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石基金房明:行业竞争加剧 但中国量化仍处于白银时代

[娱乐] 时间:2024-04-29 22:25: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67次
嘉宾介绍:房明,鸣石上海鸣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近期量化交易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基金竞争加剧量化行业目前发展情况如何?相对于海外有何差异?国内量化策略有何特点?对市场中长期的房明涨跌有何影响?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量化产品?对此,鸣石基金房明跟大家分享精彩观点。行业

  房明表示,但中日内交易并不是国量量化的独有,只要懂交易机制的化仍人都能交易,而且人类交易日内的处于效果并不差。中国的时代量化基本上从规模角度上来讲,指数增强是鸣石最大的一类,指数增强的基金竞争加剧本质是持有市场的多头,而且是房明满仓持有。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行业这部分钱这部分规模是但中不会造成中长期的宏观上的下跌的压力。

  其指出,国量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可能永远是第一阶段的黄金期。目前国内量化市场处在白银时代。而相对来说美国就是青铜时代,其市场参与者都特别专业,在中国目前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专业差,而在美国专业差已经非常有限了。

  以下为文字精华:

  1、鸣石基金房明:量化思维闪光点源于人脑思考

  提问:首先量化是什么?量化有哪些种类?什么是高频量化?

  房明:有时候大家对量化比较容易神秘化,觉得是不是机器的就叫量化或怎样,本质上大家想量化是啥?它就是用数学的方式去投资股票,去定价股票,这支股票值多少钱?我是用抽象的理论的方式在脑海当中思考出来的,还是写了一系列的公式把它算出来?

  我的理解只要是用完整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就叫量化。量化跟机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当你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机器就能识别了,能识别的时候,机器就会运用比人脑更强的储存能力和运算能力来做一些人类想得到但却做不到的事情。

  总结一下,量化是运用机器在实现数学的交易方式,但量化的绝大部分的思维,闪光点来自于人类脑海,只不过人类让他做了一些自己想到,但从物理层面上来讲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提问:近期大家讨论更多的反而是高频量化,就涉及到量化的分类了,量化除了高频量化还有哪些类型?

  房明:量化追求的是一个定价,量化所有的公式,加上机器也好,不加机器你用算盘打也好,它最终的目标是在判断这支股票的合理价值区间。它在判断定价,这是量化追求的核心,但是它隐含着第二个条件,就是在什么样的周期内它的定价是合理的。

  因为如果你看一只股票,如果你说我的观察周期是以年度作为观察周期的,它的定价的内容和用周度的角度去观察的它的定价的内容,定价的标的,定价的价格目标,是不一样的。时间越短的时候,很小的一个波动,就产生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扭曲。

  当你按照年度来观察的时候,很多的波动对你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高频量化和很多中低频的交易,唯一的区别就是观测周期不一样,当它的观测周期比较短的时候,交易自然而然也会变得在短时间内多起来。它的核心还是一个定价周期的问题。如果不谈时间维度去猜测定价,本质上来讲是没有办法执行的。

  提问:高频能高到什么程度,交易次数和换手什么程度算高?

  房明:理论上来讲你可以做到最高,在国内一天就一个来回,全抛掉再买回来,从双边交易的角度来讲,一天两倍,一年将近500倍,差不多,这是中国能做到的极限了。从低频的角度上来讲,低频量化甚至能做到就半年一年一换场。

  这当中隐含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换手越高的量化,本质上可交易的空间就越小。行业内一个俗语叫容量,如果你有一个非常高频也非常挣钱的策略,一般来讲隐含的台词是这个策略能交易的容量很低。

  容量可以理解为这个产品可发行的产品规模,如果原来有一个策略很高频很挣钱,在用一个亿在交易,但如果现在有了100亿,这时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交易频率自然下降,以及交易收益自然下滑。

  所以客观上来讲就是频率越高的东西,对市场的总体的影响并没有大,因为它的容量和可交易的范畴很有限。

  提问:市场在面对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以及量化投资者的时候,交易制度是否有不公平的现象存在?

  房明:首先大家理解什么叫不公,比如说我和主持人之间,但如果给我俩的待遇是一样的,但是主持人的工作表现更好,他天天在外面学习,他的工作能力每年都在提升,而我由于年纪大了,天天在家陪老婆孩子,工作能力慢慢衰退,这时候他提职加薪了,而我可能就做一些幕后工作。

  是对咱俩不公平吗?不是的,制度对我俩是一样的,但是我俩之间有能力差,这个能力差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形成了我俩之间的工作表现,提职加薪之间的不对等。

  所以我认为量化和普通人之间更大的程度是能力上的不平均不对等,而并不是说制度上有什么问题。任何蓬勃兴起的行业,好的政策都是给大家共同的赛道,同样是高速公路,你能跑马车,他能跑汽车。

  提问:您怎么看待量化在交易手段上优劣势?

