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一) 正文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一)

[探索] 时间:2024-04-28 17:14: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1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由新加坡前政府大厦和前高等法院改建而成,新加之前是坡国独立的两座古建筑,后经过人工改造,家美将这两座建筑打通,术馆并建了廊桥,新加将这两座历史古迹完美的坡国连接起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家美现代化艺术殿堂。

前最高法院

前政府大厦

两座古建筑之间打通,术馆楼上用廊桥连接。新加

如果不进展厅看画展,坡国单纯的家美在大厅里参观是不收门票的,很多人会来这里拍照,术馆上百年的新加欧式建筑还是非常适合拍照的。

当初在把最高法院改造成美术馆的坡国时候,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家美构造,这间就是保留了大部分构造的一间审判厅,很庄严肃穆的感觉。

    

可惜二楼上不去,要不然可以辨别一下这四位是哪四位君王,只能站在一层仰望一下了。

新加坡加入马来亚的公告(新加坡和马来各自的版本),可以看出两份文件在图案和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花体英文实在看着费劲,我就没自信辨别,反正展牌上是这么写的)。1963年9月16日下午5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旁边的市政厅的台阶上宣读了这份公告。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协议草案,这是当时关于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秘密会谈后由双方签署的一份协议草案,实际跟最终签署的版本基本一样。草案中给新加坡副总理杜进才留了签字的区域,但最终没签。谈判是在1965年8月6日夜里完成,8月7日凌晨由律政部部长交给总理李光耀。

为保密,参与起草的人仅限于了总理李光耀,财政部长吴庆瑞,文官长Stanley Stewart,保安处部长George Bogaars 以及内阁秘书Wong Chooi Sen。

马来西亚总理Tunku Abdul Rahman给杜进才的信,以说服杜进才关于新加坡脱离出去的必要性。

杜进才是并不想签署脱离协议的人之一,他在马来西亚有家人,并且与文化部长一起,想要打造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不过最终被说服。

《新加坡宣言》,这件里程碑式的文件宣布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文件由律政部部长起草,总理李光耀签署。

与当初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精心设计的《马来西亚宣言》相比,这份《新加坡宣言》显得相当“朴素”,也反映出当初脱离的秘密和匆忙。侧面打孔表面这份文件应该是与其他文件装订在一起的。

《王室全家福与留胡子的大臣》Saya Aye,1918年

Saya Aye是缅甸最早将传统和西方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家,师从宫廷画家Saya Chone,Saya Chone 在缅甸最后一个皇室王朝孔邦王朝末期开创了王室肖像的流派。

这幅画中人物放松的姿势使得这幅画与传统的正式王室肖像区分开来,背景是内廷宫殿,如华丽的镀金窗户和典型的欧式立柱,这些都是缅甸宫廷建筑的特点。

《六个猎鹿骑手》,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60年

拉登 萨利赫(1811-1880),是一位开创性的印度尼西亚 阿拉伯-爪哇族浪漫主义画家。1811年出生于印尼的爪哇岛,18岁赴荷兰学习绘画,成为欧洲宫廷画师,1852年返回印尼。他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位“现代”艺术家,他的画符合当时在欧洲流行的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表达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创造力。

《废弃的爪哇寺庙》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60年

《森林大火》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49年

这幅画作是拉登 萨利赫最大的一幅作品(美术馆单独给它留了一面墙),1850年他将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荷兰国王威廉三世,一年后,他被授予了“御用画家”的称号。

《受伤的狮子》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39年

这两幅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班牙和菲律宾》,胡安 卢纳(Juan Luna),左边那幅创作于1844年,右边的创作于1888-1893年

胡安 卢纳(1857-1899),菲律宾画家、雕塑家、19世纪后期菲律宾的政治活动家。胡安 卢纳出生在菲律宾吕宋岛的一个中产家庭,他与哥哥就读航海学校,但因其热爱艺术,在20岁时到西班牙学习古典油画。在欧洲期间不停地参加画展比赛,他的《罗马斗兽场的地下室》于1881年在西班牙国家美术展上获得一等奖,成为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也将他送上菲律宾国民英雄画家的位置,如今这幅画作成为了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888年,胡安·卢纳创作了他一生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品《西班牙与菲律宾》(右边那幅),代表西班牙的红衣女神从背后抱持住代表菲律宾的蓝衣女神,手指向阳光灿烂的远方。两位女神都头戴橄榄叶桂冠,穿着如希腊自由女神般美丽,在布满花朵的台阶上向光明的远方前进。1884年的版本中两人的穿着更“西班牙”和“菲律宾”,传达的内容大致相同:西班牙引领菲律宾走上一条通往学习、进步和荣耀的道路。虽然西班牙也在进行着这一进程,这意味着是一个互利的方向,但还是引起许多争议,批评胡安·卢纳过于美化殖民主义,将西班牙与菲律宾的关系描述的过于和谐,西班牙占主导,菲律宾是被动跟随者的设置也属于“政治正确”,对殖民主义的丑恶视而不见。

1896年菲律宾革命正式爆发,卡蒂普南秘密革命社团发动叛乱,何塞·黎刹被西班牙殖民当局处决。胡安·卢纳因参与卡蒂普南革命被逮捕,被关押于监狱。第二年,胡安·卢纳被释放,他的哥哥被继续关押于政治犯监狱,为了避风,胡安·卢纳去了马德里。1898年6月,菲律宾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成立第一共和国,流亡国外的胡安·卢纳为襁褓中的共和国匆忙奔走在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之间,他被革命政府任命为菲律宾驻外使节,前往美国调停,希望争取美国对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的支持。可惜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战败,菲律宾再次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妹妹病死,哥哥在监狱中被杀,1899年胡安·卢纳在香港去世。

很多人会把胡安 卢纳和印尼的拉登 萨利赫放在一起来谈,因为他们两位是十九世纪东南亚现代艺术的曙光,都出生在殖民地区,都是在欧洲学习绘画,成名,又都回到祖国。可两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小提琴艺人》,胡安·卢纳,1876年

《何塞 黎刹 画像》,胡安 卢纳,1891年

这幅画是件复制品,是胡安 卢纳在1891年为其朋友何塞 黎刹所画。何塞·黎刹是菲律宾民族独立的先驱,诗人,作家,1892年从欧洲返回菲律宾,1896年因组织叛乱反抗西班牙的统治而被处决。这件复制品是在两人都去世后制作的。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