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茅屋再次整修 七旬老匠人: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是因为茅草没盖好!

[热点] 时间:2024-05-11 13:28: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79次

  1月15日,成都草堂72岁的杜甫刘明富又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他可能是茅屋茅那茅草没盖最熟悉杜甫草堂茅屋的人了。和竹子茅草打了50多年交道的再次整修他,已经是旬老第7次为杜甫草堂博物馆修整茅草屋。他不知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匠人卷屋卷我屋上三重茅”的上重具体含义,在他的成都草堂眼中,那只是杜甫没有绑牢的结果。

  杜甫草堂是茅屋茅那茅草没盖唐朝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去年年底开始,再次整修杜甫草堂茅草屋开始每年的旬老修缮工作。来自成都市郫都区的匠人卷屋刘明富又出现在这里。一把蔑刀、上重一副锯子就是成都草堂他的全部工具。从1996年杜甫草堂恢复重建茅草屋开始,刘明富就成了杜甫草堂茅草屋的“御用匠人”。

  2016年1月,刘明富对杜甫草堂博物馆茅草屋进行修补。

  小毡帽、薄棉衣,蓝色的围腰布遮住下半身,一双棉鞋被钉满了茅草籽。刘明富举起蔑刀,手起刀落,青竹一剖为二,二剖为四,所到之处竹子顺势而开,如撕布一般干脆。他旋身坐在石阶上,双腿夹住竹条,又把它剖成竹片。这下,右手握刀,像削果皮一样,将竹片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剖成篾条和蔑丝。

  2019年1月15日,刘明富再次来到杜甫草堂博物馆,维修草堂茅屋。

  不同粗细、长短的竹片和竹条纵横交织,在刘明富手里变成了一顶“大斗笠”,端正盖在茅屋顶上。接下来,他借助竹架将成捆的茅草有序排列,再用之前削好的篾条层层绑扎固定。整个过程,只需要茅草和篾条,不用任何铁器。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些诗句,他并不知道。“杜甫就是个名人嘛,”刘明富比划着,听说当年他住在这里,茅草屋顶被风吹跑了。“那是没有绑牢靠,要是我给他盖,就不得遭风吹起跑!”“茅草屋其实很‘经事’(牢固)的,最长管得到三十年。”

  2019年1月15日,刘明富再次来到杜甫草堂博物馆,维修草堂茅屋。

  在成都,能盖茅草房的匠人已经寥寥无几。走上这条路,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17岁那年夏天,大雨淋坏了自家屋顶,刘明富爬上屋顶,从地里找来玉米秆修补。同村的老泥瓦匠恰好经过,看到这少年身手灵活,又不恐高,就问他“愿不愿意来帮我打下手?”刘明富眼睛一转,想到还可以挣钱,一阵讨价还价,最终工钱四六开成交。自那以后,师父走哪他走哪,师父拿大头,他赚小头,很快,刘明富的手艺就超过了师父,“大家就喊我不喊他了,关系就没那么好了。”

  2019年1月15日,刘明富再次来到杜甫草堂博物馆,维修草堂茅屋。他的双手布满了伤口和老茧。

  慢慢地,刘明富在镇上也小有名气。手艺扎实、不爱多嘴、价钱公道是他的制胜法宝。乡里乡亲口口相传,在他最辉煌的三四十岁,每年基本上一干就是七八个月,除了下雨天和夏暑几日,他从不停歇。刘明富记得,上世纪60年代,他的工钱是干一天一元钱,逐渐地涨到一天一元二角,工程大点的人家,一次可以赚十多二十块。

  最复杂、豪华的一个茅草屋是在一座廊桥上,“主人要求的花样儿多,龙门样式也不一样”,这一次难住了刘明富,他去看女人织毛衣、编辫子,再加上自己从师父那学的一些手艺,最后硬是做出来了。

  2016年1月,刘明富对杜甫草堂博物馆茅草屋进行修补。

  现在他的生意客户,要么是成都的杜甫草堂,要么是周边的农家乐馆子。茅草屋变成了装饰品。

  刘明富的徒弟已经都50多岁,72岁的他说自己再干两年就该休息了。

  2016年1月,刘明富对杜甫草堂博物馆茅草屋进行修补。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