  房明:首先从制度上来讲,我能交易的内容你也能交易,当然可能客户觉得或者普通投资人觉得说太玄乎了,但实际上中国最早的一批日内交易者恰恰是人类手工操作的,对是手工交易员做股票,日内在中国已经有了10年左右的历史了,这要比量化成规模成体系的开始做中高频交易更早,而且手工交易员的日内交易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还存在,数量级也不算很小。

  手工交易的日内收益和机器的日内收益相比并不差,主要的不同就在于手工交易的成本更高,因为编好程序让机器在做,和让一个年纪轻脑子活手速快的小伙子去做,这小伙子要价更高。

  日内交易并不是量化的独有,只要懂交易机制的人都能交易,而且人类交易日内的效果并不差,或者说有一个更前沿一点的知识,就是越短周期的一些波动判断。人类在判断短促的交易行为和短促的价格趋势变化,是很有天赋的,它不比机器表现的差。我认为普通投资人和日内交易之间最大差异并不是来自于制度,而是来自于科学生产力,专业能力之间的差距。

  2、鸣石基金房明:国内量化不会造成中长期下跌压力

  提问:相对于市场各个投资者,量化有绝对优势吗?

  房明:量化本身它不是一个优势。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也在不断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完善的工具。

  量化本身来讲,是一个发展中的科学产物。但量化之间也都有强弱之分,并不是说用了量化就有优势了。量化之间也是有优劣的,量化和普通投资人量化和其他交易工具之间,大家都是在一个共同的赛道上在琢磨怎样利用更先进的科学工具去完善自己。量化的目标是追求定价,能够更精准、更科学、更有效。

  提问:量化交易在影响市场方面到底是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房明:量化影不影响市场和股价,只要你交易它一定会对价格有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我们需要剖析一下它对市场的影响力度到底是什么程度。

  我从两个角度上来讲,第一,大家最关心它是不是会对长期中国的股价的宏观走势有压抑的作用,或者说有一种力量去影响了中长期的走势。我们认为至少对股市的下跌应该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因为从产品结构上就能看出来,中国的量化基本上从规模角度上来讲,最大的是两大类,第一类咱们叫指数增强,指数增强就是针对宽基做加强,持仓是纯多头。

  所以本质上来讲,指数增强的本质是持有市场的多头,而且是满仓持有,这部分钱这部分规模是不会造成中长期的宏观上的下跌的压力。

  从产品的特征或者说产品的规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量化的产品基本上对市场的力量没有做空的,或者说没有下行的重大的压力。量化交易它的核心来自于定价,它的交易来自于在更合理的价格持有更多的筹码。

  量化最喜欢做的是什么?随着市场的正常的波动,我去更快的拿到我的筹码,更高效拿到我的筹码。但我最反感最不喜欢的就是制造价格,因为我的交易把价格往上推的时候,一定意味着我的风险在增大,我的收益在降低。所以量化本质上来讲,在微观层面它对股价是有影响,但它在极力避免对股价的影响,谁都不想去花这个冤枉钱。

  提问:如何看待海内外量化的差异?

  房明:量化在海外也得有二三十年历史了,基本上看到被处罚的对冲基金往往都是那些主观型的对冲基金,真正量化型的对冲基金恰恰没有遭遇到多少处罚,往往都是主观交易。量化在海外兴起蓬勃发展的阶段,也一直也在被怀疑,大家就觉得你这东西跟我们不一样,非我族类的时候,总是有点担心会不会对我不好,所以量化在多年来就是在海外也一直备有怀疑。

  恰恰也说明海外在几十年的发展当中,大家是带着科学审慎的态度在观察新事物的发展,多年以来没有任何的科学证据证明了海外量化对海外市场产生了明显破坏作用,所以也就能够顺利发展。

  大家回忆10年之前,海外的比如公募基金市场,基本上也是主观公募基金更主流,但现在海外的公募基金市场最大的资金量还是来自于量化,比如说类似于贝莱德这样的机构,就应该大家也耳熟能详。对冲基金市场更是如此,10年前排名前10规模的对冲基金,七八家是主观,10年之后倒过来了,说明海外的量化市场,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大投资人和监管部门的关注,也受到了大家的一些重视。

  在过程当中其也在不断的去去发展的同时也在规范自己,最后才能茁壮的成长。国内的很多的事物的变化的规律也好,趋势也好,跟海外也差不多,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3、鸣石基金房明:国内量化仍处于白银时代

  提问:量化机构和量化产品有没有一些技巧?量化行业现状如何,高速还可持续吗?

