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涛教授:重视过敏性哮喘的防与治

[综合] 时间:2024-04-30 15:30: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1次
医师协会 2023 年呼吸医师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CACP 2023)于 2023 年 6 月 15~18 日在大连如期举行。刘春丁香园呼吸时间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春涛教授专访,涛教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授重视过以供读者参考。敏性

01

您在过敏性哮喘领域深耕多年,哮喘请问目前国内过敏性哮喘的刘春流行病学现状如何?它和非过敏性哮喘有何区别?

我们曾经于 2015~2016 年在国内进行了两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但其得出的涛教发病率数据不太一致。而根据王辰院士等所做的授重视过 CPH 研究,中国成年人群的敏性哮喘患病率是 4.2%,患者总数大约为 4570 万人,哮喘至于过敏性哮喘的刘春患病率,目前还没有单独的涛教调查。但据国内研究显示,授重视过其在成人哮喘中的敏性占比大概在 60% 左右,而在儿童哮喘中的哮喘占比约为 70%~80%。

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的第一个区别是前者多由过敏原驱动,当患者暴露于花粉、尘螨或霉菌等过敏原后,就会触发哮喘发作。而非过敏哮喘常因一些非过敏原性刺激因子诱发,如大气污染或冷空气等,由于这类刺激物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所以,其症状多长期存在,而发作性特点不如过敏性哮喘那样明显。

其次,过敏性哮喘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皮炎、湿疹等身体其他部位的过敏性疾病,而非过敏性哮喘多无这类表现。此外,非过敏性哮喘可能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COPD 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过敏性哮喘则较少有这类合并症。

第三,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好多都是从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发病,也有些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时病情有所缓解,但到 20~30 岁,甚至 40 岁时又突然复发。而非过敏哮喘的发病年龄大多会相对晚一点。

第四,过敏性哮喘对于现有治疗手段(包括抗炎治疗等)的反应相对较好,而非过敏性哮喘中的部分类型,如所谓非 2 型炎症介导的患者,或以中性粒细胞炎症为主的患者,对现有治疗(包括 ICS)的反应常不理想。

所以,总体而言,只要能坚持正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预后大多较好,患者的肺功能可以长期保持在较好水平;而非过敏性哮喘中有很多患者的治疗反应较差,肺功能受损比较明显,预后也相对差一些。

02

对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突破?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一直以来就受到呼吸学界的重视,但在治疗方面,除了生物靶向治疗以外,目前并无太大进展。具体而言,国内哮喘治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奥马珠单抗的使用极大改善了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效果。作为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其对于经常规治疗和过敏原脱敏治疗后效果不佳,而且 Ig 水平较高,经常有急性发作的患者,确有很好疗效。此外,一些新的生物靶向制剂也将很快上市。

二是哮喘的过敏性机制重新受到重视。近 30 年来,随着气道炎症学说的建立,许多业内人士甚至已经忽略了过敏性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的事实。但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重新认识这一问题。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抗过敏及脱敏治疗在内的一些疗法又重新受到重视,并在新编写《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中进行了专门强调。

03

长期以来过敏性哮喘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请问国内目前对于过敏性哮喘防治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临床医生对于过敏原的检测不够重视。包括特异性 IgE 检测,或过敏原皮试等都很少进行。因此,应呼吁呼吸科医生更加重视哮喘诊治方面的过敏性因素,加强对过敏因素的识别与处理。

第二个问题是多学科协作机制需要得到加强。过敏疾病常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可能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或器官。因此,对于过敏性哮喘也需要相关科室(如耳鼻喉科、变态反应科,皮肤科等)联合协作,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取得更好防治效果。

第三个问题是科普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国内业界对于过敏性疾病的定义和命名仍然比较混乱,有过敏性、变态反应性或变应性疾病等多种名称,这不仅让很多临床医生感到混乱和困惑,更让普通患者难以理解。因此,呼吁以后能遵从中文和普通人的表达习惯,统一使用过敏这一普通人更加了解和熟悉用词,并积极普及过敏性哮喘的过敏性发病机制。

第四个问题是呼吁相关的临床工作者,包括呼吸科医生要积极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过敏性哮喘治疗手段。例如目前所用的脱敏治疗虽然有效,但起效很慢,周期很长,这就可以探索先用奥玛珠单抗与其重叠治疗一段时间,以期更快达到所需的标准治疗剂量,目前,这项研究已有很多单位在开展。

排版:超超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