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中年人,从学习向上管理父母开始

[休闲] 时间:2024-05-01 10:34: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42次
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我的一个大厂中层朋友最近很崩溃。

最近公司风声鹤唳,中年人过三十五,学习向上随时有可能成为下一波通知被裁的父母人。

辛苦伺候了神兽一个暑假,开始眼看开学归笼在即,个成管理神兽却突然病了,中年发烧、学习向上腹泻齐上阵。父母

当你觉得生活很难了的开始时候,他告诉你还能挑战下难度系数。个成管理

这厢刚从儿童医院撤退,中年那边突然又接到电话——老家的学习向上父亲腰痛难忍,要来北京大医院看看。父母

能让一个中年人感到晴天霹雳的开始,除了娃的成绩单,就是老人生病的消息。

两口子只能各自请假分头作战。一个在家照顾娃,一个带人出门看病。

号,是夫妻俩连续几天凌晨起来,一个打114,一个刷医院APP,终于挂到的。七点出门,八点到医院,紧锣密鼓地办理异地就医、取号、候诊,每一个环节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问诊的骨科专家让拍个核磁看看,大三甲医院的普通核磁要排队两三周,全自费的特需当天就能做上。老父亲还舍不得,朋友一听,这钱没法省,回头再请假一天陪着来拍片问诊,里外时间金钱成本其实更高。

终于当天拍完片复诊了,专家说,腰痛一个症状其实对应很多病因,譬如腰肌劳损、腰椎损伤或者肾结石等等。从片子看,朋友父亲的腰椎问题并不严重,建议再去肾内科排除一下。

没办法,只能先回家,改天再重刷一回上面的流程。

一通操作猛如虎。朋友还算幸运,排查下来老父亲大病没有,确诊了结石,最后高高兴兴地带着吃药和运动的医嘱回了老家。

“以前只知道带不懂事的娃去看病难,去趟医院才能体会到,老人看病也很不容易。”朋友感叹。现在医院从挂号、缴费到取检查结果、取药,全是智能化设备线上操作,对于父母一辈来说,经常是搞不懂又不好意思问。老人的很多病痛要多次排查,这科跑那科,一遍遍地跑,有的时候门都找不着。“一些独自看病的老人,年龄大了,走路都颤颤巍巍的,没听明白医生的话又不敢多问的样子,看了太让人心酸了。”

“这还只是看病。真没敢想要是检查出了啥大病,接下来该怎么办。”

2

梁文道说:“年轻人的好处,就是每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能飞。而中年人在扇动翅膀时,两边的羽翼上还挂着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

只有中年人自己才知道,生活光鲜亮丽的皮下,自己是如何左支右绌、奋力撑起的,而每带父母看一次病就是一场渡劫,不知道生活又会开出怎样的盲盒。

那么,有没有什么能帮助我们尽可能平安渡劫的办法呢?

一个合格的大厂人,要懂得对老板“向上管理”。

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则从学习“向上管理”父母开始。

李诞在奇葩说里曾传授过如何“向上管理”父母。

他的爸爸是个警察,从小对他非常严厉,用他的描述就是“太可怕了”。为了避免父亲突如其来的“发难”,他开始主动“向上管理”父亲的情绪,努力克服“表达上的羞耻感”,自己找话跟父亲聊天,各种花式夸他。就这样,他的爸爸还真慢慢变得好沟通,跟子女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

同样,如果不想被父母生病炸得措手不及,也得对他们的健康问题主动进行“向上管理”

很多老人,要么是掩耳盗铃。比如我妈,20年糖尿病。吃得好的时候从来不测血糖,她的血糖数据,都来自某一天清淡饮食、并日行一万步之后。要么是真觉得啥都不算病,头疼就睡一觉,腰疼躺一躺。

还有很多老人既心疼也怕麻烦儿女。门口超市打折,谁家离婚谁家生娃都在电话里絮絮叨叨、事无巨细地说给你听,但偏偏就不告诉你生病的事情。主打一个小病拖,大病扛,一扛就扛出“大雷”。

有个网友的妈妈是二型糖友,腰痛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疼得实在起不了床后才去了医院,一检查直接被确诊为肾衰竭晚期。医生叹息:“来晚了,要是早点来有机会治好。”全家人心痛之余,只剩后悔。

还有个网友的父亲,倒是很注重健康养生,但人家的办法是每天吃完晚饭后,坐在椅子上对照手机研究掌纹——根据短视频里养生专家的指导意见,掌纹里出现三角形,对应肝有问题,出现平行四边形,对应胃部癌症,字母Y,对应糖尿病,字母X,说明心脏异常。一旦真从手掌上看出来个啥英文字母,人家直接再换个视频,向另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专家学习养生治病小妙招。

所以,敲黑板,划重点,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主动“向上管理”父母健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相互理解和共同合作,一方面“治未病”,用科学的方式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另一方面,是真的生病也能得到专业、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让父母不再怕去医院,最大程度地捍卫身体健康。

3

“现在我反复叮嘱父母,有不舒服第一时间就要说,想起来就督促他们监测血糖、血压、血脂还有尿酸。”我的另一位朋友说,她还专门教会父母怎样在网上联系家庭医生,好随时随地有问题就咨询。“一些小毛小病的让家庭医生先看看,省得老把老人折腾去医院。还有高血压这些慢性病,医生开药一吃吃三年,也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定期调整。”

家庭医生还真的帮她拦下了“大事”。她的母亲有一天晚上便血,却不想去医院,联系家庭医生就想开点药吃吃。还好家庭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这是急症,严重的话可能危及性命。在对方的力劝之下,老母亲叫了120去医院检查。“确实是消化道出血,幸亏没有耽搁。”

有时候,需要扭转传统观念。我一个同事的爸妈,老两口一听说儿子没空,给老爷子看病找了个陪诊师,就说乱花钱,阿姨自己那么大年纪,非要带老伴去看病,同事一顿向上管理好说歹说劝两人接受了,结果看完病回来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真别说,专业的就是不一样,还比你体贴周到。人家早早地就在医院门口等我们,怕你爸累还专门推了辆轮椅,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得可热情了,办事也利索,对医院各个科室和大夫门儿清,少跑了很多冤枉路。你爸抽完血后肚子饿,她还拿出了提前准备的面包和水。更重要的是,以往进去医生说啥都头昏脑涨,还不好意思多问,那姑娘跟医生沟通得特别顺畅明白,回头还耐心地跟我们交代清楚。”

老年人难免病痛,老两口回来直说以后再去医院就直接找陪诊师,省得麻烦孩子了。

有时候改变老一辈的健康观念也不容易,如果有父母信任的专业机构能够提供“健康管理”相关的专业服务,无疑更为事半功倍。

平安健康保险最近推出了名为平安乐健康的服务品牌,包含专属家医、就医陪诊和住院陪护三项服务。与市面上的在线问诊、陪诊师乃至护理服务相比,平安乐健康一是集上述几项老人最迫切的就医核心需求于一体,二是能够充分利用平安健康险多年来在“医+检”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调动背后平安集团强大的客群、科技和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其中,专属家医,由5年以上经验的全科加专科医生队伍组成,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7×24小时不限次数的线上问诊服务,不仅管小毛小病,也管体检异常、疾病康复。譬如老人半夜有个头疼脑热,可以马上联系家医,对病情轻重缓急先做个判断,还能推荐就近的医院,挂哪个科都能帮你找好。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