  房明:作为量化从业者,量化一家机构,我感受到的更多的不是来自于盈利者胜利者的喜悦,而是作为行业从业者的压力。

  量化前两年有一轮大发展,我记得在17、18年的时候,整个量化市场私募量化的规模可能也就在1000到2000亿这个水准,现在基本上私募量化接近万亿水平。经历了比较长足的发展,相比五六年前就是不一样,就像任何一个朝阳型的实体行业一样,在第一轮发展的时候,它一定是又快又好的。所有参与人无论水平高低,大部分人能获得红利。

  而当行业发展了五六年之后,任何行业若挣钱,人才也进来,资金也进来,一定会造成收益逐渐变得正常,投研和收益之间的产能比、产销比下降。投研方面的付出越来越多,招更厉害的人,买更好的设备,研究更细致,花出更强大的研究成本,能收获的东西可能才接近于原来的水平,甚至无法恢复原来的收益。

  所以本质上来讲,现在的投研方面的产销比也是在下降,收益在正常,产销比在下降,这行业变得越来越紧。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可能永远是第一阶段的黄金期,这不科学。目前来讲行业内部还是偏紧一点的,但如果你的参照物是美国,相比彻底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国的量化还处在白银时代。美国就是青铜时代,因为整个市场大家都特别专业,在中国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专业差,而在美国专业差已经非常有限了。

  所以客观上来讲,中国的量化现在还处在一个相对还不错的时代,虽然没过去好。

  提问:您怎么看待同质化的问题,或者说怎么看待护城河的问题?

  房明:首先来讲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对a渠道卖的是指增,b渠道接着卖,c渠道又来找我了,也是卖他。

  初代的时候,我们整个行业都在做指数增强,我们整个行业都在做一些客户不熟悉,但是我认为很好,要给你的东西。恰恰是因为我认为它足够好,所以你虽然不懂,但我在教育你。

  好比有一个新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了中国,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好,我作为产品的提供方,市场战略的重点是教育我的客户,培育我的客户,告诉他这个是个好东西,这是在量化的黄金年代,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因为你只要把教育培训工作做好了,量化的规模,客户的规模就会起来,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恰恰是因为量化进入到第二个时代了,增强的部分没有过去高了,虽然还行,但是确实没有过去高了。

  所以这个时候教育工作的核心,它在慢慢的消退,在第二个阶段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就当一个新产品进入到中国了,一开始是教育,第二阶段大家都懂了,该用的也用上了。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贴近你的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的,所以你要提供的产品在一个框架下也逐渐多元化。所以第二阶段的护城河,除了最根本的技术的精益求精之外,还有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提问:投资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机构和产品的时候,您觉得有什么挑选产品挑选机构的策略技巧方法?

  房明:我接触的大部分投资人,首先要改变一个消费习惯。虽然大部分投资人对未来市场有自己的判断,但是恰恰大部分投资人是没有充分的判断市场的能力的,所以大家在做任何投资之前,要尽可能去压抑自己对市场判断的这种主观的意愿,就当你对市场不做判断的时候,你更容易科学和理性。

  所以我认为投资人无论是投资量化还是其他的任何品种,首先你不要去猜大盘,你首先要做的是资产配置,我的身家在房地产有多少,在债或者固收类的有多少,在股市有多少,现金有多少,这是你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考虑好了之后,你再要考虑的才是进一步的微观的分散问题。

  当你做大类配置完了之后,你往往是要在做时间上品类上的分散,而不是大家最喜欢的这个产品特别好,我要买它,一般是前一年特别好,要考虑资产配置合不合理。

  第二步你要想的是我的投资在时间上是不是均衡了,在品类上是不是均衡了,尤其在时间上,比如说你买一个指数增强产品,首先要看在时间上怎么分散,比如说最好的就是说最简单的指增的分散方法,就是比如说我每年买或者每季度每半年我买一点,我在时间上分散一点,这样我更不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我也能拿到一部分市场的红利,但是如果你想再进一步时间上还有门道,比如说我现在买了1个指数增强的产品,但是我每跌一部分,比如说我每跌5个点,我补仓30%,这个方法在个股上大家很喜欢用,但在个股上往往不灵,因为个股它的意外情况太多了,但在宽基上这是灵的。

  第三个才是挑公司,就这家公司强在哪?那家公司强在哪?这个行业经历了发展之后,它跟主观发展是有点像的,大家选主观的时候,会有一个意识,那人是价值投资,这两年不挣钱,那是因为这个理论在这几年不有效,但是长期它会有效的,为什么这个人今年挣钱,他做的是短平快,今年就特有效,长期它未必比价值投资强,大家会有这样的关系。

  不同的投资方法就像一组组弹簧,有人压低了,有人拉升了,拉升的东西会也会恢复,压低的东西也会反弹。

  量化机构现在因为不同的量化投资方法代表了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之下,我们之间的强弱不光是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大家的打法之间的不同,导致了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表现不同。

  所以挑量化机构,我原来有一个理论,有时间可以跟大家细说,标签化的量化配置方法,就是因为大家是一组组不同的弹簧,你如果都买了拉到顶的弹簧,你的下行的风险远大于收益的空间,但你永远只买压到底的弹簧,万一弹簧都不反弹,或者说大面积的出现不反弹,你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在对量化贴标签和量化做底层配置方面,这是第三个阶段要做的事情,但这个事对绝大部分投资人来讲有点难,所以我一直以来强调的就买私募产品,或者说买对冲基金,最好的方法一定是要跟专业的机构,在专业的机构渠道商这里买,在专业的机构的平台上这里买。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