升城市形象,涵养深层精神文化的作用,反而矮化了“城市形象”,成为笑谈。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