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是如何写下属于琼崖妇女红色历史篇章的?来看→

[热点] 时间:2024-05-03 08:57: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次

原标题:红色娘子军是红色何写如何写下属于琼崖妇女红色历史篇章的?来看→

在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的锣鼓声中,1931年5月1日,娘军女红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为番号,下属红色娘子军走上了琼崖革命的于琼崖妇台前。

有人说,色历史篇这是看→历史的偶然——诞生了红色娘子军的阳江镇,同样也是红色何写琼崖第一块中心革命根据地,是娘军女红琼崖第一届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的下属诞生地,充满革命氛围。于琼崖妇

也有人说,色历史篇这是看→历史的必然——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想和新文化,早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琼崖女性,红色何写随着解放意识和革命意识的娘军女红不断提高,琼崖妇女已然从“劳动力”转变为“战斗力”。下属

成立之后,这支队伍在不到500天的时间内,参加了50多场战斗,为琼崖革命斗争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荏苒,当90年过去,“偶然”还是“必然”已不再重要,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早已烙进历史,超越时间,如同红色娘子军纪念雕像碑文所书:“斯为妇女解放运动之旗帜,海南人民之荣光。”

资料图:2009年9月30日,娘子军老战士手捧国旗向新一代讲述革命故事。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历史造就“娘子军” 琼崖妇女写下历史

20世纪20年代,乐会、琼东两县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此时的琼崖,发生了一件关于女性的大事。

1924年,琼东县发生女学生冯素娥抗婚事件。由于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冯素娥写了抗婚书,呈投县长以明志,并将其发表在《新琼崖评论》上。冯素娥争取自由的故事,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琼崖妇女反封建、争自由的榜样。

一年之后的1925年,琼崖文化界依然在为女性平等进行讨论和宣传。《琼东中学期刊》第一期有文章写道:“我们的妇女啊!人家这样的凌辱你,这样的摧残你,为什么你们还沉沉的睡着不知醒呢?请你们快快醒来,争回你们的人格,争回你们的自由,登于你们女界的大舞台上,放出一大的曙光来”。

压在当时琼崖女性头顶上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逐渐发生动摇。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不断深入,妇女加入军队走上琼崖革命战场已成趋势。

1931年,经中共琼崖特委批准,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革命根据地创建。消息传开,琼崖妇女奔走相告。17岁的卢业香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她的丈夫被反动派所杀。怀着反抗黑暗统治的怒火,卢业香跋涉数十公里,前往乐会革命根据地。

21岁的乐会县大南乡妇女委员庞学莲,再也无法忍受反动派持续不断的下乡剿村。她对姐妹们说,与其躲躲闪闪,不如扛起刀枪斗争。决心已定,庞学莲和几位同村姐妹辞别家人,踏上为女性求解放的道路。

身材矮小、不如枪高的潘先英,16岁加入红军。她的家人都被反动派烧死,黑暗统治下,她早已化身更猛的烈火,在新的战场燃烧。

那一年,700多位不甘被压迫的妇女来到乐会革命根据地,经过严格挑选,包括卢业香、庞学莲和潘先英在内,100名女青年戴上了“女子军”红臂章。

1931年5月1日,红三团和乐会县苏维埃政府联合在乐会四区赤赤乡(今琼海市阳江镇)内园村的练操场,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第一支女子军连队,也是琼崖历史上第一支妇女武装队伍。

庞琼花是当时这支女子军特务连的连长,全连设三个排,一排长冯增敏,二排长庞学莲,三排长黄敦英。每排三个班,每个班有十名战士,全连九个班。加上连部的传令兵、旗兵、号兵、庶务、挑夫和三个膳食员,全连共有103人。

这是一支黑暗历史造就的队伍,却就此写下属于琼崖妇女的红色历史。

资料图: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纪念馆内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50多场战斗 绽放不朽琼花

20世纪30年代的琼崖革命斗争,面临着反动派的残酷围剿。女子军特务连成立之后,经过短暂的训练,随即投入对反动派的作战之中。

低缓的沙帽岭,成为红色娘子军的第一个战场。1931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率领地方民团,向乐万苏区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反动派,红三团和赤卫队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佯装败退。

当陈贵苑部进入红军预先设计的埋伏圈,红色娘子军站在了他们的面前。枪火如网,密集地笼罩着反动派。即使在战斗中失去了左手中指,卢业香依然和女子军战友们猛烈伏击敌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红军一举击毙敌军100余人,俘敌70余人,缴获枪支146支,子弹1000余发,活捉国民党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从此,女子军的英名响彻琼岛。

胜利的那天晚上,红军战士们在内园村的练操场上开会庆祝,祝贺立下战功的女子军特务连。胜利的喜悦,为那段艰苦年代增添了一丝温暖。无畏抗争的岁月里,女子军像男人一样行军打仗,像男人一样与敌厮杀。她们风餐露宿,偶尔遇到僻静无人的山涧,才有机会洗个澡。

冯增敏背着哥哥冯增兴留下的枪。冯增兴于1928年被反动派杀害,牺牲前曾对冯增敏说:“杀了我,还有你;杀了男人,还有女人。”

