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宇: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中国时局

[热点] 时间:2024-05-01 15:20: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4次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何晓答卷——GDP超过100万亿元,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宇站国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起中美经济博弈,点展我国依靠自身强大的中国内部市场,实现了经济上的时局又一个“奇迹”。2021年是何晓“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经济内循环、宇站新基建等政策指导下,新起消费、点展科技的中国发展将对经济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助推我国实现综合国力崛起。时局

一、何晓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1、宇站与美国之间的新起经济博弈挡不住中国崛起的步伐

2020年以来,特朗普主动对中国发动经济挑战,将约600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实体清单”,导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几乎接近零,并对3700亿美元中国产品施加额外关税。美国和中国经济博弈背后,是美国对丧失世界经济主导权和中国改变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恐慌和焦虑。

但是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经济博弈,无法阻挡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疫情加大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供应生产口罩的必需原料熔喷布占全世界的80。期间,美国使用的青霉素有45为中国制造,而布洛芬则接近100由中国制造。在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的同时,美国又通过“排除清单”,豁免了防疫物资等部分商品的关税。

另外,美国对中国家电、家具等商品进口的需求量庞大。特朗普针对很多商品加征关税,导致本国进口商成本大增,需要通过第三方国家转运、低报进口额等方式来避税,最终这些成本还是要通过涨价的方式,由美国的消费者来承担。增加关税的成本绝大部分都传导到了美国进口商这里,从而导致许多企业的不满。

值得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逆全球化”大幅降低跨国公司海外销售,对拥有大量跨国公司的美国影响更大。

实际上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两大强国,已经紧紧捆绑在一起。

虽然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很激烈,但是2020年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增长8.8。美国形成以金融资本和高科技为支柱的本国土壤,重塑制造业产业链的代价会很高。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国际产业链紧密结合、交织在一起,大家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新就任的美国总统拜登已经认识到了“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两国需要加强沟通,给双方以至于世界一个更好的经济环境。

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崛起趋势不可阻挡。总体来看,当前世界格局正在朝多极化发展,中国有充分的意愿加强全球合作,链接更多国家,实现全球经济共赢。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相信未来中美合作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2、新时代的新目标引领中国前进

2020年,在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我国将要迈向更高的目标。

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到2035年,我国要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近2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是从人均GDP和GNP来看,中国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2019至2020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但是仍旧相当于世界各国人均GDP的90,仅达到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2020年中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0,然而美国人均GDP是中国人均的6倍。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一个国家的人均GNP超过12535美元,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中国距离高收入国家标准还有约20的差距。

从收入群体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9》,5.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人口总数的4成;3.1亿人月收入在1000-2000之间;3.8亿人月收入在2000-5000之间,这三部分人群加起来接近我国人口的9成。

中等收入群体,是指三口之家收入在10万到50万元人民币的人群。目前我国这一群体的规模大约为4亿人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收入为53604元。低收入群体绝大部分在农村。因此,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把注意力放在2.8亿进城农民工身上。

目前,发达国家的门槛是人均收入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大概是3万到4万美元。我国未来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要在15年中维持4.7以上的经济增速。

这样的经济增速实际上处于可达到的范围内。据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30年左右,中国经济就可能超过美国。

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十四五”期间,我国与技术进步、企业效率改善息息相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稳中有升,有望与资本并驾齐驱,共同带动我国经济向好发展。未来三十年,我国有希望快速加入高等收入国家阵营。

与此同时,面对艰巨的任务,也不能忽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才能一帆风顺。

二、中国当前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1、中国与美国在科技方面的差距还很大,需要加强创新

2020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逆全球化”,前有打击华为和中兴,后有封禁TikTok和微信,导致中国在科技领域感受到非常大的被动。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起步晚于美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大多是复制美国模式,当前在互联网标准方面仍旧是受制于美国。

