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守护 科学防治 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居全国先进水平

[休闲] 时间:2024-04-28 00:35: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6次

原标题:真情守护 科学防治 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居全国先进水平

(记者/黄源连 廖晨星 通讯员/达湘婷 黄诗舒)今年12月1日是真情治工作居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守护司法水平“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在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科学有这样一批特殊场所,防治他们肩负禁毒防艾双重任务,广东以严格规范的行政先进执法管理、专业精湛的戒毒科学防治和细致入微的关爱教育,为深陷毒品和艾滋病折磨的艾滋戒毒人员撑起一片蓝天,累计集中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7800多人,病防持续创下了所内“零感染、全国零死亡、真情治工作居零事故”的守护司法水平工作目标。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网站发布信息,科学包括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内的防治广东监所艾滋病治疗覆盖率、成功率持续增高,广东治疗成功率居全国先进水平。

快速筛测+集中收治

斩断病毒传播链条

艾滋病作为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吸毒人员是高危人群,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人员因共用针筒注射吸毒曾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因吸毒后丧失判断力、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等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新高危人群。

为阻断艾滋病扩散传播,广东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自2009年起对场所内收治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实行集中收治管理,2019年3月,特类人员专门收治场所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四戒所”)正式投入使用。此外,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女子所”)还承担了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的集中收治任务。

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讯员供图)

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讯员供图)

“对戒毒场所收治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实行集中收治管理,实现了此类人员与其他人员的物理隔离,从源头上切断了艾滋病的传播链条。”省四戒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全员筛查检测是前提。广东省戒毒管理局高度重视各收治场所的HIV筛查检测能力建设,联合广东省疾控中心举办艾滋病快速筛查检测培训班,并配备专业器材设备和试剂,推动各收治场所提升快速检测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个场所建成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6个场所建成了艾滋病快速检测点,省四戒所建成了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唯一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实现了感染艾滋戒毒人员第一时间快速筛查,第一时间检测确证,第一时间集中收治。

“特别是省三水所作为省直戒毒单位男性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分流点,今年以来累计筛查检测近3500人,没有发生漏查漏检、误报等医疗事件,在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戒毒管理局生卫处负责人介绍。

科学、规范、精准、快速的筛查检测,加上集中收治管理,有效斩断了病毒传播链,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始终保持了艾滋病病毒零感染、零传播、零扩散。

所内救治+专科联盟

筑牢生命防护屏障

今年9月28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人民医院牵头的广东省艾滋病专科联盟正式成立,省四戒所、省女子所正式加入,艾滋病戒毒人员无需离开场所,即可享受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解决疑难病例的就诊困难。

一直以来,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不断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场所医疗专业服务能力。对内加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投入,招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业务进修培训,提升队伍医疗专业能力。对外采取加入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平台等社会化合作手段,切实加强场所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建设,整体提升艾滋病防治水平。

▲省四戒所邀请医联体合作单位三水区人民医院专家对戒毒人员进行医疗会诊。(通讯员供图)

以省四戒所为例,充分发挥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作用,定期为戒毒人员提供CD4细胞、病毒载量检测等服务,并根据检测数据,精准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有效提升了戒毒人员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广东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项目,累计开展中医药治疗120多人,在病毒载量逐步下降、免疫功能逐步提高、有效降低发病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省四戒所召开中药抗病毒治疗研讨会。(通讯员供图)

“收治四年来,我所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始终保持筛查率100%,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2019年初的96.15%上升到2022年的100%,病毒有效抑制率从2019年初的92%提高到目前的9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省四戒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身体素质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难度大等实际情况,省四戒所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艾滋病治疗四段流程,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综合医学管理模式,为艾滋病戒毒人员筑牢了“生命防护墙”。

观省戒治+唤爱教育

重燃生活信心希望

艾滋病戒毒人员深受艾滋和毒品的双重折磨,身体免疫力差,内心十分脆弱和敏感,面对他们,戒治的关键是什么?省四戒所民警给出了答案:以爱治“艾”,建立信心。

戒毒人员阿伟(化名)在入所筛查时发现感染了艾滋病,获知这一消息时,阿伟十分震惊和绝望,开始自暴自弃,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拒绝沟通、抵触治疗、不听指挥、不服管教。

针对阿伟的情况,省四戒所民警始终坚持“不畏惧、不歧视、不放弃”原则,秉持爱心是抗击疾病最好的疫苗,为他定制戒治方案,通过该所“观省堂”戒治理念和大队“唤爱教育”特色,以课堂化辅导、亲情帮扶、心理游戏和心理团体辅导反复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排表现良好的戒毒人员结成“联帮互保小组”进行同伴教育,同时积极培养和发掘他的兴趣爱好和才能突出点,针对其身体状况开出运动处方,引导参加舞狮、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渐渐地,阿伟不再抵触,开始积极配合治疗,随着身体情况的好转,阿伟坚定了重新生活的信念。

民警耐心开导阿伟,带他参加教育戒治活动。(通讯员供图)

事实上,艾滋病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对疾病的恐惧、对自我的否定、失去人生希望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戒毒人员甚至有抑郁、焦虑、自伤自残等行为。省四戒所民警面对的往往就是这些棘手且特殊的戒毒人员,如何让他们建立信心,重新找回生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是戒毒民警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不管他们是吸毒还是感染了艾滋病,我们都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省四戒所民警马磊说道。

