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211】青春万岁

[综合] 时间:2024-04-30 14:21: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98次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211】青春万岁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四场区。奋斗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多年以后,百年面对采访,航新杨翠英总是征程走进会想起她抱着孩子、背着行李赶到金银滩草原的青春那个遥远的下午。一阵风吹来,奋斗沙拍在脸上生疼。百年

原来,航新这就是征程走进金银滩。

杨翠英老家在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青春小时候家里穷,奋斗一家几口都住窑洞,百年靠给地主家种地维持生计。航新新中国成立后,征程走进杨翠英的青春父亲让她去上学,但她爷爷始终不肯。

按老爷子的话说,女孩子在家学点针线活,以后到了婆家才能不受气。还好有父亲支持,杨翠英每天把书本藏在兜里,背着竹筐出门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再顺手拔一筐草。就这样遮遮掩掩念了几个月的书。

1954年,父亲带着杨翠英去洛阳找工作。一个是护士,一个是幼儿园教师,让杨翠英自己选择。那个年代,连电灯泡都没见过的杨翠英对这两个职业一无所知。听说幼儿园教师是照顾孩子的,便选择了洛阳商业局幼儿园。一参加工作,这个年轻人的敬业精神就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不仅评上了先进,1959年,还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工作期间,杨翠英遇到了在洛阳百货商店上班的高兴泰,两个志趣相投又同样追求进步的年轻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此时,抗美援朝已经进入后期,高兴泰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离开的前两天,两个单位的领导协商,为二人举行一个简单的婚礼。5元钱买了点瓜子和喜糖,分给了单位的同事们,领了结婚证,这婚便算是结了。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高兴泰将一封写好的信交到杨翠英手中,让她等自己离开后再寄出去。

原来,高兴泰参军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家人。因为那时,他远在朝鲜战场的哥哥还没有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肯定不会同意他再去参军。

果然,信件寄出去没多久,婆婆就怒气冲冲地赶到洛阳找杨翠英“问罪”。

“老大还没回来呢,你咋不给我看住他,让他也走了?”

“我同意让他去的啊!”

话音未落,婆婆拿起扫帚追着杨翠英打。

虽已过耄耋之年,杨翠英每一天的生活安排地满满当当。图为杨翠英和牌友们开心地切磋。

1958年9月底,高兴泰回国了,杨翠英到山西太原接他。国庆节当天,久别重逢的小两口专程到照相馆拍了张合影。几天后,高兴泰就坐火车匆匆赶往兰州。

其实,高兴泰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金银滩草原,他被安置到了国营221厂。

几年后,组织上为了照顾杨翠英,询问她是否愿意调往221厂,杨翠英立即答应。

“那个地方非常艰苦,吃的都是青稞面窝窝,连盐都没有,你不要来。”得知杨翠英想调来221厂的消息,高兴泰在同事回家探亲时专门把一个青稞面窝窝头捎给杨翠英。

“你们厂里有没有女同志?”

“有……”

“既然还有其他女同志,为什么我就不能去?”

1961年,两人的大女儿出生了。

女儿刚满3个月,杨翠英拿着调令,抱着女儿,背着烙饼的工具和几袋盐,头也不回地出了门。两天半之后,她终于来到了金银滩。

杨翠英来到金银滩后,高兴泰打算让杨翠英在家带孩子。

“我一个月90多元钱的工资,你别上班了,就在家安心看孩子。”

杨翠英的回答也很坚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给国家做贡献而是在家看孩子?绝对不行!”

有一天,趁着高兴泰去上班,一心想去厂部办理上班手续的杨翠英把孩子哄睡着后,拿着调令出了门。冬天的金银滩草原上寒风萧萧,吹得地上的枯草簌簌作响。走着走着,杨翠英远远看见一个黑影,止步细看,才发现是狼。这可把杨翠英吓坏了,二话不说,拔腿就跑,等跑到岗哨警卫室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有狼……有狼……”

警卫室负责岗哨的解放军战士笑着说:“没事,你能跑到这里,说明狼没看见你。”随后,战士走出警卫室放了几枪空枪,杨翠英才连忙回了家。因为这事儿,上班手续自然也没办成。

晚上,高兴泰下班回家后,杨翠英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

“你上班的决心就这么大?”

“再不去,调令就过期了。”

“那你想干什么?”

“分到哪都行,都是革命工作!”

看拗不过杨翠英,高兴泰第二天就带她去221厂报到。

就这样,1961年12月,杨翠英正式调入国营221厂。刚开始分配到了托儿所,干了一个月,又调去了交运处行政科。

采访时,当我们询问杨翠英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杨翠英显得非常坚定。

“不后悔!能进入221厂工作是我的光荣,再艰苦也不后悔。”

杨翠英进入221厂时还是建厂初期,条件艰苦。

1961年的春节,是杨翠英到221厂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厂里放了五天假,还给每个职工发了0.5公斤白面,1.5公斤黑豆面。高兴泰的师傅第一天就把几天的口粮都吃完了。小两口看不过去,把自己的口粮送给陈师傅,一直坚持到上班。

这件事,陈师傅退休后还在念叨:“4个窝窝头,救了我一命。”

每天除了上班,杨翠英都得去河边挑水。河面结冰后,就得凿冰取水。有一天,杨翠英挑着满满两桶水往小土坡上走,眼看走到顶了,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水桶滚到了坡底。杨翠英一咕噜翻起身,向四周看了看有没有其他人。看到没人发现自己狼狈的样子,杨翠英快步向山下走去,重新挑了两桶水往回走。

