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亚洲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的“护城河” 正文

亚洲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的“护城河”

[休闲] 时间:2024-01-09 22:15: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49次
中国已有“护城河”,护城河这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方面,亚洲中国已深入参与到全球经济贸易中;另一方面,经济亚洲经济一体化已初步形成。体化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中国经济的中国发展以及经贸开放,推动中国进一步参与到全球经济、护城河特别是亚洲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体化亚洲经济的一体化,相当于给中国提供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中国筹码,降低了贸易摩擦对中国的护城河冲击,是亚洲中国经济的“护城河”。中国继续扩大对外经贸开放,经济进一步加强同全球其他地区的体化经贸联系,会进一步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中国冲击,巩固中国经济的“护城河”。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文章称,说起中国经济,当前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中美贸易摩擦。从经济数据来看,自去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还是受到了一些拖累。很多人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来跟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对比,因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长远一些来看,大家可能担心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日本的情况,因为日本在当时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资产泡沫以及后面的经济低迷等问题。  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贸  文章分析,首先从日本和德国说起。战后,日本、德国的经济都增长迅速,发展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德国都遭遇过贸易摩擦问题。在日美贸易摩擦的同时,德国也遭受到了一些来自美国的贸易摩擦,比如1985年的广场协议,也要求德国马克升值。  但两国此后的发展却有很大不同。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贸易顺差与GDP的比值持续回落,而德国贸易顺差与GDP的比值则是上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贸易顺差的构成,日本的贸易顺差当时过多依赖美国,因而当日美贸易摩擦爆发之后,日本经济缺乏缓冲;而德国贸易顺差中主要是对欧盟内部的顺差,对美顺差占比大幅低于日本。比如,1985年,日本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比高达87%;德国对欧盟其他国家顺差占比约68%。所以,当对美顺差受到冲击时,日本贸易顺差也就不可避免收窄,而德国则通过对欧盟内部的顺差抵消了对美顺差的冲击。  从这里可以看到欧洲一体化给当时的德国带来的优势:在面对美国的贸易摩擦时,德国通过加强欧洲内部的经贸交流来对冲掉了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冲击,相当于通过欧洲一体化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从这里可以看到经济“护城河”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当前的中国,是否有足够深的“护城河”呢?  简单来说,中国已有“护城河”,这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方面,中国已深入参与到全球经济贸易中;另一方面,亚洲经济一体化已初步形成。  中国已经发展为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系统性重要节点”。2000年以来,中国加入WTO,深深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在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推动下,全球贸易网络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0年,全球贸易网络中最重要的地区是美国、德国和日本,其他地区按照贸易量和贸易关系,大体归属于这3个地区,共同构成3个集群。当时中国位于日本集群,而且日本集群更多附属于美国集群。  但到2016年,全球贸易网络已转变为分别以中国、美国、德国为首的3个集群,而且集群内部之间以及集群之间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对比2000年和2016年,可以看出2个重要的变化:1,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结构中已经成为影响最大的经济体;2,全球贸易联系已变得更加紧密。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