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陕西省全力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

[综合] 时间:2024-04-27 18:11: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22次
11月19日,权威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六场获悉: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陕西省全省份全力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力深有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化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新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作用逐步显现。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权威创新生态大幅优化提升。发布近年来,陕西省全省份我省聚焦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力深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科技机构改革、化创加快创新试点示范建设、新型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建设以改革促创新,权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近年来,我省重点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应用研究体系进一步优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体系更加健全。我省启动实施了“1155”创新工程,聚焦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成果。2015年以来,我省累计获国家科技奖168项。省科技奖表彰3名省最高科学技术奖、4名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2名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和1282项获奖成果。在国产大飞机、嫦娥系列工程、中国天眼(FAST)、北斗导航系统、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关键技术等重大工程中,均有陕西科技创新的贡献。在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陕西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多项诊疗措施被纳入全国诊疗方案,彰显了陕西科技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我省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和科技成果转移与推广计划,促进100余项科技成果签约转化,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长约百亿元。

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质量稳步提升。我省通过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梯度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实施高新区“引擎加速”行动计划等措施,推动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36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371家,净增1233家,创历史最大增量;全省21个高新区(不含2019年底新建的3家省级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7139.71亿元,占全省GDP的27.68%,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 张梅)

专家点评

抢抓机遇 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 张薇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世界各国争夺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充分彰显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处于战略机遇期。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陕西要在国际大环境、全国大格局中把握发展战略机遇,谋划科技发展新蓝图,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准确把握全球发展大趋势、我国科技发展新态势和我省发展新形势,从政治高度以战略眼光和全局视角统筹谋划,按照“立足省情与服务国家相结合,战略目标与落实落地相结合,兼顾全局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深化改革与创新拓展相结合”的原则,扎实落实总书记两次来陕提出的目标要求,谋深、谋准、谋实未来五年我省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四个面向”研发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前瞻部署引领未来的战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持之以恒强化支撑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既要担当国家使命,也要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基础研究布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将“卡脖子”技术列入科技计划研发指南,集中我省优势科研力量,全力推进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民生领域科研布局,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贡献陕西力量等。同时,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筑牢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整体效能。不断增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构建原创导向的科学研究体系、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制度优势的“核关技术”攻关体系、内外贯通的开放创新体系和激发活力的创新治理体系;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青年人才支持培育,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大财政对公共科技活动的保障力度。

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把富集的科技资源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让科研融入“双循环”大格局,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担当,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梅整理)

解读

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记者 张梅

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2016年至2019年,我省成为全国唯一省份,连续四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11月19日,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史高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峰、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魏征,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我省全力推动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的有关情况。

深化改革

优化创新生态

挖掘、利用、滋养科技资源,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我省聚焦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促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省先后出台《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42项科技创新政策,试行“里程碑”式管理模式、科研经费“包干制”、“目标契约、合同管理”领衔专家制以及下放联合项目立项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截至目前,我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72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0家,应用研究体系进一步优化;建设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4家、省级基地109家,国家引才引智基地6家,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3家,省级引智示范基地48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10家,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体系更加健全。

与此同时,以实施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为牵引,我省不断深化厅市科技会商机制,制定“一市一策”科技行动方案,支持每个设区市建立一个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一个“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一支省市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10个市级分中心、7个市级平台和5支子基金;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建设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6个、科技示范镇9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6个。

统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我省推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了从法律规定、配套细则到具体部署的切合我省实际的成果转化“三部曲”。

截至目前,我省建设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99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和科技成果转移与推广计划,促进100余项科技成果签约转化,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长约百亿元。

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以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科技金融结合的主线,我省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运行、投融资产品设计、科技银行等方面工作,初步形成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环境。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布局,提高市场化、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孵化链条;落实企业奖补、以赛代评、瞪羚企业补贴等政策,完善各类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企业培育补贴机制,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梯队;有效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随着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推行,我省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质量稳步提升。

科技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三秦百姓也不断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科技在疫情防控、大气污染防治、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支撑

迈出更大步伐

“十四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将着力增强高水平源头创新供给、强化科技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撑、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从而推动我省创新驱动迈出更大步伐。

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等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聚焦我省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我省将继续部署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加强前瞻性、先导性、引领性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

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我省将继续统筹布局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打通创新型科学家、传统型企业家转化为创新型企业家通道,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与此同时,我省将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省科技界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劲头和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史高领表示。

数读发布会

1

2019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7.04%,居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42%,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84.58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7%,创十年来新高,居全国第7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67.83亿元,居全国第5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04件,居全国第7位

2

西北有色院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全链条、分类施策、协调推进、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现有研究所及中心14个、国家和省级平台45个、高新技术产业公司38个,其中上市公司4个;2019年综合收入13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转制院所前列,有色行业科研院所首位

3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资本对接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依托空天院平台、建设八大创新中心、孵化若干项目及公司的“1+8+X”创新运行模式,目前参控股企业十余家。

央媒看这里

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到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

数据传递出陕西发展的热度:2018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新登记市场主体90.5万户,增幅居全国第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一;贫困发生率降至3.1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陕西篇》2019年8月7日《人民日报》

重构“政、军、民、产、学、研、用、才”等多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统筹国家、地方、军工和市场等各类创新资源同向发力协同作战,系统实施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是陕西深化全面“创改”的重点任务和目标。

——《三秦大地奏响“追赶超越”新强音》2019年8月8日《经济日报》(本报记者 张梅整理)

网言网语

@和泰文体:把陕西科研实力夯实,激活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力,打造陕西软实力,立足西北,放眼世界,陕西才能高质量发展。加油!陕西人!

@周山秦人:作为陕西人,我目睹了陕西近几年的变化,由衷高兴和点赞!科教资源是西安的硬实力,我们要埋头苦干、创新发展,发扬“西迁精神”,为大西北的发展凝聚合力,再立新功!(本报记者 张梅整理)

a8d6df695161217be4aa4ad17844d14f.jpeg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记者 赵晨 摄

b931b8c8f60c46062a86df3e7ca94a26.jpeg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多彩教室讨论时刻。 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