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二) 正文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二)

[焦点] 时间:2024-04-28 20:36: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0次
《林路画像》,新加徐悲鸿,坡国1927年 (因馆里不让拍照,家美从网上找的术馆图片)

林路(Lim Loh,1852 – 1929),新加又名林志义、坡国林露、家美林云龙,术馆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南安县。新加他于 1880 年抵达槟城,坡国几个月后移居新加坡。家美从事贸易、术馆建筑、新加橡胶种植等。坡国

徐悲鸿与他的家美儿子林谋盛相识,为其父亲画了这幅油画。林谋盛(Lim Bo Seng,1909年4月27日—1944年6月2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新加坡、马来亚地区抵抗日军,在新加坡被视为民族英雄。林谋盛早期在新马一带经商,在当地华侨商人中颇有威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直到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后逃往印度,后加入中英两国合作的游击特遣部队136部队,在被日军占领的马来亚进行间谍活动。1944年,林谋盛在霹雳州务边被日军俘虏,最后被严刑拷问致死。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谋盛遗体被转移至新加坡,埋葬在麦里芝蓄水池公园,美术馆附近的海滨公园里还有一座他的纪念塔。

馆里还有徐悲鸿另外一幅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同样不让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自画像》,张汝器,1937年

张汝器,新加坡先驱画家,1904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曾留学法、德,擅长漫画及“南洋画”,1927年到新加坡,与朋友创立了新加坡最早的社团之一“华人艺术研究会(Society of Chinese Artists)”,抗日期间曾创作了大量画作揭露日军恶行,新加坡沦陷的时候被日军杀害。

1939年徐悲鸿到新加坡筹款抗日时与张汝器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为其妻子和女儿画了一幅油画《母女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

    

《新加坡》,John Turnbull Thomson,1851年

这幅画描绘的是19世纪中期的新加坡,背景中可以看到福康宁山上的总督官邸和圣安德鲁大教堂等地标建筑,John Thomson 在1841-1853年担任新加坡政府的监察员和工程师。

《奥斐尔山》,James George,1815年,水彩

这幅画是最早的绘制海峡殖民地景观的画作之一,描绘的是马六甲的奥斐尔山,画中一个中国人和两个印度人,大概是在搬运货物。

James George 作为明托勋爵麾下的中尉来到了马六甲,后成为英国在印度的总督。1811年,明托勋爵在马六甲建立军事基地,以便入侵爪哇。

《巴厘岛寺庙前的节日》,Adrien-Jean Le Mayeur de Merpres(比利时画家),1937年

20世纪30-40年代,巴厘岛艺术家Le Mayeur在新加坡办展,取得了巨大成功,给很多当地艺术家(如锺泗滨Cheong Soo Pieng、陈宗瑞Chen Chong Swee、陈文希Chen Wen Hsi和刘抗)留下深刻印象,1952年他们赴巴厘岛的绘画之旅,还曾拜访Le Mayeur。

《Souri》,刘抗,1953年

Souri 可能是舞者的名字,这幅画就创作于巴厘岛绘画之旅途中。

《海边》,锺泗滨,1951年

锺泗滨被认为是新加坡现代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曾学习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也学习了西方油画的技巧和发展,如抽象派、立体主义和印象派。

《海边》,陈文希,1951年

《巴厘岛寺庙》,陈宗瑞,1952年

《卖橘子的人》,陈宗瑞,1952年

《巴厘岛海滩》,锺泗滨,1955年

《两个人物画像》,陈文希,1950s

《马来婚礼》,林学大,1952年

《锡矿山》,张荔英,1953年

《自画像》,李曼峰,1958年

李曼峰(1913-1988),以油画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特点而闻名。1913年出生于广州,三岁时全家移民到新加坡,19岁时移居雅加达,1941年,李曼峰与徐悲鸿在新加坡江夏堂见面,徐对其赞赏有加,为其出版的画集写过长序。1943年从日本军事法庭监狱被释放出来后,与后来印尼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苏卡诺初识,两人成为欣赏艺术的挚友。 1960年,苏卡诺亲自核准李曼峰加入印尼国籍,奉他为“画伯”,“伯”是印尼人对长辈的尊称,“画伯”有国宝之意。李曼峰被任命为总统府画师及藏画主管,也就是俗称的“宫廷画家”。 李曼峰被视为印尼画家,也被视为新加坡画家。1955年万隆会议上他以《南洋》画报记者身份出席,见到了周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画下《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席上》,第二年率领印尼华侨美工团访问中国。

《巴厘岛风情》,李曼峰,1960s

刘抗的几幅画作

《华人街头戏曲》(Chinese Wayang), 林清河,1959年

林清河的全职工作是政府职员,绘画是业余爱好,1969年他还与人共同创立了新加坡水彩协会,他的绘画内容主要是新加坡城市景观的变化。

《马来房屋》,Mohamed Salehuddin(马来西亚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作家),1960年

《返航》,许振第,1966年,木版画

《菲律宾女人》,叶之威,1976年

《在博物馆》,林木化,1957年

《自画像》,林木化,1963年

《从市场归来》,锺泗滨,1975年

《织布者》,锺泗滨,1981年

《从市场归来》,陈文希,1960s

《历史寻踪》,佘金裕,1967年,蜡染

《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佘金裕,1980s,蜡染

将中国水墨画的技巧运用到蜡染中。

《母与子》,蔡天定,1950s,蜡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