受益于以“爱”治“艾”、以“爱”止“艾”的戒治理念,一批有特色的教育戒治方法得到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坚持关心关爱,根据每个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特殊情况定制戒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唤起他们爱已爱人之心;积极营造温暖、友爱、励志的戒治文化氛围,提炼升华以外观内省为思路的“观省堂”教育品牌内涵,创立体现特类人员戒治特色的所歌《永绝毒患》、拒毒誓言、运动康复广播操、餐前《感恩词》等10余个项目,打造“让爱回家”系列故事;注重亲情帮教,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引导家属与场所合力做好艾滋病戒毒人员思想引导;开展艾滋病预防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戒毒人员学法,懂法,守法,悔悟自新,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和“感染到我为止”的意识,戒毒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省女子所鼓励戒毒人员与家人进行远程视频探访。(通讯员供图)

所内职培+所外延伸

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警官好,我是4月21号解戒的学员,所里开的转诊证明,这里的人民医院不接受,不拿抗病毒药给我,怎么办?还有我在所技能培训的焊工证走时还没有发放,现在上班正好需要。希望警官能帮我解决。”收到解戒人员李某(化名)的求助信息后,省四戒所民警及时与李某所在地疾控中心反映情况,针对艾滋病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交流,最终妥善解决了李某转诊就医问题。

在省四戒所戒毒期间,李某报名参加了所里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点焊操作专项职业能力考试,解戒出所时,证书还在审核制作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省四戒所民警多次联系咨询人力资源部门证书发放事宜,最终第一时间帮助将证书邮寄到李某手中,李某也如愿以偿找到了一份电焊的工作。

省四戒所戒毒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讯员供图)

同样受益的还有阿健(化名),曾经反复强戒7次的他,在省四戒的教育戒治下痛定思痛,彻底戒断毒瘾,并凭借在所里职业培训获得的焊工证书,很快找到了工作。在一次高空作业中,他迎难而上成功完成焊接任务,得到老板和同事一致赞赏。在省四戒所民警的鼓励下,阿健还加入到当地公益志愿队,今年7月的重庆山火救援中,阿健冲锋在前,为山火的扑灭贡献了一份力量。

阿健和志愿者们参与当地的救火抢险工作。(通讯员供图)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像李某和阿健一样,顺利回归社会并继续获得后续照管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还有很多。据了解,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初期是复吸高危期,尤其是艾滋病戒毒人员,更害怕暴露隐私、被歧视,如果不被接纳,不能在社会立足,很容易失去信心,还极有可能会复吸,因此构建解戒人员良好畅通的衔接帮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致力于将每一名戒毒人员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的目标,将所内教育戒治与所外延伸帮扶相结合,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铺就重生之路。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直通车建设等,提升回归社会能力,先后为多名艾滋病戒毒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所地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188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以指导站为阵地,持续延伸开展戒毒防艾康复指导,降低复吸率。同时,充分利用艾滋病网络专报系统,积极联系场所所在地或戒毒人员户籍地疾病防控部门,做好艾滋病戒毒人员离出所转介工作,确保每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出所后的治疗得到延续。

省四戒所开展远程技能培训。(通讯员供图)

疫情期间,省四戒所通过智能远程视频系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等为戒毒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同时走访周边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在跟踪回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戒毒人员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创业开办服装店等实现年收入30-50万元,有的解戒人员从事电子医药等行业,月收入达2万元左右。”省四戒所民警朱悦宁介绍,今年艾滋病解戒人员总体就业情况良好,出所后有固定工作的占90%以上。

安全卫士+心灵捕手

担当奉献铸就忠诚

不同于普通监管场所,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区风险更大,这里的民警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他们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戒毒人员零距离接触,随时可能面临职业暴露风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堪称“刀尖上的舞者”。

2019年,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吃饭时突发癫痫,嘴角已经咬出血液,这时专管区民警严格按照救治和报告规范,利用随身携带的压舌板放进其嘴里,固定其四肢防止其摔伤跌倒,等待医生支援。处理完后,专管民警再严格检查自身是否存在伤口或触碰到戒毒人员血液等情况,防止出现职业暴露。

“这已经是处置突发的常态了。”省四戒所民警刘斌说。在艾滋病专管区,这样的危险是常有的事,从警19年来,他有8年的时间扎根特类人员戒毒管理工作一线阵地,像这样化解危机的情况已有30余次,其中化解重大危机2次。也正是每年常态化的专业培训和多年积累的处置经验,才让专管区民警能够从容化解各种危机。

刘斌与戒毒人员谈心谈话。(通讯员供图)

尽管有着这样的风险,戒毒民警也没有退缩过,很多艾滋病专管区的民警,都是主动申请到这里工作,有近百名民警职工连续十多年一直战斗在集中管理的第一线。

省女子所专管区医务民警张桂红在防艾一线工作已有12年,肩负着人民警察和临床医生双重职责,她无惧艾滋病职业暴露,深入专管区为艾滋病戒毒人员开展抗病毒治疗,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做好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心理辅导。“我既是医生,也是警察,既然穿着这两身制服,我就有责任同他们一起战胜毒魔,对抗艾滋。”张桂红说。

张桂红正在为戒毒人员治疗。(通讯员供图)

榜样的力量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民警走进艾滋病专管区,从事这份神圣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省四戒所民警廖中山就是其中一员,作为2018年入职的青年民警,刚入职没多久,就投身到艾滋病专管工作当中。在不断学习提升艾滋病防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正因为有了这些专管区民警专业的技能素养、敢于奉献的无私精神,才能推动着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科学规范和安全发展,而广大专管民警也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不断成长和进步,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涛,“全国先进工作者”“平安之星”获得者何淑玲,“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奖章获得者刘斌、罗素玲,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杨晓蕾、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海双、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奕青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省四戒所进一步推进防艾宣传教育基地、专科医疗科研基地、医学戒治中心“一中心两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戒毒防艾工作质量水平,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黄源连 廖晨星)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