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作家日签 | 夏可君:自然物的诗意 正文

作家日签 | 夏可君:自然物的诗意

[知识] 时间:2024-05-05 19:23: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9次

原标题:作家日签 | 夏可君:自然物的日签然物诗意

本期作家,夏可君

夏可君,君自哲学家,日签然物评论家与策展人。君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日签然物出版个人专著十多部,君自策划过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日签然物提出“虚薄艺术”与“余象艺术”等新概念,君自让中国思想与艺术走向世界。日签然物

《自然物的君自诗意》摘录

文/夏克君

在一个数字复制的时代,本雅明对于灵晕的日签然物思考似乎显得更加不必要了,因为在1930年代的君自技术可复制时期,尤其是日签然物本雅明思考的还是十九世纪的照片,那个时候,君自照片与绘画的日签然物亲缘关系,还保留了少许的灵晕,进入1930年代,随着电影的普及,作为此时此地的唯一性以及原真性与不可接近的古代灵晕艺术,基本上被技术复制打开的“游戏空间”所取代。这种大众化的游戏空间,在本雅明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随着阿多诺后来对于工业生产与文化娱乐的批判,随着当代数字敞视监狱的出现(如同韩炳哲所言),艺术彻底让位于技术了。艺术对于物性的发现,却导致了艺术自身的取消。

那么,随着而来的问题就是:从何处拯救艺术?或者艺术之为拯救,哪里还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艺术不是彻底变得无用了?变得无用的艺术如何还有着大用?

也许,一个变得无用的艺术,却正好可以以此无用,重新开始一种对于艺术的新理解?但这里却出现了吊诡:无用的艺术要面对自身的无用,通过面对自身的无用,无用的艺术可以发挥大用,而且还保持着自身的无用。

这是一种新感性的生成,它同时具有三个维度的感知:已有的意义被减到最低了,只有最低限的意义感知;生成的新感知则来自于陌生的非人为的地带;此新的意义也一直保持为无意义的。这是无用的艺术之内在要求。

无用的艺术开始于自身的无用,但从哪里可以发现一种新的物性来拯救艺术本身?而不陷入技术的单纯制作与虚拟想象呢?

这是自然。

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在一个数字虚拟技术时代,哪里还有自然?现代哲学从黑格尔那里开始的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区分已经失效,人类所触之物都已经被技术化了,都成为了本雅明所言的第二技术,第一技术之为自然的巫术化或者魔术化形态已经彻底被去除了巫魅,如同Jeffrey L. Kosky的卓越思考,哪里还有着自然物?一个纯然的自然物(barenature)如何出现?或者说,随着法国后现代主义对于主体哲学的解构,主体已经幽灵化了,但此幽灵化的主体(unheimlichkeit)在返回之际,萦绕在哪里——才是回家(Heimat)?还是继续萦绕在虚拟数字世界?黑客帝国的弥赛亚其实是无法从虚拟空间出来的,这需要再次回到自然。

回到自然,这是去发现纯然的自然物,或者说让自然物保持为自然物,艺术之为艺术,乃是充分发挥自然物的作用,让自然来为,让自然成为艺术,这既是自然自身生产的艺术,也是艺术去拟似自然的生产,而非仅仅是自然的技术化。艺术与自然,这个古老的二元论,从希腊哲学确立的对立,或者从唯一神论导致的神学区分,已经基本失效。就如同康德已经发现的秘密:艺术只有看起来像自然时才是美的,自然只有看起来像艺术时才是美的。如此的自然美如何构成救赎?

如果有着艺术,应该有所指向,从对技术的过多依赖,转向与自然的对话,或者从自然那里,开始一种新的艺术,这是艺术的自然化与自然的艺术化。(夏可君)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