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在沪举行

[综合] 时间:2024-04-28 15:19: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24次

原标题:全国第三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在沪举行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4月25日报道: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第届大中上海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小学“第三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24日举行。此次论坛分为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创新、思政设论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改革、课体思政课一体化与队伍建设和一体化视域下的化建爱国主义教育四个课题。来自全国各地近60名专家,坛沪围绕相关议题在线上线下展开研讨。举行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银亮教授主持。全国

会上,第届大中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储继峰教授介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所做的小学一系列探索和取得的一系列建设成果,同时他指出,思政设论爱国主义是课体永恒的时代命题,探索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这一议题,化建具有非常意义。坛沪张志丹教授回顾了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院的在思政课改革、思政课教学、服务全校立德树人等多方面的工作,并对与会嘉宾致以了热烈的欢迎。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田鹏颖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题目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田鹏颖教授立足于一体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提出:一体化不是一致化、一样化、千篇一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教学内容本身的差异性、方法选择上面的多样性。此外,他也从方法论层面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目标的统一性问题,他认为,最重要最核心是在党的领导下,从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的追求上去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这条通道。

上海市闵行区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秦书珩做题为“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和国家包括上海市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些政策,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整个区域的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工作和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工作。他以闵行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为典型案例,在推进机制、教学理念等方面做了探讨,并提出,我们要面向社会生活,强化实质教育,只有这样小课堂和大课堂才能真正融通。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国民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构建思政课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与思考”。他指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内在要求,要构建一个以学生的价值评判能力、理论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其构建需要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法治、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甚至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或者接班人等的要求下,注重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关系问题、知识性教学要求和价值性教学要求的关系问题,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基础性考核的关系问题。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俊峰教授则从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界体以及教育环境这个四个“要素”进行了剖析。首先,大中小一体化,必须依托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的一体化发展。其次,要关注教育客体的个性化,即关注学生的人性教育、人性培养。再次,教育的界定方式要实现多彩化。最后,他从教育环境角度指出,要注重社会的综合效应问题,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副教授提出,一体化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建设背景下,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要着重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系统。其一,应该以复杂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来看待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其二,要从爱国与爱党与爱社会的情感当中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的一体化。其三,可以以身心一体的原则为统摄,构建爱国主义教的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

会议闭幕式上,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作大会总结。张志丹教授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层论坛,到今天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本次论坛,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进一步达成了一些共识,也体现了专家学者们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的辩证的、理性的思考。在国家政府重视,课题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三个层面的问题需要明确。第一,大中小一体化要不要干?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二,教材和课程建设一体化在尝试当中已有破冰,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第三,通过充分的互动交流,目前已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全国性的平台、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尽管离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有差距,但是我们还是信心十足的。(傅文婧)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