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行为监测系统成为“生意”,企业管理和员工隐私的边界在哪?

[热点] 时间:2024-04-28 05:04: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73次

原标题:员工行为监测系统成为“生意”,生意企业管理和员工隐私的员工边界在哪?

东方网记者王旭2月17日报道:在公司浏览招聘网站投简历,第二天就被裁?近日,行为系统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员工的监测一则爆料引发舆论关注,一款号称能监测员工行为,企业分析离职倾向的管理工隐系统进入大众视野。企业管理和员工隐私的边界边界究竟在何处?如此监测员工行为是否涉嫌侵权?这样的软件研发是否有法律进行规范?

律师未经员工同意进行监控可诉诸法律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引发关注的生意软件名为“行为感知系统”,由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信服”)研发。员工该系统可以监测到员工访问求职网站次数、行为系统聊天涉及离职关键词量、监测搜索离职相关关键词量以及简历投递次数等内容,企业并提供离职倾向员工详情。管理工隐目前,边界该产品已经无法从官网上搜索到,生意网传使用该系统的公司新浪、知乎等也回应从未使用过该系统。

监测员工办公设备等管理措施一直是敏感话题,此前东方网曾经报道,国美控股集团公布员工非工作流量使用情况,对员工进行“摸鱼”惩罚。也有网友猜测国美控股集团也许也使用了监测员工行为的软件。

垦丁律师事务所陈梅瑜律师分析,该案例与国美案例确实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如果是员工使用公司提供的设备和网络的实施上网行为,在向员工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出于劳动制度、员工管理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实施监测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

但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公司应当充分向员工告知对其使用的公司设备、网络存在监测行为,如果未经员工同意进行监控的,员工可以向劳动监管、网信监管部门进行举报,还可以针对公司的侵权行为诉诸司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或个人信息权益。

中智咨询产品专家张欣介绍,员工离职分析是人才管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人才保留,尤其是关键核心人才的保留。人员流失率过高,不利于人才管理和企业经营发展,针对离职率过高的情况,企业也会出台专门的管理举措比如专项人才保留计划。

“对员工行为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可以作为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例如用在人才保留的决策上”,但张欣也强调,企业的人才管理是多管齐下的,行为监测和分析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管理手段。

即便真的需要数据搜集也需要征得员工的同意,数据搜集的目的和用途一般也要向员工解释清楚。张欣说,“尤其是去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后,员工行为数据的搜集和使用需要做到合规合法,违规搜集或滥用员工个人信息,企业是要承担风险和相关法律责任的”。

监测员工行为正在成为“生意”

然而,网友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深信服的行为感知系统系统并非新近上市,而是早已投放市场并得到众多公司的采购。根据公开数据,自2009年至2020年,深信服的全网行为管理产品,连续12年在安全内容管理类别中持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18年,深信服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提交了监测员工离职倾向专利申请。

此外,根据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的“分析员工工作状态”的专利发明也很多。2018年12月,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一项“分析员工工作状态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发明。根据介绍,这项发明需要获取员工的社交数据,包括该员工使用公司内部的聊天软件时产生的聊天记录,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

这让许多职人感到不安,如果监测员工行为成为一门“好生意”,员工隐私底线是否还能守住?此类所谓网络安全软件研发是否有法律规定?

陈梅瑜告诉记者,针对员工行为的监测系统暂无研发标准,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因此,这类检测系统应当避免收集用户的个人隐私,例如该类系统不得对员工私人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施监测。

作为业内人士,张欣听说过部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员工离职预测分析的消息,“比如通过邮件、会议、出差频率等员工行为数据进行离职预测”。张欣说,这是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辅助人才管理决策的一种方式,但热议的系统的行为监测和离职分析功能显然更简单粗暴些。她表示,“该类系统的研发尤其是应用到员工管理的系统,业内标准还没有出台的那么细致和规范。这类系统的曝光,也为业界和企业员工管理敲响了警钟。”

(王旭)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