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从穷棒子精神到脱贫攻坚

[探索] 时间:2024-05-03 13:48: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18次

  1960年,壮丽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国藩带领河北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社员,年奋积极作好春耕播种的斗新到脱准备工作。这是时代社员们在地里卸肥料。新华社记者 王旭东 摄

  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海拔4400余米,新中有197户,国峥是嵘岁阿里地区实施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的典型村。当地群众在享受政策性补贴的穷棒同时,用勤劳的精神坚双手增收致富。图为2018年9月17日,贫攻甲岗村村民走在村里的壮丽路上。

  1950年冬天开始,年奋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斗新到脱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时代“耕者有其田”变成现实。新中1951年12月,党中央公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土改完成地区的农民纷纷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1952年10月26日晚,河北省遵化县建明镇西铺村,王国藩、杜奎、王生等21户43人,在王荣家里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着十几年党龄的王国藩被推选为主任。

  经过清点,合作社财产只有230亩土地和“三条驴腿”。“三条驴腿”,是因为土改时分给西铺的一头驴,入社农户占3/4股份,只能社里用三天,社外还得用一天。一些富裕户说:“看他们除去要饭的罐子就是打狗的棍子,还有什么?这样的‘穷棒子社’早晚也得穷散了!”王国藩说:“他们说我们‘穷棒子’,但我们人穷志不穷,只要有志气什么困难都不怕。”

  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冬天,杜奎带领壮劳力到三十里外的山上打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吃稀粥白薯,穿破烂棉衣,住透风草棚,十几个人合盖四条小被,苦干20多天,打回4万多斤柴,卖了430多元钱。大家用这些钱买了一辆大车、一头牛、一头骡子、19只羊和部分小农具。

  第二年春播,“穷棒子”社员们你追我赶,互相竞赛,牲畜不够就用人拉犁。这一年,“穷棒子社”赢得第一个丰收。1955年,西铺向国家交售余粮5455斤,棉花1943斤,花生131553斤,不但让自己丰衣足食,还开始为国家作贡献。

  “穷棒子社”成为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塑造了“不甘落后,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穷棒子精神”。

  1957年2月,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毛泽东把一面奖旗送到王国藩手中,说:“你是劳模,是建设共和国的功臣!这是表彰你们在全国起了率先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农村仍然普遍贫困。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贫困人口7.7亿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7.5%。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建设“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必须消灭贫穷。改革开放后,国家大规模减贫计划启动,扶贫开发持续进行。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