我国在高端领域进步很快,在人脸识别系统、基建工程、5G、人工智能、电子科技、无人机等领域迅速实现了弯道超车。

过去20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猛增200倍。2019年中国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58990份,首次超过美国的57840份。2020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比2019年同比增长了16.1,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2019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达到2.2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研发市场。按照科技发展规划,我国在2035年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50年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未来中国有充分的实力赶超美国。

在芯片方面,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牢牢占据着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顶端。美国正是看到了中国芯片存在崛起并赶超的可能性,才不遗余力地打击中国半导体科技企业,巩固自身优势。我国注重半导体和芯片的发展,在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的情况下,会加速倒逼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发力,进行国产化替代。据机构研究,对华禁止或限制半导体供应,将促使中国和韩国加强研发,或许会导致两三年内美股半导体芯片占世界市场比重从48降至30。

2、金融风险笼罩,需要合理的化解方法

除了在科技上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国内我们同时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需要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在地方债方面,自2009年发行,经过12年的扩张,已成为债市第二大品种,仅次于金融债。地方债券的偿还高峰将于2021、2022年到来,还本付息的压力将逼近3万亿大关。目前城投平台的债务压力也很大,2021年到期、回售的城投债规模将超过3.3万亿元。

长期来看,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的压力,需要合理分配事权和财权,增加地方税收来源。近些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约为50,而支出上地方占比高达80,中央政府需要更多承担具有全局协调性以及较大外部性的事权,例如养老、教育等。还需要对税收体系进行完善,适当提高地方的共享税分享比例,增加地方主体税收来源。

其次,需要地方政府减少资本性支出,更多的将其交给民营部门。这就要求打破市场准入壁垒,打破“卷帘门”“玻璃门”,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

除了地方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债务率较高,需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补充实体经济资本金。与直接融资相比,通过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的规模更大、更集中,更易引发金融风险。

2018年国内资本市场共实现融资7.1万亿元,股权融资只有1.41万亿元,占比不足20,比重明显偏低。未来,要立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导向,积极稳妥推进主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以及股权众筹市场建设,协同发展场内和场外、公募和私募、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分层有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持续丰富资产证券化等各类直接融资工具,拓宽投融资渠道。

3、低生育率及老龄化社会困境

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71元/平方米。

过去20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20年,促成了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高房价造就了“房奴”,成为社会低生育欲望的助推器。同时“老龄化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现象,生育主力80后、90后,很多人面临赡养4个老人的压力,想生也不敢生。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我国百姓自有住房率在全球也是前列。未来应当把大量的社会资源从房地产行业解放出来。

坚持“住房不炒”,解决居住问题,去除“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各类限制政策不能放松。与此同时,面对低生育率和养老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生得起、养得起”。

三、中国应该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如今广东一省GDP就超越了包括俄罗斯和韩国在内的90以上的国家。从经济体量来看,未来中国会稳步发展,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将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创新国家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首先要做好“内循环”。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速快速恢复,依靠的是自身强大的市场。要通过内循环,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让民营企业有销路,让社会创新有动力,让社会资本愿意投资,形成良好的内循环。技术方面,中国要加强研发,从芯片到技术行业标准等方面逐步脱离对欧美的依赖。

其次,要减少贫富差距,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今“先富起来”的人已经远远跑在前面,在“带动后富”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拉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将开启“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再次,需要促进国际大循环。贸易方面,2020年东盟以4.74万亿元的进出口额,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以4.5、4.06万亿元分列中国第二、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应继续加强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积极布局亚太经济中心。

最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当前各地“十四五”规划中,新基建崭露头角,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等12个重点领域。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新基建能够快速拉动国内投资增长,对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贡献力量;从长期来看,能够增加有效供给,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新技术、新产业。

政府应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投资于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基建是逆周期行业,是提振经济的有效调控手段,是未来我国托底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大量投资机会、创业机会,也创造了许多造富机会。

2021年我国经济不仅要维持6增长率,更需要高质量的增长。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有困难,也有机遇,总体上是机遇大于困难。中国当前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未来世界的主题是合作共赢,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中国作为一个自信的大国,要以全球命运共同体为着眼点,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