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漳州新江东桥设计方案出炉 正文

漳州新江东桥设计方案出炉

[探索] 时间:2024-04-28 06:38: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82次

新江东桥双向六车道

  核心提示 3月9日,漳州郭坑公铁立交桥加固维修,新江封闭交通,东桥往来漳州、设计长泰的出炉车辆大部分绕道浦角线,这让交通量本已趋饱和的漳州江东桥再次不堪重负。3月14日,新江江东桥东侧桥头伸缩缝破损,东桥为防止破损扩大,设计公路部门立即展开抢修,出炉大桥两端立即堵起了长达近2公里车队(详见本报10日、漳州13日、新江15日的东桥报道)。

  昨日,设计记者从漳州市公路局获悉,出炉新江东大桥的设计方案已经出炉,整个项目起于沈海高速吴宅分离式立交与国道324线交叉处,终点接迎宾大道,全长5.412km,其中桥身长1228米,双向六车道。项目总投资约1.46亿元,目前已进入工可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开工。

【方案】按一级公路设计 双向六车道

  新桥跨越九龙江北溪,桥位处于现国道324线江东大桥和沈海高速北溪大桥之间。届时,该江段将出现虎渡桥、江东桥、新江东大桥、沈海高速北溪大桥四桥卧波,横跨两岸的景观。

  “新桥设计的一个特点就是沿用了旧的虎渡桥舟筏形造型。”漳州市公路局总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建桥梁整体造型与虎渡桥(江东古桥)神似,采用了筏形基础连续梁桥型,为8跨80米,新旧两桥南北呼应,一脉相承。另外,独具特色的是在桥墩上方设立了景观平台,平台上安放9对华安玉龙形雕像,暗合“九龙江”之意,大桥外观整体古朴、大方。

  新江东桥按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功能)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准路基宽度49.5m;设计速度60km/h。

  项目起点位于沈海高速公路吴宅分离式立交与国道324线交叉处,路线与国道324并线往漳州方向行进500米后分开,设置平交口进行转换,之后路线沿北溪引水渠南侧至大营山,走向与渠基本平行;过大营山后设新江东大桥正交跨越九龙江,长1228米;过九龙江后至马崎村处设马崎互通,后与国道324合并,至终点处接迎宾大道,路线全长5.412km,路线走向由东向西。

  上述负责人表示,新江东桥建成后,现有的江东桥将保留,继续发挥作用,“主要是作为非机动车道,方便周边的居民通行,新桥将代替其原有的交通功能。”

  目前,新江东大桥项目已进入“工可”阶段,工程可行性报告已送呈发改委审查,一旦通过,即可开展施工设计等相关工作。

【背景】江东桥不堪重负 紧扼厦漳“咽喉”

  目前正在使用双车道大桥是江东桥,建于1993年7月,是国道324线及国道319共线其中重要的一段,是厦门、角美与漳州市区联系的重要途径,同时兼有城市道路作用。

  这里的交通流量大,目前监测交通量最大日交通量超过5万辆,而现有江东桥却只有两车道。据漳州市公路局总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现有的江东桥桥长1259米,全桥共设51孔,为12.5米双向两车道桥,与桥头接线的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已经不匹配,经常造成桥头交通拥挤。

  此外,现有交通量及交通负荷已经超出该桥原有设计标准,近二十年运营中,由于重载交通、上下游采砂致使河床下降减少了有效桩长等因素,桥梁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检测结果表明,主桥桩基承载力不足的桥墩共计13个,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于2010年10月完成的维修加固工程只处理了其中7个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桥墩桩基;2011年第四季度例行检查中发现桥梁出现新的病害,为确保桥梁通行安全于2012年元月份对新的病害组织进行了维修加固。目前在车辆通行时,梁体挠度较大,震动感强。为此须尽快新建一座江东大桥已经迫在眉睫。

  去年漳州两会时,本报就已关注江东桥交通拥堵的问题,本报通过现场走访,报道了江东桥交通遭遇瓶颈的现状,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在江东大桥路段新建一座大桥,取代原来的旧江东桥,对往返于漳厦两地的车辆进行分流(详见本报2011年2月28日的报道)。在今年年初的漳州两会上,漳州市政协提案委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第二座江东大桥的建议》的提案,由漳州市政府交由漳州市交通局及漳州市发改委承办。

  陈主任介绍,新江东大桥项目跨越的九龙江北溪段位于水源保护区,前期有大量的环评、报批工作要做,要避免工程施工、运营时对水源造成污染,工作量非常之大,耗时较长。

□延伸阅读

虎渡古桥百年遗韵

  虎渡桥(又名江东古桥),坐落于漳州东北边、九龙江北溪入海口处,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它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年),与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福清龙江桥合称“福建四大石桥”,为省级文物,并被《世界之最》一书列为世界最大石梁桥。

  嘉熙元年,该桥桥面木板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铺石板为桥面,并带头捐钱,发动里人和寺庙僧人募捐,共筹资数10万元,历时四载,建成石桥。后经元、明、清,石桥又屡屡遭毁,屡屡修复,但其中跨墩石梁却安然无恙,巍然不动。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这些巨型条石,每块重达200吨,在缺乏起重机械的古代,是如何运达这里?又如何架上桥墩?可以说,它犹如埃及金字塔一样,其建造方法一直是个谜。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来此考察之后惊叹不已,在他所著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提到此桥“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如何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抗战中,为阻止日军进犯漳州,当局于厦门沦陷后炸毁该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款修复。1972年,按国家标准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国道公路大桥。为让后人领略这座古桥梁的原来风貌,修建时特地保留没有遭毁的五座桥墩和两孔完好的古石梁。(本网记者 陈青松 白志强)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