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三代接力守边疆 从军魂到警魂的传承 正文

三代接力守边疆 从军魂到警魂的传承

[焦点] 时间:2024-01-16 18:46: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44次

  这是代接的传三组士兵转业(退出现役)证

  一本年代久远

  证书上刻满岁月的沧桑

  一本崭新依旧

  却被他们小心翼翼地珍藏

  守边的他们

  想家了就会打开手机相册

  一遍一遍翻看证件上不再清晰的照片

  寻找照片里祖辈、父辈关于守边的力守答案

  长大后就成了你

  第一组复员证(退役证),被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苏强珍藏。边疆1952年,从军承爷爷苏秉元光荣地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警魂2019年,代接的传苏强从武警边防部队复员,力守成为了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边疆两本复原证记录着爷孙两代人的从军承守边点滴,更记录了爷孙二人保家卫国的警魂故事。

  1945年2月20日,代接的传爷爷苏秉元在山东省兰陵县汴塘镇参军,力守1945年6月,边疆在八路军鲁中南一九团三营八连任班长,从军承1949年2月部队改编为三一军一〇三团三营八连任班长,警魂后又调至三野后勤运输部汽车一团三连任副班长,1950年10月因工作需要又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三一团二营四连。他圆满地完成了淮海战役各个阶段的战斗任务,先是解放临沂,解放郯城,挺进陇海铁路,为大军扫清运输道路,追歼和围歼黄伯韬兵团,歼灭黄维兵团,以后直至全歼杜聿明集团的各个战役中,都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在八路军鲁中南一九团三营八连担任三班长的爷爷苏秉元,解放郯城时,奋勇杀敌,缴获了敌人大批枪支、弹药、武器等,被授予二等功1次。后相继参加十五次大大小小战役,英勇负伤3次,授予三等功2次,四等功1次。

  追随着爷爷保家卫国的脚步,苏强于2011年如愿成为山东边防总队青岛支队李沧机动中队战士,由于表现出色,仅两年就任战斗班一班班长,后多次参与重要任务,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嘉奖等。

  “当兵就是要去艰苦的地方,才会有更大的收获。”2019年,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制,苏强义无反顾选择了到云南怒江戍边。

  “从爷爷奋勇杀敌的故事中,我读懂了男儿志在边疆,虽身处和平年代,我也要把守好边境当成爷爷叮嘱,要像爷爷一样成为人民的‘战士’。” 电话那头,苏强拔高了音量,斩钉截铁的说。“爷爷虽然不在世了,但每每听家里人讲复员证上立功的情景,我就想,我走在爷爷来时的路上,这条路在我这刚起步。”

  父子同圆军装梦

  22年前,父亲杨兴周光荣地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复员,12年后,儿子杨帆带着父亲的嘱咐和期盼也步入军营并于2019年转业成为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这两本复员证(退役证),来自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杨帆的家庭,赤红的封皮见证父子二人的赤诚和忠心,还有对军旅生涯的不舍和戍边卫国的情怀。

  1986年10月,父亲杨兴周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万兴乡万兴村核桃寨一社应征入伍,同年11月,在新兵集训后,被分配至西藏军区后勤部战勤科担任公务员。期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杨兴周被组织推荐到汽车团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培训结束后,被分配到汽车十六团三营二连三排九班从事驾驶运输工作,后因表现出色,驾驶技术过硬,1992年从义务兵改选为志愿兵,1995年选调至西藏军区后勤部管理科小车班工作。就这样,杨兴周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默默坚守了14年,期间,安全行车19万公里,多次获优秀士兵和嘉奖,直至2000年光荣退役。

  “部队存在的根本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军车驾驶员在战争中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军队驾驶员是部队保打赢的关键一员。”这是杨兴周在自己的个人简历里写下过的一句话。杨帆说,父亲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部队,热爱这份职业,他常对家里的晚辈们说,好男儿就应该参军入伍,去部队接受严格训练,把自己锻造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秀军人。

  带着父亲的嘱咐,杨帆在2012年应征入伍,并且也成为了一名军车驾驶员。“当兵就是要去艰苦的地方,才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虽然卸下了军装,但是我想带着父亲的热爱把这条路走下去。”在2019年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制的时候,杨帆义坚定地追随组织的脚步,加入到移民管理警察的队伍中,换一身藏青,继续戍守在边境。

  三代接力守边疆

 

  跨越三个时代,走出四位军人,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血脉传承。这是一个有着9个共产党员的红色大家庭——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王荣璞家庭的真实写照。

  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王荣璞的爷爷王绪旦告别家乡,毅然加入革命队伍,由农家孩子转变成手握钢枪的军人,那年他16岁。王绪旦先后参加了强渡黄河战役、临汾战役、豫东阻击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阳江战役、西南战役,在枪林弹雨中一路随部队转战至云南。战场上的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在淮海战役中荣立特等功1次,在解放战争中先后荣立甲等功6次。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担任通讯员的王绪旦跟随部队投入战斗。“战斗打响后,敌人的飞机、大炮轮番轰炸,通讯中断,连队无法接到上级指挥,连长命令我和另外两名战士去把线路维修好,炮弹从天空飞下,子弹擦肩而过,为了通讯畅通,我们3人用不同的姿势前进,飞奔、跃起、蹲走、匍匐爬行,衣服、手、脚、脸都磨烂,硬是把线路维修好,保证了线路的畅通、战斗的胜利。”92岁的老人在讲述自己参加战争的经历时,仍然精神矍铄。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之后,1966年,王绪旦老人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转岗公安工作,并在1987年光荣退休。

 
 
 

  一张张触动心灵的照片,一套套年代久远的军装,一枚枚记录风雨历程的奖章,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洗礼,记录了他那段坚定而执着的光辉岁月,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崛起,而爷爷军旅生涯的结束,却是对后辈教育的开始。父亲王强跟随着爷爷的脚步,1987年服役于14集团军41师司令部,并在1991年退伍分配至腾冲市公安局工作,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奋斗至今。

  三人虽身处不同的时代,却胸怀相同的志向。巧合的是祖孙三代人都是先从军,后转业至公安系统工作。

  从小受到“红色家风”的熏陶,王荣璞在高中毕业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在毕业后,随着公安边防部队体制改革,继而踏上移民管理事业的新征程。如今的爷爷已年迈,父亲也承担着公安工作的中流砥柱,而王荣璞初入警营,忠心赤胆也愈发坚定。

 

  “我很小的时候,爷爷总是给我们四个孙辈讲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讲到新中国的诞生,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讲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年年月月沐浴在这样的故事里,使我们这个普通家庭渐渐形成一股崇尚军人、向往英雄的风气,也让我从小就认定到部队是一种锻炼,接受军事教育是一种荣幸,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数年的寒窗苦读,我顺利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后又到了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现在我依然像爷爷和父亲一样,守在边疆,守在国门。”王荣璞如是说。

  从部队到警营

  从军人到警察

  不只是环境和职业的改变

  更是父辈、祖辈延续的戍边传承

  任凭称谓怎么改变

  他们身上流淌着的忠诚从未改变

  云南网通讯员 郑力斌 李玉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