这件事情发生后没多久,厂里开始有水车送水了。杨翠英心里十分纳闷。直到1973年,杨翠英到北京参加会议,碰到李觉才知道当年自己为什么不用再挑水了。

“李觉部长说我那次摔倒时恰好被他看见了。看到职工生活条件艰苦,他便安排送水。”杨翠英回忆道。

直至1964年,厂里职工的生活依然困难。这一年,杨翠英的大儿子出生了,由于长期缺少营养,孩子出生时还不足2公斤。9天后,当孩子从医院抱回来时,杨翠英已经没有奶水了,只好每天熬点稀饭喂养。

杨翠英记得特别清楚,大儿子从怀孕到出生期间,她没吃过一口肉,没见过一根青菜。孩子出生后,母亲寄来自己织布缝制的衣裤,还有一捆大葱。

虽然那时候生活艰苦,但杨翠英始终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快乐来自于自己可以为广大职工服务。

每天早上,杨翠英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烧水、打扫卫生。工作上遇到不懂的地方,立马请教别人。礼拜天休息了,还跟同事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搬砖、垒墙从不马虎。一来二去,性格爽朗、待人实在的她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谁碰到她都喜欢喊她一声“小杨”。

那时候,矿区牧场每天都会为交运处提供两大铁桶的新鲜牛奶。车间工人下班后都是杨翠英负责为他们打牛奶。

有一天,风刮得特别大,到了下班的时间还不见工人们回来,杨翠英和同事老马犯愁了。

“老马,今天刮这么大的风,工人们没法下来。这牛奶放到明天坏了怎么办?”

“这牛奶是公家的,又不是你个人的,坏就坏了。”

“公家的坏了那也是国家的钱,况且大家伙儿还喝不上牛奶。”

“那你说怎么办?”

“咱俩抬到车间门口。你个子高,抬后边,我个子矮,抬前面。”

到车间的路是半米宽的山路,平时得走20分钟。杨翠英和老马抬着60多公斤牛奶走了40多分钟才到。

抬到车间门口,性格开朗的杨翠英把长辫子一甩,扯开嗓子开始吆喝:“打牛奶啦!师傅们,打牛奶啦!”

有人问她,小杨,那么多人,不害羞哇?

杨翠英答,不丢人,为人民服务,多光荣!

杨翠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的交运处有3个食堂。1966年的一天,杨翠英去221警卫团的菜窖拉土豆,车厢装满土豆后杨翠英坐在车顶上。可谁知,车子路过三分厂时突然急刹车,杨翠英直接从车顶摔到了地上。由于头部受伤,在医院昏迷了6个小时。可两个星期之后,杨翠英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1973年,杨翠英当上了交运处副处长。有一年,处里要去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拉运木材,杨翠英坚持要去,可被司机们拒绝了。

“一路上都没有厕所,男同志解手方便,你去了自己不方便,弄得我们也不方便。”

这次“失利”一直记在杨翠英心里。1976年的时候,厂里要在电厂前盖一些楼房,杨翠英再次主动领命,带着车队到西宁砖厂拉砖。14辆车,每天跑两趟,每天凌晨4时出发,下午6时往回走。作为队伍里惟一的女同志,整整1个月零8天,杨翠英从未喊过一声累。

高兴泰从进厂开始一直在汽车修理车间工作。1964年原子弹爆炸,厂里用翻斗车从罗布泊把原子弹的材料拉了回来。

翻斗车停在大修车间。车间的工人们害怕有辐射,谁都不愿意上前。

“老高也是党员,是在朝鲜战场上入的党。当时在车间,他是班长,看到这局面,就带头上去干活。工作结束以后,厂医院的人带着仪器过来检测。当时仪器一直在响,但他也没在意。”

1984年,高兴泰患上了糖尿病,后来手上、脚上、腿上陆陆续续长出了一些小疙瘩,起初一直以为是糖尿病并发症,后来肾也坏了。

“每次老高住院时,厂里都会派一个年轻小伙子帮忙照顾。另外,每个月除了工资,还多发70元的护理费给我。”

后来,厂里联系了上海的龙华医院治疗,住院时遇到了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专家,看了高兴泰的症状后,专家告诉杨翠英这是标准的核污染,并愿意写一份证明,让杨翠英拿着证明去找领导。

“我们进厂时都受过保密教育。我们不讲这个,我们都是自愿进去的,这个证明我没有要,也没有找过领导。”

但眼看高兴泰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无奈之下,杨翠英向厂里提出申请,希望可以退休照顾老伴。于是1984年,杨翠英提前两年退休。

1988年,高兴泰去世了。此时,三个儿子都没有结婚,杨翠英的母亲瘫痪在床。在一系列打击下,杨翠英患上了偏头痛。但一想到三个儿子和瘫痪在床的母亲,不向命运低头的杨翠英咬紧牙关挺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没办法,我还得照顾这个家,几个孩子还需要个妈。”回忆往事,杨翠英一直觉得,最艰难的时候不是在厂里工作的那些年,而是老伴生病、去世的那段时间。每个月的退休工资,都得精打细算。

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杨翠英独自一人住在二二一小区。屋里除了那台液晶电视和电视柜是儿子前两年添置的,其他物件都是从原子城带回来的。早上6时准时起床,简单的早饭后出门做操、打门球,下午去院里的文化馆跟几个老伙伴打牌……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前几年,杨翠英还经常去外地跟当年的老友们见面。去年夏天,她让儿子开车专程带她去了趟原子城。很多地方早已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但这里仍旧保留着杨翠英这一生最为珍贵的回忆。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就得知足常乐。”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杨翠英总觉得那些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热烈而又鲜活。

“虽然苦了些,但我很怀念在221厂的那些人和那段时光!”

是啊,怎么能不怀念?那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就像王蒙在《青春万岁》里写的那样:

在生活中我们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

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张多钧 咸文静)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