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通海豆沫糖 不变的舌尖记忆 正文

通海豆沫糖 不变的舌尖记忆

[休闲] 时间:2024-04-28 16:42: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89次

  原标题:通海豆沫糖 不变的通海糖舌尖记忆

  总有一种味道,让你一生难忘,豆沫寻着这种味道,舌尖拾起一段记忆,记忆对很多云南人来说,通海糖通海豆沫糖是豆沫甜蜜的乡愁。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生产的舌尖秀山牌豆沫糖,至今还沿用着1956年建厂时的记忆制作技法,对传统味道的通海糖坚守,让我们吃到的豆沫每一颗糖都能品味到当初的滋味。近日,舌尖本报记者来到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记忆带你领略传统制作工艺。通海糖

豆沫糖生产车间

  前传

  士兵行军途中的豆沫干粮

  关于豆沫糖,通海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舌尖相传公元1252年忽必烈率军兵分三路入云南,1254年大理国灭亡。在蒙古征战大理国的过程中,蒙古铁骑不能携带太多食物,便将青稞、大豆捣成面与潮湿的红糖放在干粮袋内,颠簸中,炒面将红糖一层一层裹起来形成块状,成为豆沫糖的雏形。后来,人们不断加工改进,便有了现在的豆沫糖。

  据1992年编纂的《通海县志》记载,民国初年,通海、河西(今通海河西镇)两县做豆沫糖的有5家,产品多在县内销售,也不时有人用铁皮盒包装带往昆明、贵州、上海、香港馈赠亲友。民国后期,已发展到10多家,产品行销省内外。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51户私营工商户签字盖章,成立了公私合营糖果糕点厂(后改为豆沫糖糕点厂),按传统工艺扩大豆沫糖生产。

  如今的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有两个厂区,一个在通海县城东郊,东村社区马街子22-2号,这里背面环山,环境幽美,厂长许传震告诉记者,1970年通海大地震后,厂址就从秀山街道顺城街(原花园商城)搬到了这里,专门生产秀山牌豆沫糖。其他的糕点,则在秀山街道太和街50号的厂区生产。

  扯糖

  拉条

  切块

  工艺

  有温度的技法代代相传

  循着浓浓的豆沫香,便可找到豆沫糖生产车间。车间外安静清幽,车间内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熬麦芽糖、冷却、扯糖、包豆沫、拉条、切块、包装,每一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记者看到,生产豆沫糖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制作,熬制的麦芽糖何时起锅?冷却到何种程度?拉条需要多粗、多长?全靠师傅们的经验拿捏,看起来简单的操作,需要3至5年才能练就真功夫。今年58岁的赵开林是厂里制作豆沫糖的老师傅,从18岁入厂学艺至今,他做了40年豆沫糖,他拉出的豆沫糖糖条长度一致、粗细均匀,每一根都饱满光滑。

  “要做出好的豆沫糖,对温度的感觉和把控贯穿了豆沫糖制作的整个过程。”赵开林说,温度把控差之毫厘,口感会谬以千里,这是豆沫糖制作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此外,时间也有要求,从熬制麦芽糖开始,到切块包装整个过程40分钟左右需全部完成,刚刚做出来的豆沫糖带着余温,冷却后口感变酥脆。

  今生

  订婚时不可缺少的“喜礼”

  1981年,“秀山牌”豆沫糖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博览会银奖、1990年获中国妇女儿童博览会银奖……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厂长办公室里,秀山牌豆沫糖获得的荣誉挂满了墙壁,各部门授予的奖状塞满了书柜,这些荣誉证书,记录了通海豆沫糖辉煌的历史。

  厂长许传震是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的“糖三代”,祖孙三代见证了通海豆沫糖糕点厂的点点滴滴。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厂里最红火的时候,那时到厂里买豆沫糖,需要提前预定,每天打开厂门后,拉糖的货车排出很长很长的队伍。

  90年代初,厂里生产的巧克力豆沫糖卖到了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

  如今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但在许多人的心里,豆沫糖依旧是不可取代的甜蜜味道,每逢喜事,甜蜜的糕点寄托了通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海豆沫糖糕点厂的糕点成了订婚、过礼时不可缺少的“喜礼”,成为美满姻缘的见证。

  豆沫糖如何再出发?许传震说,2016年,厂里在淘宝上开设了店名为“秀山牌糕点”的网络店铺,虽然销量体量不大,但对厂里生产的传统糕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之后,厂里又在阿里巴巴、拼多多上开设了店铺。现在,厂里正在搭建抖音销售平台,并着手研究国外市场,争取让通海传统食品走得更远。(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