我的枪,就是你的枪。扛着哥哥留下的枪,冯增敏和战友们历经沙帽岭伏击战、火烧文市炮楼、文魁岭保卫战等战斗,枪口如烈火喷涌。

位于琼海与万宁交界的文魁岭,在当时是红军军械厂、弹药制造厂和红军医院的所在地。1931年12月,红三团主力调到琼崖中路与红二团会合改编,文魁岭只剩下女子军特务连留守。反动派得知后,马上带领100多人攻了过来,企图捣毁红军腹地。

娘子军战士们悄悄隐蔽在战壕内,无声无息,枪口却早已对准敌人。反动派以为岭上没人,大胆上山。当敌人距离战壕仅20米时,连长庞琼花发出信号:“开打!”机枪手陈月娥架起在沙帽岭战斗中缴获的机枪,横扫直射。敌人连续3次冲锋,全都被女子军一一击退,反动派溃不成军。

文魁岭保卫战证明了红色娘子军独立作战的能力,当时间来到1932年,反动派的围剿愈演愈烈,女子军的战斗力再一次爆发。1932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旅长陈汉光以3000兵力重兵围剿中共琼崖特委、红军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驻地,大批苏区战士牺牲。

当年8月,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女子军殿后打阻击。当队伍撤退到险峻的马鞍岭时,敌军尾随而至,红军一营和女子军一连领命阻击。

三天三夜的惨烈战斗,拖住了敌人的脚步,也几乎打光了女子军的子弹。连长冯增敏数了数剩下的子弹,她给每人留下一颗光荣弹,这是决死的时刻。其余的子弹交给二班战士陈月娥,她依然肩负起主攻的重任。

面对如潮水般袭来的敌人,女子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包括陈月娥在内,二班的10位战士选择留下来,掩护其余战友向牛庵岭撤退。

马鞍岭的丛林,永远记录下这10位战士最后的生命时光。当冯增敏赶回来接应时,眼前是战士们牺牲的身影:她们的身上沾满血迹,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梁居梅、陈月娥、张昌英、张泮英、陈秋娘、陈业花、孙玉芳、许世容、陈俊蛟、欧继花。她们的青春,是马鞍岭上燃烧的烈火;她们的人生,是国人铭记的历史。面对敌人猛烈的进攻,她们在炮火中永生,保全了琼崖革命三大机关。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中的雕塑作品。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琼花百世流芳 她们活在代代人心中

被反动派围困在母瑞山的8个月里,女子军与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住进了原始森林。缺衣少食,担心生火引来敌人,战士们只能吃野果;缺医少药,生了病的战士,只能自己捱。

只有心中的信仰,始终无比强烈,支撑所有人度过那段日子。

1932年11月初,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琼崖特委决定将女子军特务连一连、二连化整为零,疏散突围转入地下秘密斗争。庞琼花、冯增敏、黄墩英、王时香、庞学莲,王振梅、林尤新等7名战士,在敌人严格清查追捕下,先后被捕入狱。

她们在狱中关押5年,任凭敌人封官许愿、金钱利诱,她们始终未曾泄露机密。直到1937年,在内外压力之下,反动派最终释放7名女子军战士。

此后的岁月里,回乡的庞琼花不愿当汉奸,躲到山上务农,自食其力。被日寇抓捕后,庞琼花誓死不从,被秘密杀害。

烈火般的潘先英,度过了那段困难岁月,有了自己的家庭。喜爱吃香蕉的潘先英,却不舍得家人买太多,即使经济状况不好,她依然时常照顾村里的孤儿。2014年3月9日,潘先英在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委会下水寮村去世,享年99岁。

扛着哥哥的枪上战场的冯增敏,在战争年代送走了自己的女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将女儿接回来。身为地方干部,遇到亲朋好友找她“走后门”,她总是不留情面严厉拒绝。单位分房时,她让出机会,还是住在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1971年9月的一天,冯增敏因病去世。

背着孩子行军的王运梅,在2000年成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一名“红色教员”。2012年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宣誓入党。2013年9月14日凌晨,王运梅去世,享年103岁。去世那天,是王运梅入党的1年零72天。

跋涉数十公里加入红色娘子军的卢业香,离开部队之后依然遭遇反动派追捕。她剪去头发,化妆为男子,在村里乡亲们的保护下,无数次化险为夷。2014年4月19日上午,作为最后一位在世的红色娘子军战士,卢业香在家中离世,享年100岁。

从此,世间再无“红色娘子军”;然而,“红色娘子军”从未离开。从芭蕾舞剧到电视剧,从电影到戏剧,英姿飒爽的红色娘子军,是国人心中不灭的丰碑。

经久不衰的红色故事,寄托着所有人对红色娘子军的崇敬和向往。90年后,换了天地,如今的中国,已是她们那年所期盼的中国。当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游客如织,当嘉积街头的红色娘子军纪念雕像摆满鲜花,她们就不曾远去。这朵琼花,百世流芳。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贺立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